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对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时代的要求,是党中央对基础教育提出的紧迫任务。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的心理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好奇性和批判性等多种错综的矛盾,极需教师的教育、引导。初中生具有十分明显的半成人,半儿童特征,其品德、信念、理想、抱负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萌芽阶段,可塑性大而不稳定;高中生的身心逐渐趋于成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自控力、判别力逐渐增强。因此,为了使中学生物理素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日本教育家田奇仁说“一个没有接受过科学方法训练的人,他的读书方法是有问题的”。所以,中学物理教学应以科学方法,以知识、实验方法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物理课本中安排了一定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加深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理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一、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人认为,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这种兴趣爱好得以持久保持,关键是教师如何将物理实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我们知道,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先给学生预习一遍,教师讲解一遍,再演示一遍,并把自己所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讲解给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对实验的神秘感和探索物理的欲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精心准备,把这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可把相应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拿出电动势分别为3V、12V的电源和额定电压为3V的小电珠。让学生分成几组动手做实验,把小电珠分别与电动势为3V、12V的电源连接起来,组成闭合回路,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总结出来。学生根据实验惊奇地发现,接12V电源的小电珠不但不被烧坏,亮度也比接3V的小电珠还暗一些,进而让学生相互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最后教师总结引导:要解释上述现象,就要用到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只要教师认真探索,根据具体情况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许多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或总结得出的,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能为他们深刻领悟物理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开阔视野,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明确观察重点。例如,高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游标卡尺”这种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在把实验仪器分发给学生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几个要点:弄清测量量的长度单位;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测量范围;测量爪的作用以及零刻度的观察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例如,在进行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时,当用复色光做实验时,应指导学生观察彩色条纹中有哪些颜色。每条彩色条纹中各种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各种条纹的宽度是否相同,经过细致的观察,加深对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习惯,第一,在平时的实验中多介绍些物理学家的观察趣事。如伽利略由于观察比萨教堂里的吊灯而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的深邃观察力和高超的实验能力,使人类进入电的世界等。第二,启发学生对周围的物理现象问个为什么?如鸟儿在电线上为什么不触电?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等等。通过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和对自然现象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对学生来说是一把终身受用的金钥匙。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是无限的,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获得知识。作为物理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做演示自感现象的实验的过程中,当开关闭合时,让学生观察灯的亮暗情况,介绍观察到的现象?比较马虎的学生就只说:电路中并联的两个灯,并不同时亮,与线圈串联的灯后亮;当然还有的学生说后亮的灯逐渐变亮,最后亮度相度相同;当断开开关时,学生会观察到与线圈并联的灯并不立即熄灭,相反,断电瞬间,灯还突然发出更强的光,然后才熄灭。通过这个演示实验,教师可引导学生作以下分析:电流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生电动势→形成感生流→阻碍磁通量变化→阻碍电流变化等一系列过程,把复杂的自感现象变得浅显易懂。这种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维活动→教师分析→理解掌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可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对学生也是一次思维活动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平时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寻找物理规律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必须让学生从课本、教材中跳出来,将课堂上的“如何做”变为“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的心理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好奇性和批判性等多种错综的矛盾,极需教师的教育、引导。初中生具有十分明显的半成人,半儿童特征,其品德、信念、理想、抱负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萌芽阶段,可塑性大而不稳定;高中生的身心逐渐趋于成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自控力、判别力逐渐增强。因此,为了使中学生物理素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日本教育家田奇仁说“一个没有接受过科学方法训练的人,他的读书方法是有问题的”。所以,中学物理教学应以科学方法,以知识、实验方法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物理课本中安排了一定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加深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理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一、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人认为,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这种兴趣爱好得以持久保持,关键是教师如何将物理实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我们知道,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先给学生预习一遍,教师讲解一遍,再演示一遍,并把自己所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讲解给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对实验的神秘感和探索物理的欲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精心准备,把这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可把相应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拿出电动势分别为3V、12V的电源和额定电压为3V的小电珠。让学生分成几组动手做实验,把小电珠分别与电动势为3V、12V的电源连接起来,组成闭合回路,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总结出来。学生根据实验惊奇地发现,接12V电源的小电珠不但不被烧坏,亮度也比接3V的小电珠还暗一些,进而让学生相互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最后教师总结引导:要解释上述现象,就要用到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只要教师认真探索,根据具体情况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许多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或总结得出的,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能为他们深刻领悟物理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开阔视野,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明确观察重点。例如,高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游标卡尺”这种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在把实验仪器分发给学生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几个要点:弄清测量量的长度单位;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测量范围;测量爪的作用以及零刻度的观察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例如,在进行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时,当用复色光做实验时,应指导学生观察彩色条纹中有哪些颜色。每条彩色条纹中各种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各种条纹的宽度是否相同,经过细致的观察,加深对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习惯,第一,在平时的实验中多介绍些物理学家的观察趣事。如伽利略由于观察比萨教堂里的吊灯而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的深邃观察力和高超的实验能力,使人类进入电的世界等。第二,启发学生对周围的物理现象问个为什么?如鸟儿在电线上为什么不触电?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等等。通过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和对自然现象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对学生来说是一把终身受用的金钥匙。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是无限的,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获得知识。作为物理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做演示自感现象的实验的过程中,当开关闭合时,让学生观察灯的亮暗情况,介绍观察到的现象?比较马虎的学生就只说:电路中并联的两个灯,并不同时亮,与线圈串联的灯后亮;当然还有的学生说后亮的灯逐渐变亮,最后亮度相度相同;当断开开关时,学生会观察到与线圈并联的灯并不立即熄灭,相反,断电瞬间,灯还突然发出更强的光,然后才熄灭。通过这个演示实验,教师可引导学生作以下分析:电流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生电动势→形成感生流→阻碍磁通量变化→阻碍电流变化等一系列过程,把复杂的自感现象变得浅显易懂。这种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维活动→教师分析→理解掌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可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对学生也是一次思维活动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平时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寻找物理规律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必须让学生从课本、教材中跳出来,将课堂上的“如何做”变为“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