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秘境莫斯卡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byqjkw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川藏区与青藏高原之间的丹巴县,有一处人迹罕至的秘境——莫斯卡。
  我们一行人在几天的准备之后,天不亮就离开了丹巴,到丹东乡已是阳光灿烂的9时了。停车问路,一位道班工人指着靠右一段全是大石头的干河床说:“从这里进去!”在确认他没有弄错后,大家只好颠簸着,向他所指的方向前进。早听说莫斯卡之路险恶万分,没想到一开始就给了个下马威!
  车队一耸一停地驶过阿洛沟后,开始爬坡进入最危险的、那种用泥土勉强垫在泥石流冲积的圆木和石块上的简易道路。在一处被山溪冲塌的壑口,头车、二车都一轰而过,三车却没有那样幸运了,越塌越窄的路基马上让它前轮落空,车身立刻向岩下倾斜,幸好前桥被托住,才没有颠覆我们的莫斯卡之梦。
  这次惊险,不仅让我头皮发麻,也让我觉得车群似乎早与莫斯卡有过神秘沟通:过程可以曲折,路途可以艰险,但安全第一,目的也必须达到。
  事实也正如所料:在崎岖路段,汽车哪怕像玩蹦极;在泥泞路段,车轮哪怕像溜冰,但都有惊无险。
  穿越海拔4646米的金龙山口后,狂劲的山风把路边的经幡吹得猎猎作响,而路边刻着经文的嘛呢石又似乎在暗示:此行目的地即将到达。从丹东算起,在这长约30公里的路上,跋涉了六个多小时,填补了七处缺口、抬开两根倒在路上的电杆、铲开三处塌方之后,我们终于到了莫斯卡村。回首走过的路,我想,除了摩托、拖拉机和带差速锁的中小型越野,恐怕连“悍马”也不敢在上面撒野吧。
  莫斯卡——这个海拔4100米,坐落在高山草甸之间,四面被大山环抱的藏式村寨。进村之前最先闯入视线的却是五座高约30米,长、宽各3米,四周悬满各色经幡的经幢。当我们经过其中一座时,才发现在广袤的草甸上,它是多么雄伟,多么让人心旌摇荡。
  在宏崇壮穆的经幢后面,隐隐现出一座呈长方形的村寨。当我们沿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渐行渐近时,不由眼睛一亮。这看似参差零乱的村寨,和周围的山川草甸浑为一体。而那被村舍簇拥、有着三层楼宇的金龙寺则又是整个莫斯卡村最为突出的建筑。
  这座藏式庙宇是来自青海的高僧青则益西多吉在大清乾隆五十年(1786)修建的。如今,庙里还藏有关于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许多石刻,而格萨尔王的叔叔(达绒本波晁通)就曾带领一支人马,长期驻扎于此。若干年了,他的后裔还大有人在,那些叫卓玛、白马热申、洛尔登、仁真洛则、扎西多吉、耿秋斯嘉的,其血源流泽中,都能查出格萨尔的基因。
  作为格萨尔的后裔,莫斯卡人身上同样奔腾着先辈的血液。在他们心中,格萨尔王鞭声如啸、马蹄如雨、剑指天下的身影,永远是他们心中的丰碑,也永远是激励他们跃马扬威的动力。就以清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71~1776)的大小金川之战为例:这本是满清统治者对当地藏、汉人民反抗暴政的一场血腥镇压。清将阿桂奉朝廷之命,率精兵10万,用割裂围歼之战法,分兵三路进攻小金美诺官寨(今小金县城,当年藏、汉起义军的总部)。其中一路绕道丹巴沿革什扎河经丹东土司领地,向美诺官寨迂回。就在他们一路杀掠抵达莫斯卡时,美诺官寨已被阿桂的另两支清军攻破。
  消息传来时,这支有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传统的满清铁骑,虏掠如故,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吃香喝辣之余,他们还以犒劳“王师”为名,要莫斯卡人送上美女50名,以供娱乐。而淳厚的莫斯卡人可以默默地缴捐纳赋,也可以冷静地面对挫折与灾难,却绝不能听命他们的女性横遭凌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场保卫民族尊严的战争打响了。
  这本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战争,但同仇敌忾的莫斯卡人先是以逸待劳闭寨坚守,觑准对方弱点后,便立即命骑士五百突入清军颟顸的步兵方阵,东掠西扫,将敌人砍得尸横遍野。回撤时还不忘顺手牵羊,将溃散的百余名清兵迂回包围,悉数缴械!首战接敌就大挫了清军的锋芒。
  此后,格萨尔的子孙们又奇兵频出,或偷营劫寨,或劫粮断水,让一日数惊的清军疲于奔命!10天后,被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的清军只好趁夜幕掩护,扶伤携残经巴底灰溜溜逃往小金川。在主将阿桂前,不敢言败,便胡乱搪塞说:莫斯卡“山高无路,荒无人烟”。以后更把莫斯卡从《皇舆全览图》上抹掉,于是像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那样的日子,一直让莫卡人过到民国时期国土普查,真是好不乐煞人也!
