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创作的融合探索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两夹弦是我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省西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及北部地区,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菏泽地区两夹弦的艺术特色以及其与流行音乐创作的融合发展,促使人们了解认识菏泽地区两夹弦,以便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传统戏曲文化。
  关键词:唱腔  伴奏  融合  探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174-04
   两夹弦属于地方戏曲文化,在其发展中不断与流行音乐进行融合,流行音乐的创作发展与新时期下当代的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本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点,通过传承和创作具有本地戏曲文化元素的作品,既发挥了流行音乐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又为本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加入更多的“戏曲音乐元素”,既是一种文化创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一、两夹弦艺术特色探寻
   (一)两夹弦艺术在唱腔上的特色追寻
   1.两夹弦唱腔总述
   在纺纱小调的原有基础上,两夹弦地方戏曲文化经历代创作者的不懈努力,逐步融花鼓、梆子、琴书、歌舞、戏曲等元素于一体,最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唱腔,这种唱腔乡土气息浓厚,内容活泼,情感真挚、热烈,给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味。
   2.基本唱腔
   两夹弦的基本唱腔是大板和二板。
   大板的唱腔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是曲身,第三部分是曲尾。大板共有十多個种类,但最常用的是八板和四板。大板唱腔的基本结构是一句两个腔节,一对上下句有四个腔节,每个腔节后都有随腔过门。大板的唱腔有生、旦、净、丑之分,既可独立构成唱段,也可以转入其他板式,其中转入二板占据了极大的一部分。
   二板是继大板之后非常重要的唱腔形式,它出现的位置是在大板的后面,从速度上来说,二板的速度明显高于大板。二板的速度可快可慢,快速度和中速度的二板适合于叙事,慢速度的二板适合于抒情。在不同的唱段中,二板的速度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快,有的慢。
   3.唱法与技法
   菏泽地区两夹弦的唱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真声唱法,另一种是假声唱法,其中:小生、旦、丑、净等角色的扮演者一般用真声唱法,而老生则用假声唱法。在一部两夹弦艺术作品中,真声唱法与假声唱法两者之间是互相搭配的。
   在演唱技法上,两夹弦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用真声来发音吐字,用假声来烘托唱腔,在真声与假声的变换和更迭中,造就了唱法上的抑扬顿挫和情感上的此起披伏。真声与假声的变换更迭是两夹弦唱法中最难掌握的技术,它们之间的旋律跨度很大,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逐步掌握。
   唱腔的分布与应用是两夹弦艺术的核心和关键,创作者在编排唱腔的过程中要尽量使音乐与唱腔相互协调,将两夹弦艺术中的其他元素融为一体。此外,两夹弦的唱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剧目中运用不同的唱腔形式,更能让听众领略到不一样的艺术魅力。
   (二)唱词方面的特色
   1.总体概说
   菏泽地区两夹弦的唱词具有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几乎不加其他修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口语,句子的结构一般是短句,通常不会引起听众理解上的歧义。由于两夹弦起源于民间,所以唱词中农村色彩较重。
   2.结构形式
   两夹弦唱词中最突出的两种结构形式:一是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的上下句式,这种形式的两夹弦韵脚为上仄下平,下句押韵。二是以“三三二”为结构的“娃娃”句体,这种形式的两夹弦,除第四句和第七句跳韵外,其余句式的韵脚都是一样的。最后两句为仄平。在实际应用中,对此要求并不十分严格。
   (三)表演程式及角色行当方面的特色
   1.表演程式
   表演程式是表演艺术中的术语,主要是指某些技术的表演形式。两夹弦最初是以唱为主,以唱制胜的剧种,其基本程式动作主要有山膀、云手、马趟子、拉山门、扎架、三忽闪、气色、腿功、劈叉、大蹅泥、屁股蹲、跪步、腰功、十字步、三颠步、旋飞脚、扇子功、盘鼓、上下楼、开关门、上下船、上下马、推圈等。在一部剧目中,两夹弦的表演程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在社会的发展变迁中,这种固定的表演程式逐渐被打破,在发展过程中又从其他的剧种中吸收了不一样的表演程式,使得两夹弦的表演技艺大大提高。
   2.角色行当
