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发现、思考、质疑、交流,唤醒学生的内在表达需求,让学生在批判中形成有广度、有深度的理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通过阅读呈现内心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更有序,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分析、评价问题,产生理性的思考,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阅读与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借助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一、以生活热点唤醒人文思维
   上课伊始,学生往往沉浸在课间的玩耍之中,注意力还未得到集中,掌握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尚未形成内在的联系。教师在课始这段时间,要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唤醒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或热点新闻事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或者提出某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从而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始展开阅读交流,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观点,学生在交流中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在学习《<礼记>二则》一课内容时,教者导入如下:在中山陵中央正门门楣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它包含着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这句话出自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礼运》,那么这句话有着怎样的含义?又为何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道之行也》去寻找答案。
   二、以有效对话营造批判氛围
   作品意义的形成,既有作者的观点,也有读者的融入,批判性思维是在每个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创设对话情境,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感受,表达各自的理由。既有一方的问,另一方的答,也有疑问、否定、反思,也有新颖观点的表达。教师要构建师生对話的“学习场”,多与学生交流自己想要阐述的内容,说说有哪些令人感动的内容,有没有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对话的空间,让他们从多角度展开探索交流,拉近学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语言的对话要与教学目标相关联,能通过语言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的对话才更加有效。语言富有文学美,要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对话,生成思维与感性之美。
   三、以个性辩论拓展思维视野
   文学作品具有“朦胧性”,为文本的阅读提供了适当的切入点,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的内心思想。批判性思维是动态的,是学生基于对文本的疑惑而提出的,学生可以依据素材提出不同的观点,从而实现对观点的建构,形成顿悟,从而形成新奇的答案。如在统编本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学中,教者创设个性辩论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质疑,从而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者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题,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有力的论证。学生在辩论中形成有理有据的态度,探寻到与自己有着不同思想的闪光之处,从而形成新的论据,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以头脑风暴激发思维活力
   教师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表达迥然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天马行空地去想象。如在学习统编本七上《春》一文时,教者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去接受春之散文中的动词妙用、修辞新颖之处,大家纷纷表达自己对文本精彩之处的解读。有感受春的美景的,有理解语言构思精妙的,有体会动词活用的,有体会修辞手法运用的。头脑风暴活动为学生的思维增添了无限活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领学生辨析、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一間屋,千片瓦,每一片瓦上都站着天籁。横吹的朝云是笛,竖吹的暮风是箫,平拂的流光是筝。雨越大,夜愈静,心更静。忆起了那年、那事、那人。   初三那年,我与中考搏击着。   班主任“步步紧逼”,“下课多看会儿书吧,不要说闲话了” “上课不要打瞌睡” “有什么一直说的?”……班主任不停地催促,像念紧箍咒一样,扰得我心浮气躁。快中考了,大家都很着急。   父母的眼神里充斥着失望和焦虑。我不知道该和
期刊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等思维能力。   一、合理设置互动问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師要借助互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循序渐进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
期刊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现阶段的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且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往的语文教学观念已经被逐渐淘汰,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生本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学生主体,转变教学方式   简单地说,生本教育理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饮水思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古训。这种源远流长的感恩教育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时期,实现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也不相同。学生的社会化成长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实现。因此,要传承感恩美德,学校就是重要阵地。   在学校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就是班级集体。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经过亲身的经历和感受,逐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并且通过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教育理念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根据不同时期的优势需要,激发学生个人内部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采取“灌
期刊
实施语文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自学、互学、展学、拓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互帮互助,有利于班级学生快速整体提高、快速整体推进。但是,要使整个过程流畅、有序、效果明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备好导学案。那么,怎样设计导学案、使用好导学案呢?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班级的学习情况、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而定,不能盲目地照搬别人的导学案,要做到量
期刊
语文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尤为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引领,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现以《老王》的教学为例做一阐释。   一、做好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中指出,第四学段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期刊
周末,我在小区里骑着自行车,骑到了我家单元楼下时,一个黑影从我头上快速飞过,吓得我一哆嗦。放眼望去——原来是一只燕子呀!我好奇地跟着燕子绕了小区一圈,又回来了。只见这只燕子飞进了我家单元的楼道里,我仔细一看,原来这只燕子正在小区里寻找树枝和草叶来搭建它的“家”呀!这一幕把我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决定来观察它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吃完早飯就去单元楼道里观察。我看见一只大燕子嘴
期刊
我是一只八个月大的鹿犬。那天,我被一个陌生的男人带到了一个名叫“狗市”的地方。我能看到外面有各式各样、比我更漂亮的狗狗。即使住的吃的都还不错,但我从来就没有感觉到快乐。也许,我连快乐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那天,我像平常一样看着箱子外面不变的人群,就在这时,我的视线被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挡住了——“爷爷您看!这个小狗狗好可爱呀!”小女孩用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我。“好!就它了!”“太好咯!谢
期刊
小时候,我很喜欢和爷爷住在一起,整日听他吟诵各种唐诗。久而久之,在爷爷的熏陶之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种唐诗。   一次,爷爷教了我一首《长歌行》,其中一句最令我欣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要浪费它,要不然等老了再学就来不及了,只能留下满腔的悲伤。这首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使我很困惑,因为我不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