人民画家刘文西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文西
  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当代画家。1950年在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
  现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创作者、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陕北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画作被称为“是13亿人看得最多的”,国画界泰斗级人物刘文西,1957年毕业作品《毛主席与牧羊人》问世后轰动一时,从此结缘黄土地,一生深耕不辍。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繁重的教育、创作和美院的领导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认真深入生活,曾80多次去陕北,以陕北为生活基地,与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生活中画了两万张以上的速写,不断地艰辛创作,创造了大量反映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人民群众风土人情的作品。他以独创的创作面貌和风采,在中国画坛上创立了“黄土画派”,以扎根于黄土地,通过画黄土地、黄土地上劳动人民,展现“黄土精神”,傲立中国画坛,形成阳刚豪放、雄浑大气和勃勃向上的理想现实主义风格。
  人民币毛主席画像出自他手
  刘文西有幅观众最多的“特殊作品”,那就是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主席画像。目前使用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泽东头像都出自他手。
  1997年,刘文西作为全国八届人大代表,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制钞厂的一个工作人员是中央美院毕业的,知道刘文西画毛主席最多,就邀请他画一幅。
  蓝本是毛主席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的照片,1949年左右拍摄。当时流行修片,而且用了闪光灯,照得不立体。主席脸部的特征都没有了,对于创作来说,不太好画。最后,刘文西要求他们找到了这张照片的原片,只比扑克牌大一点。他用放大镜反复看,加上自己的积累,一个星期就创作出了这幅作品,1999年、2000年第五套人民币陆续发行后才面世。
  刘文西爱画毛主席,也擅画毛主席,创作了大量以毛泽东事迹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毛主席与牧羊人》是其成名之作,他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才24岁。
  1957年,刘文西毕业实习时选择去陕北,经历了三个月的磨练,创作出《毛主席和牧羊人》。
  一天,他在延河畔写生,见到一位牧羊老汉赶着一群羊从沟坎上走来,头巾、胡子、皮袄、腰带,让他一下子想到曾看过的毛主席在杨家岭与老百姓交谈的照片。
  他走访了毛主席当年去过的村庄,找到了杨家岭的生产队长,了解毛主席怎么和农民交谈、谈了些什么内容,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为了画好羊,他也想出了法子。“山羊爱往上跑,我就要站在比它们更高的地方画画;绵羊爱钻石头疙瘩,如果它要跑的话,我就往羊头上扔小石头,它就会回头。”几次下来,羊群安分了。“它踏实了,我就踏实了,就可以画画了。”
  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刘文西的作品《毛主席与牧羊人》,毛主席看了说:“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
  历时12年创作百米长卷
  2017年10月,“心中有人民——刘文西百米长卷展”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出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是刘文西从2005年开始着手创作的系列作品。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他全力投入到百米长卷的创作当中。《黄土地的主人》长102米、高2.1米,分为十三个部分,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枣乡金秋》《安塞腰鼓》《红火大年》等组成,画面构图宏伟、大气磅礴,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黄土地的主人》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从人物到场景,从自然景观到人文风貌,描绘了陕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在老农形象的描绘上,多用焦墨干皴,染以淡墨表现结构,最后赋彩润色之,色墨结合恰到好处;画女孩形象则重染色,能够用不露笔痕的饱色表现陕北女孩的清新圆润。
  刘文西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个百米长卷呢?刘文西坦言,他单幅画画了很多作品,这样一个大的创作是受秦俑的启发。秦俑一个两个看起来没有力量,它是一个规模性的群体,所以秦俑中那么多兵马俑雕塑,这么大的规模。在新时代,没有规模性的作品压不住这个时代。而陕北是他去得最多、最深入生活的地方,这种感受画一张两张画是不够的,要规模性地、大量地、长期地创作,他一共画了13年,有计划地画了十三段。陕北的生活还很丰富,黄河的船工还没有画,陕北的干部还没有画,创作时要在梯子上爬来爬去,现在年龄大了,画不动了,所以就先搞个段落,看起来壮观一点。