  天高云闲,古寺嵯峨。从金龙寺镏金的宝刹望出去,绵亘的大山,在天边划出峻锐的曲线。再衬以洁白的云朵和碧绿的草场,这仿佛不是大自然的现实,而是诗人或画家的梦想。一瞬间,我被震撼了。但让我更为震撼的却是有关金龙寺的故事。是时,大小金川之战已过去10年,清军的战骸虽入土为安,但其魂魄却无处依附,每到月黑之夜,便啾然作祟。于是,为超度这批孤魂野鬼,莫斯卡人便特意从青海迎请高僧,修 筑了这座庙宇。
  为屠杀自己的清军招魂,格萨尔的子孙不仅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也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上留下一道霓虹般的亮色。因此,我从宝刹望出去的目光,同时也看见莫斯卡人飞扬凌励的习尚和豪迈宏大的胸怀。
  我们一行九辆“吉姆尼”虽已到达,但最先迎接我们的却是几十只从草甸上跑来的旱獭。当时,我们正在村寨与小河之间的草地上搭帐篷,这些以胆小著称的小动物,见“有朋自远方来”,居然向我们做出娇憨依人、绕膝撒欢等友善之状。若向它投食,它还会用前肢作揖向你致谢,这种彬彬有礼当然只限莫斯卡村。离莫村稍远的旱獭,就贼头贼脑,仍保持着对人类的不信任。而这种差别,据说又和金龙寺有关。从建庙开始,这里的旱獭不仅只吃素食、拒绝饮品,还恪守过午不食的清规……
  这些递相口授的传说,难免不穿凿附会,但却无损当地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并由此产生的惠及兽、禽之善行。
  论及善行,在精神层面上,莫斯卡人无疑是最健康的。虽然,他们嘹亮的歌声、欢乐的锅庄和那神圣而不可动摇的信念与诉求早已传遍世界,但我却更看重他们在灵魂层面的坚守。他们是人类中最虔诚的信徒,如若不信,你能举出第二个比他们转山朝圣磕长头更让人震撼的例子吗……
  在莫斯卡,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这里的民居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三楼供放经书,这中间似乎潜藏着某种哲理。物质—精神—灵魂,不正好是人类生命的三层需要吗?确确实实只需三层,超出的都是多余,都毫无意义。这是人生理应达到的高度,又是人生最难达到的高度!因语言关系,我们同莫斯卡人交流不多,但只要直面他们无邪的眼睛,我们这些久居都市的人,竟有一种如同绿叶在久违的阳光下伸欠的愉悦。
  也许是嗅到陌生人的气息,寨中的两只藏獒不时地叫着,叫得莫斯卡的黄昏更加苍茫,更加空旷,更加亘古……
其他文献
[摘要]广大群众在突发性危机事件面前对主流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危机爆发时,舆论强度较弱,发展方向不明确,公众处在迷茫、混沌、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的状态中,媒体要及时把握受众心理,做好心理引导,从而化解灾难。本文从玉树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引起的危机事件来探究主流媒体应如何正确把握受众心理并进行准确地引导。  [关键词]公共危机事件;主流媒体;危机传播;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期刊
[摘要]在中国农村社会的大转型时期,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继承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弥补传统道德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裂痕,重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道德秩序,是目前摆在学界的一道难题。《西北农村道德观察书》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关注。该著着眼于西北农村地区的道德问题,设定一些考量的指标,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自然而然地导入当下整个中国农村社会的道德秩序怎样重构与超越。  [关键
期刊
[摘要]电视方言栏目剧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的个性特征,使其在激烈的电视文化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以使电视方言栏目剧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长久生存。  [关键词]方言栏目剧;电视文化;文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0-0092-03  一、 电视方言