   在一部两夹弦的剧目中可分为不同的角色行当,而各种角色又需要不同的演员去扮演,有的乐队由于演员人数和角色分配不均匀,所以有时一名演员要扮演数种人物形象。在每一部的剧目中,红脸的艺术造型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一部剧目中的重要角色,在整个剧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一部剧目中,小生、小旦扮演的红脸造型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小丑这个角色在剧目中虽有一定的地位,但占比成分不是很大。除红脸之外,白脸、黑脸、二花脸、勾脸等艺术造型在两夹弦中也经常出现。角色之间的穿插使得剧情的发展有了高潮和起伏,而观众也可以通过脸谱造型来判断剧目中的主角和次角。
   (四)伴奏乐器方面的特色
   传统的两夹弦伴奏乐器主要有四弦、坠琴和柳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夹弦的伴奏乐器主要有四弦、坠琴和琵琶(即琵琶代替了柳琴)。
   四弦是两夹弦伴奏的领奏乐器①,它形如二胡却又明显比二胡偏小,木制。弦杆上的四根弦轴与四根琴弦相连接,而弦弓上的两股马尾则分别夹于两根琴弦之中。为增加乐感,演奏者常通过金属器物的拨动来增加音色,在不同的位置拨动琴弦,产生了不同的音质和音色,不仅与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相和谐,而且强烈的视听冲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极佳的演奏效果。    坠琴的音质优美,音色和谐,在演奏两夹弦剧目中是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对情感的传递和爆发具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剧情的高潮和迭起也可以通过坠琴的演奏来表达。
   琵琶的旋律优美动听,音质铿锵有力,音色柔和婉转,在情感的表达和气氛的烘托中琵琶可以将这些充分地展现出来,所以在两夹弦的伴奏乐器中,琵琶是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琵琶、四弦以及坠琴之间的相互搭配和灵活应用,可以将剧情的发展在音乐的演奏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五)剧目方面的特色
   菏泽地区的两夹弦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和区域色彩,由于它来源于民间,所以剧目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围绕农村、农业而展开,有展现农村爱情的、有展现农村发展变化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菏泽市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两夹弦艺人们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和改革,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两夹弦剧目,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文化艺术宝库。由于两夹弦是地方剧目,所以传播的范围不是很广,大多数剧目只在本地受欢迎,而且由于区域限制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在其他地区还会受到本地文化的排斥,观众不是很多,即使是观众观看了,也不能带给观众很大的冲击力度,所以创造精品剧目势在必行。
   二、两夹弦和流行音乐创作的融合探索
   (一)两夹弦艺术对流行音乐创作的吸收和融合
   1.两夹弦的旋律、音调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两夹弦的旋律优美动听,音调可高可低,这与流行音乐对旋律和音调的要求基本相似,在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两夹弦与流行音乐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创作者在创作音乐作品中,通过对听众、演唱者的调查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为迎合听众的音乐作品的需求,不断地将音乐作品中听众不喜欢的旋律和音调剔除,而将一些听众喜欢的旋律和音调从二夹弦中借调或改编过来。
   2.两夹弦的板式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不同的二夹弦剧目,有着不同的板腔形式,而各式各样的板腔在演奏中则表达了各式各样的情感,如大板表示优美、细腻的情感;娃娃则表示欢快、明亮的情感;贊子表示气愤、恼怒的情感,而在歌唱中,歌唱者也需要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而有些情感是流行音乐中所不具备的,所以流行音乐与两夹弦在相互的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而两夹弦具有丰富的板腔形式,因此,许多板式被流行音乐所吸收和改进。
   3.两夹弦伴奏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两夹弦的伴奏主要是指音乐中的器乐部分,有文场和武场两大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两夹弦文场乐队和武场乐队都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乐器配置和规模形式,使用的主要乐器为四弦,其他乐器有二胡、琵琶、坠琴、月琴、大三弦、扬琴、大提琴、唢呐、笙、笛子、闷子等。依据不同的剧目,采用的乐器和人数也不相等。这一点与流行音乐中的乐队差不多,现代流行乐队中也包括弦乐器、管簧乐器等,某些演奏方法也同时借鉴了两夹弦乐队的形式。
   4.两夹弦唱段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流行音乐的创作离不开其他艺术成分的有益补充,两夹弦的唱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同时还具有地方文化和区域特色,这些独有的唱段特色是流行音乐所不具备的,音乐家在创作流行音乐作品过程中,为突出音乐作品的特殊性,常常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来吸引听众,这其中就有两夹弦唱段的影子。浓郁的乡土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唱词进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题材中。