  刘文西说,画人物一定要待在那里跟人熟悉,像陜北,他待的时间长,他了解那里的人民。风景靠直观就可以画出来,但人物光靠直观还不行,还要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气质、他的内心世界。
  生活是无底洞,艺术是无底洞
  每次来陕北采风,看到大地、黄土、黄河、父老乡亲,刘文西都会被深深感动。
  85岁的刘文西,生命中的激情都挥洒在了这片黄土地上。一个个窑洞都有他难以忘怀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如他亲人一样的陕北乡亲。刘文西说,没有这几十年的陕北生活,没有数不清的陕北乡亲,就绝不会有他今天的艺术成就。
  “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这是刘文西的艺术主张。
  他的学生张小琴说,老师常说,画家塑造人物,一定要描写人民的心灵,要了解人民在想什么,家庭有哪些变化,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一个画家摸清楚了这些,画出来的才是人民的感情、人民的心态、人民的形象。   刘文西常对黄土画派的同事说:“生活是无底洞、艺术是无底洞,要深入生活、融入百姓,情牵百姓,才能创作出反映生活、讴歌生活的好作品。”近些年,刘文西每年都要到陕北采风几次。有一年他身体状况不太好,走不了路,就让人把他抬到车上,躺着来到黄陵,直到后来实在不行才回去。
  “在长期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刘文西获得了大量創作素材。在《祖孙四代》《陕北人》等精品力作里,展现了大量独特、生动、真实的陕北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这不是一般画家能做到的。无论是画毛主席,还是画陕北乡情,都是生活给他的创作激情。”西安美院党委书记王家春说。
  “我希望每年都能来陕北,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把我看到的美好的东西都画出来!我积累了那么多陕北人的形象,目睹过那么多激发我创作欲望的画面,我要把这些都画出来!”刘文西说。
  心中有人民才能画得好
  中国画坛对刘文西的评价是,他是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杰出人物,他的艺术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群众称这位扎根生活的画家为人民的艺术家,而当代艺术家们对刘文西艺术成就的评价无不归结为他深入人民、深入生活的作风——
  “半生青山,半生黄土,艺为人民,传神阿睹。”
  “他创造了画家深入农村的新纪录,他是农民的知心朋友。”
  “他画的陕北老乡、男女老少,真是栩栩如生。他创作的中国革命领袖形象可谓形神兼备。”
  “他的画有音乐性,他每次拿出的题材、创作,都有一次新的激情。”
  ……
  在吴作人、蔡若虹、华君武、程十发等艺术家眼中,刘文西的美,就在根扎的这片黄土地上。
  今天读来,这些既是他们对刘文西艺术生涯和成就的评价,又何尝不是这些艺术家自己创作成就的心得呢?
  如今,岁月已把刘文西这个当年的江南青年,雕塑成陕北农民的形象了。快60年了,刘文西从未停止深入生活的脚步。除了每年到陕北深入生活,创作了《祖孙四代》《沟里人》等作品外,这些年,刘文西不顾年事已高,又沿着黄河,创作了《黄河子孙》《黄河汉子》等。他的创作成就,他的艺术生命完全植根于土地之中、生活之中、人民之中。也正因此,艺术评论界给他的评价是:“在当代频繁兴起的各种艺术潮流中,刘文西以其大家风范,表现出一种岿然不动的气度。”
  这种岿然不动的气度从何而来?在延安鲁艺旧址,在一个简陋的教室里进行的座谈会上,刘文西深情地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创作方向,虽然坚持得很苦,但很有成就感。我深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为人民而创作就要逐年建立起与人民血肉相依的情感,逐年到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去激情创作,逐年不断地累积经验去提高创作。画家靠画来说话,画是献给人民的也是献给历史的,作品的优劣只有人民和历史才能给其定位,因为人民和历史总是最公正的。作为画家也应该是最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人,应该是最有思想的人,应该是最勤劳、最勇敢、最吃苦的人。我们黄土画派的艺术宗旨就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植根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
  画家要一辈子把心思放在画上,放在人民上。
  掌声响起来,为刘文西喝彩,也为这个崭新的时代喝彩。
其他文献
赵瑞平  1956年6月出生于甘肃兰州。中共党员,学士学位,正高级教师,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钱培基教授。1992年8月调入深圳。出版专著(合作)一部,在省级刊物发表声乐作品数首,为宝安教育基金百万行谱写“会歌”,创作宝安区“中学生运动会”会歌。多次成功策划、组织大型文艺活动,创建了宝安区教师合唱团、宝安区学生艺术团、宝安区教育艺术团,多次荣获省、市少儿花会、合唱节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辅导奖。指导师生参
期刊