期刊
一  “丝绸西去,佛教东传。”一条延续千年之久的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的“运河”,千年尘埃落定,在丝路沿线留下的敦煌莫高窟、榆林千佛窟、张掖马蹄寺、天水麦积山等一系列精美的壁画、佛塑、寺院和石窟,宛如一串绚丽多彩的明珠,镶嵌在千里河西,给这条历史文化长廊增添了许多闪光点。  马蹄寺位于张掖市南的祁连山中,在张掖市区就能远眺到的祁连雪峰给这个塞外边城平添,一种壮美。其实,祁连山还在百里之外,距张掖整整6
期刊
[摘要]王玄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人物,他曾四次出使印度,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运用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对王玄策四次出使印度的经历及在印度的活动情况作了系统梳理,以此来印证王玄策在中印文化交流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中印文化交流;佛教艺术;王玄策  [中图分类号]K8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053
期刊
马竞先·河北  再渡滹沱河  当年作客过滹沱,两岸灾鸿哀怨多。  世事沧桑今异昔,膏腴万顷水无波。  甘肃境内长城遗址  塞外初秋草木凋,长城脚下怒风号。  征夫万里闺中泪,白骨至今怨未消。  访泾川瑶池圣母宫  信步登山日未斜,桃林深处有人家。  东风偏扫游人兴,吹落瑶池满苑花。  金城访友  金城访友逸兴饶,宴罢归来酒未消。  路转峰回天欲暮,黄河桥上雨潇潇。  陇上吟  李秉德·河南  塞水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非语言形式,沉默是一种传达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每一个信息都是符号,作为一种信息传达和接收的方式,沉默也是一种符号。文化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不通过符号中介,人就无法认识、理解和掌握文化,没有符号,文化就缺乏传延的功能,就无法传承、交流、储存和增值,文化就无法生存,无法发挥其功能。本文从符号学角度讲述了对沉默在不同文化中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沉默;符号学;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王洛宾带着对西北民族音乐事业的一颗火热的心,永远向那遥远的地方走了。对王洛宾,我并不陌生,可以谈得上是三代情谊了。通过与他的几次相见和近20多年的书信往来,我多少知道一些他的遭遇、他的顽强精神、他的忠于民族音乐事业的心。每当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或坐下来静静地从录音机里品味他创作的西北民歌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面对那流逝了的时光波涛,拾取几块可作纪念的彩贝,以此寄托我对他老人家的怀念与哀思!  哀
期刊
西北的歌儿,丝丝勃发。  水泥丛林顷刻耸立,一些声音悠远隽永。  在南京、北京、杭州、上海、兰州,在实实在在的城市里,一些来自西北的歌谣总是固执地弥漫在通俗歌曲之外。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远方的亲人啊  听我唱支黄河谣  日头总是不懈地走  走过了家,走过了兰州  月亮照在铁桥上  我就对着黄河唱  每一次醒来的时候  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  想起路边槐花香  想起我的好
期刊
[摘要]“傩愿”是武陵地区普遍流行的民间文化形态之一。傩的明确记载出现于汉族文献资料,它的源流脉络纷繁复杂,但其演变流程比较清晰。“愿”根因于人类现实的生存心理状态,以及对目标、外物、某种境界的期许等,其涵盖了人类生存的全部。北方黄河流域特别是敦煌驱傩仪式表达佛愿实质,南方长江流域特别是武陵地区,以本地巫文化(结合道教)为根基,以驱傩为仪式展演方式,结合民间生活之愿,最终凝结成“还傩愿”文化形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