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得言、得法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ey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言语内容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我们认为言语内容先于言语形式而存在,一定的内容就决定他的适合的形式,言语形式仅是为表达言语内容而服务的。语文教学常注意文本的言语内容上,教师常常将语文课本中的言语作品从句意、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剖析,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忽视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不见提高,那么如何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呢?新课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运用是根本,运用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当然,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一个过程,必须以朗诵积累范文的语言形式为前提,以熟悉范文语言形式为基础,以学运用范文语言为起点,以激发学生“相似积累”为源头。
  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应该从这三方面下功夫:
  一、应该着眼于儿童
  我们小学语文应该是儿童语文。儿童语文应该是快乐的,一堂课就应该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渡过。
  1、师:“你要帮助小蝌蚪找妈妈,要闯五关啊,你们有信心吗?”
  2、第一关:鲤鱼阿姨:“小朋友能准确拼读这儿的生字,我鲤鱼阿姨才跟你闯关提示啊。”
  第二关:乌龟伯伯:“你们能认读这儿的词语,我乌龟伯伯才给你们提示啊。”
  第三关:乌贼叔叔:“你们能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我乌贼叔叔才告诉你妈妈长什么样。”
  第四关:水母姑姑:“你们能复习填好下列的生字,我水母姑姑才陪你们找妈妈呀。”
  第五关:海豚爷爷:“你们能把下列的字写好,我就帮助你们找妈妈。”
  3、在学习过程中读读、画画、说说把小蝌蚪妈妈小青蛙的特点得以显现。如“大大的脑袋——脑袋大大的”;“碧绿的衣裳---衣裳碧绿的”;“雪白的肚皮---肚皮雪白的”……
  又如:黄老师执教的《丑小鸭》的时候:她设计了如下环节:在习得生字以后,她是这样巩固学生的生字词的学习的,“丑小鸭在农夫家里很是想念妈妈,眼泪把信纸都弄糊了,能把它补充完整吗?”儿童语文应该是快乐的!一堂课就应该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中“玩一个充满欢乐的游戏,看一出快乐的童话剧,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唱一首自由自在的歌曲,”多么自在悠闲啊!儿童语文是基础,读一读、说一说、划一划、写一写,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得到了训练和提升。儿童语文的能力是舒展的,一堂课三个目标,四个环节,几种方法,简单有效清清爽爽,舒展身心。
  二、应该着力于语言
  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趣。语文教学中,形式并不是内容的附庸,他有着独立的价值。文本是由言语形式怎么说和说什么两个方面构成的。但为我们直观感觉到的只有言语形式,即物质存在方式:是由音节、文字组成的延伸于一定空间的语符系列。语言形式生成内容,任何接受都是形象的重新再造。阅读文本的思维过程首先是课文表层的语言文字,其次是文本内容。最后是指向语言运用的规律、方法和技巧。在具体的教学中言语实践活动,应意识到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只能通过文本的言语形式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的言语实践活动,是由形式到内容,然后学生引导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的言语实践活动,是由内容到形式。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如何变化必须经过言语形式这条途径。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文学既然是一种语言艺术,那么这个艺术就集中在语言的建构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立足于言语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我们的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第一次授课】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被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深深地感动了。如何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学生呢?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前欣赏聋哑姑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使学生明白残疾人也一样可以创造奇迹。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到了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有关“奇迹”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反馈。
  课后反思:对于这次教学,听课老师给予了肯定,认为我能抓住主线,引导学生感悟关键词句,领导孩子触摸残疾人的内心的春天。但是一节阅读指导课,是不是关注这些就够了呢?此外,听课老师还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细节:课前导入顺利地引出“奇迹”两个字固然不错,可是短片中的舞者的表演实在太震撼人心了,文中的奇迹相形见拙了。而且一味采用谈感悟的形式理解语言,不利于学生发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载着群体的智慧,带着自己的深入思考,我以综览整个单元的视角,认真地读了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重新对教材进行梳理,开始了我的第二次课堂教学之旅。
  感悟结课,引入下课。
  课后反思:首先立足单元,观照整体。由于内容上、主题上的相关性,一个单元的课文往往在结构上、表达上会存在共同之处。在教学时,我们要摒弃以“篇”为单位、各自为政的教学方法,以单元为整体找准“领头羊”,以“篇”带动单元,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比如《触摸春天》与本单元中的《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一样,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有点难,但是我们可以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在结构上,该单元的课文也有一个共同点,先叙事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可在归纳主要内容环节多花些时间让学生掌握“叙事+阐述观点”的文章,是如何概括主要内容的。当学生学到本单元的后几篇课文时,就可以凭借着所学的方法“练兵”,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其次是善用比较加深理解。在第一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品读句子环节往往会忽视某些不该遗忘的角落。例如:作者为什么强调这是“睁着眼睛的蝴蝶”呢?为什么用了“竟然”还得浓墨重彩地用上“真”呢?想让学生从有所悟转为彻悟,还得用上“比较”这一老套的方法。用了比较,学生自然在辨识中发现语言的妙处与规律。
  再次是创设情境,转换角色。众所周知,只有当阅读体验与生活经历撞击时,感受才会喷涌而出。对于健康人而言,蝴蝶在指间扑腾当然不会有什么“全新的经历”,所以在第一次试教,要求学生描述安静所感所想时,学生语言干巴巴的,毫无精彩可言。第二次试教,转换角色,让学生充当双目失明的安静,他们马上感受到安静在花丛间穿梭的不易,感受到接触一个全新的小生命时安静内心深处的惊喜与震撼。