周大正:  油画氦教授、硕士生导师:1941年生于上海市,祖籍湖北沙市。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师承全山石、汪成一等著名美术家;后分配到甘肃省,在地县基层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978年常书鸿先生推荐周大正到西北民族學院从事教育工作,并参与组建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现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在六十余年的艺术道路上,周大正创作作品上千幅,其中有多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展览。1964年,创作油画《龙井春早》入
期刊
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中国现代雕塑先行者李金发、郑可……步入广东美术馆二楼,一堵红色墙壁上,广州文艺大家的名字如一串明珠熠熠闪光。  为更好地学习借鉴优秀文艺工作经验,更好地组织筹办深圳市宝安文艺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打造更多文艺精品,2021年2月23日,深圳市宝安区文联组织宝安区直属文艺家协会主席、文艺社团会长近50人赴广东美术馆参
期刊
朱鹮是一种姣美动人的稀有鸟类,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它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一度因环境恶化导致数量急剧削减,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濒临绝迹。1981年,我国陕西洋县发现了七只野生朱鹮,后经人工繁殖,其种群数量已于2014年达到两万多只。至此,对野生朱鹮的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东方宝石”重放异彩,仅在中国范围内,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
期刊
閻晚生,1993年移居深圳。一直在深圳晚报社从事新闻采访工作,两年前退休。酷爱摄影,尤爱运动项目类。
期刊
小说家冉正万给我布置了个任务,让我说说李浩的书法。他说:“这人不错,是写小说的,而且写得挺好。”我一愣,听过各类业余书家,但一手现代小说,一手法书艺道,却是首次闻得。接著因孤陋而生的惭愧感覆盖了这一瞬的好奇,好久不关注小说界了,不知道有这么一位作家。一直以来,我龟缩在诗词的世界里吞花饮露,虽不少曳尾之泥,倒也自由自在。  那是二月份,我粗粗披览其作品集一过,头脑里涌出三个字:直,方,大。这三字又似
期刊
千百年来宝安沉淀了无数具有歷史时代烙印和别样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遗珠。“革故鼎新,得宝而安”是宝安之名的出处,素有“深港文化之根”美誉的宝安是广东最早的第二个建制县,有着近17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特色浓烈。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宝安以其宽广包容的胸怀,吸取了各地多元文化在这片热土上聚集,形成了“传统民俗资源丰富,创新文化成果与灵感交织”的宝安特色文化。  2019年12
期刊
陈浩  1955年7月生。浙江海宁人,字泊舟,号微斋。原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宗祥书画院原院长。曾获中国文联全国百名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和中国书协全国百名德艺双馨中青年书法家。现系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书协理事,深圳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曾在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西泠印社美术馆以及香港、澳门、日本岐阜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 出版有《陈浩书
期刊
以戏会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夏远明是湖北洪湖人,自幼热爱京剧艺术,12岁进入湖北省戏曲学校学习京胡演奏,并拜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余开泰先生为师,精研张派伴奏艺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离开专业剧团以后,夏远明做过各种工作,并且还曾下海经商,开办过酒楼。虽然脱离了舞台,但是夏远明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从来没有放弃,一有机会就会和票友们聚在一起“过把瘾”,业余时间也几乎全部用来练习京胡艺术。  出于对京
期刊
胡棵育  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宝安区音乐家协会主席。在 《星光啊星光》 《救救她》《伤逝》《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窦娥冤》《江姐》等二十余部大型歌剧中扮演男主角。先后师从声乐教授杨化堂、岑冰,声乐教育家韩德章。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他的演唱技巧成熟、音域宽广,高音嘹亮辉煌,中低声区圆润浑厚,而富有感染力。由于歌剧演唱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影响,被大型辞书《世界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外歌唱家名录》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