   (二)流行音乐创作中对两夹弦艺术的吸收和融合
   流行音乐实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不论是在节奏上还是在旋律上,流行音乐的发展盛行都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诉求。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并非所有的美学观念和歌唱技巧都能满足听众的需求,而两夹弦这一地方戏曲文化,在唱腔、伴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了流行音乐创作的启发与灵感,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富有创作者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空间艺术,它通过歌唱者的声音传递进入听众的内心世界,使人在情感氛围中得到教育和熏陶。两夹弦虽然是地方戏曲文化,但也极具丰富的情感和空间想象,有些情感甚至比流行音乐中的情感还要丰富,多样化的唱腔形式、伴奏乐器的灵活多变、板式的丰富多彩等都为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三)两夹弦与流行音乐创作的共同发展
   两夹弦这一地方戏曲文化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这种融合性,是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重要表现。这种融合从宏观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音乐文本形态:一是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二是加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戏曲。这种融合为新时期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探明了新的方向,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性的音乐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融入两夹弦艺术的某些元素,不仅可以使音乐作品在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得到丰富和提高,而且还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助于文化的不断创新。在两夹弦的传承和发展中,将流行音乐中的元素融入两夹弦中,不仅为两夹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也更适合新时代下人们对二夹弦的发展要求。
   三、结语
   两夹弦剧种深深地根植于民间文化的沃土,在其传承和发展中,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逐步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态,从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在其不断的发展历程中,两夹弦的唱腔逐渐成熟和完善。以两夹弦为例来研究和探索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对研究地域文化、区域特色、音乐特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和探索的目的不仅仅是研究一下或探索一下就结束了,而是将这种地方戏曲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所以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还应让这种地方戏曲走进学校、走向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吸取其他艺术的有效成分,从而壮大自己。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其他文化的冲击之下,地方戏曲文化不仅需要与时代发展相一致,更要在发展的潮流中不断地增加艺人的数量,所以培养地方戏曲的后备人才也是关键的一环,学校可据此开设相应的文化课程,以此增加地方戏曲人才的储备量。同时还应当在媒体上积极宣传地方文化艺术,让地方戏曲文化在本地舞台和其他舞台上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罗九红.二夹弦戏曲音乐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6年.
  [2]焦艺扬.二夹弦戏曲音乐唱腔和结构探析[J].艺术评鉴,2018(02):27-29.
  [3]任秀梅.戏曲“二夹弦”濒灭唱腔考察与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7(03):22-26.
  [4]于学剑.谈两夹弦艺术改革[J].戏剧丛刊,2010(02):8-11+14.
  [5]刘运果.菏泽两夹弦的发展历程及保护传承[J].人文天下,2017(08):17-20.
  [6]王若涵.论两夹弦的传承与保护[J].菏泽学院学报,2018(03):126-129.
  [7]靳晓莉.鲁西南传统戏剧“两夹弦”之文化探源[J].艺术评论,2011(09):98-100.
  [8]李美丽.鲁西南两夹弦的音乐形态探究[J].名作欣赏,2013(27):166-167.
  [9]尼树仁.二夹弦的音乐唱腔[J].音乐研究,1982(03):82-87.