  单就“得言”而论,简短的一节语文课学生领悟到了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学会了先叙事后概括的表达方法训练了贯穿全文的夹叙夹议的说写本领。
  三、应该着意于情感
  曾在一个论坛上看见一位张老师的一则学语言、用语言的教学实录:
  一切都活了,要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虫园,儿童荡漾其间,养眼、养心,身心愉悦。“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乐园,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里边。祖父顶一顶大草帽,“我”顶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我”愿意放风筝就放风筝,愿意捉迷藏就捉迷藏,愿意捉昆虫就捉昆虫,愿意爬上天,祖父给我作天梯……一切都是自由的。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开“谎花”,让学生在发展中行走,学语言,用语言。
  综上所述,文学既然是一种语言艺术,那么这个艺术就集中在语言的建构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立足于言语形式的培养,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我们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其他文献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所以经常表现为自私、不合群。科学研究表明,从幼儿开始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顺应这个时代发展潮流,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做一个对待生活积极乐观,有着良好道德的活泼开朗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专业知识、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又能熟练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高素质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迎接这场挑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对策是必须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使广大教师尽快了解并掌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农
期刊
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与国际上其它一些国家的中学数学教学比较,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显著特点,因而我国中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比较实,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较高。然而,改革开放也使我国数学教育界看到了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些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
期刊
一、集体备课低效现象的描述  现象一:出现了机械“拼凑式备课”,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的巨大效应。  极个别教研组(相当于其他学校的备课组,下同。)只是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组长,由组长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权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却忽视了集体研讨与心灵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效能,在集
期刊
前言:作为一名对语言领域教学有浓厚兴趣的新教师,笔者得到了园内教研组的充分信任、重视,独立设计并组织了《大班语言活动:蜘蛛先生要搬家》,在组织、反思、研讨、调整、实践这样三轮教研中,笔者对于如何组织文学组品欣赏活动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与感悟,对“绘本教学与文学作品活动的区别”、“如何分析文学作品教育价值”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实践,特记录此实录与同行们共享,并以此促进自我在语言教育领域的
期刊
【关键词】 教学语言 幼儿教师  教育学家王曼卿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道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就像蜜糖一样,可以牢牢的黏住孩子的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就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对于语言发展迅速的3—6岁幼儿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
期刊
车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特别是男孩,口袋里总是带着一两部车子,随时可以看见他们小小的身影蹲在地上专心地玩着车子。报纸上的汽车、马路上跑的大巴士、工作中的挖土机、水泥搅拌车等也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除了车子的造型吸引孩子外,车子的声音也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说警车来了,他们嘴里会跟着发出“咿呜咿呜”的声音;如果说是火车来了,拉长音的“呜——呜——”声就来了。  因此,我们选择了生活中常见又
期刊
【关键词】知识流转 途径  一、前言  “沟通和合作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基础、手段和媒介。”沟通和合作、对话和互动是构建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不是单向的构成,而是在教学情境中经由师生沟通与互动而产生意义的构建与交流。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课堂中的互动和沟通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中的沟通与互动技巧,能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干预,从而构建有意义的教学过程。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鸡、物”等字。  2、能熟练、有节奏地诵读拍手歌,感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3、在学习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准确流利地朗读拍手歌。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主—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法等。  四、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
期刊
我在农村小学做班主任二十多年,常常遇到、听到棘手的教育教学问题。  “**同学天天在学校打人,他的父亲病死了,母亲外出打工,监护他的爷爷一直庇护他,我的办法都用尽了,不知怎么办才好。”“我教的这个班级上课时没几个举手发言的,准备好的课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我都心灰意冷了。”“**同学才读一年级,我只是批评他的作业不好,他竟然把那张作业纸撕碎,并且还吞进肚里。这样的学生太可怕了,大家说该怎么办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