  [10]朱路阳.山东两夹弦的生态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其他文献
摘要:古人认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获得人生智慧的体悟,自然具有与人类相似的价值观念及道德品性。伴随着中国艺术史的发展,从北宋到南宋,山水画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即从写实再现转向自我表现,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从关注外物转而关注内心之道。在自然中获得人世间对道义的认识与人格的感悟,人将精神多寄付于自然山水。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水以灵动、绵延、随和的精神特征。水,也成为了生命永恒、道德澄明的象征。同时,水也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历着一次次变动与革新的同时一个行业也在经历着起起落落。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层次上人们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层次的标准,在科幻、动漫、电影、明星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同时配音演员们也在背后无私奉献着自己,但作为幕后的英雄始终被人们极少的关注着。本文以上海译制片厂为落脚点,从20世纪70年代背景、译制技巧的角度分析出70年代译制片的特点,最后总结出这些特点产生的影响。本文将要论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外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其在社会中承担的功能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校外合唱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是部分家长在选择课外音乐教育形式中的首选。本文通过对西藏高原之宝童声合唱团现状调查以及发展策略展开论述,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在高原发展童声合唱对西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西藏教育 校外童声合唱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音乐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一门基础艺术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当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给学生慢慢渗透了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一种主观感受,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是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其应用已从目前关注电脑、网络、网上学习的操作模式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的高级思维能力,构建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所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戏曲音乐教学的探讨,是一个必然趋势。本课题探讨了音乐与戏曲教学与现代信息结合具体案例,为探索更多样、更有特色的音乐教学方法提供可操作性依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三位一体 叮叮腔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作为现代美术的开端,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审美形式主义意味上的一次觉醒。莫奈不仅推动了绘画创新,发现了光与影在绘画过程中重要作用,开拓出一种带有强烈表现性质的艺术风格,他还重视户外写生,鼓励人们走出画室把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本文将从19世纪法国盛行外出写生的印象派开始,分析莫奈油画中色彩的创新以及光影的变现,在这些微妙的变化中探索莫奈的色彩
期刊
摘要:佛教音乐随着佛教的东传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汉化历程,在汉化的过程中,原始印度佛教音乐由于梵汉音译的差异无法东传,导致在中国东汉至后期各个朝代的更迭中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紧密结合,形成了“汉传佛教”的佛教音乐艺术特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流行音乐元素在文化角度促进和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佛教音乐作为中国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流
期刊
摘要:本文从戏剧与舞剧的关系问题出发,以现代舞剧《雷和雨》为分析对象,系统考察了舞剧作品在情节设计、叙事方式、创作视角等方面的艺术手法。通过现代性、女性主义等思潮对艺术的影响,揭示了戏剧文学蓝本与舞剧情节之间的依附关系。在作品的戏剧性呈现方面,通过对剧中几个代表女性进行剖析,阐释了舞剧在叙事层面人物关系的设置、文字语言至肢体语言的转化,了解创作视角上表现出的艺术思维,对文学母题的分化与重构,探讨了
期刊
摘要:《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洋洋洒洒五千言,道尽无穷的自然规律和人间社会百态。其中,“道”贯穿了整部著作,“道”是世间万物内在运动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的内在生命的一种真实感的抒发。而舞蹈是最直接表现生命机能的方式,人的身体是肉体和精神的复合,舞蹈之于人,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虚无缥缈之“道”可被感知的存在,“道”更是舞蹈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本文通过对《道德经
期刊
摘要:舞剧作为舞蹈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进步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形式以求更好表达人们的当代诉求。在当代舞蹈创作领域之中,不少编导倾向于将文学作品进行再创搬上舞剧舞台,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中国当代编导对舞蹈题材、形式规律、艺术表达的不断探索,从文学经典转化为舞台形象的同时也实现了一种“价值”转化,也确立了经典文化在当代内涵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文学名著的分析解构在脑海中整合构建了舞剧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