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两位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的《鼓手霍奇》与鲁伯特·布鲁克的《士兵》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进而探究两位对于战争的不同理解与态度。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鲁伯特·布鲁克、战争诗
托马斯·哈代(1840-1928),小说家、诗人。他是横跨19和20世纪的一位著作颇丰的,对于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英国作家。他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这些小说都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而晚年的哈代则又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1898~1928年,他共出版8部诗集,近千首短诗,其中包括《威塞克斯诗集》、《今昔之歌》、《时间的笑柄》、《环境的讽刺》、《幻觉的瞬间》、《中晚期抒情诗》、《人性面面观》、《晚岁之歌》,《鼓手霍奇》等;题材多样,主题各异,有抒发情怀的、人生哲理的、吟咏爱情的、咏物言志的、讽刺批判的、也有战争悼亡的等等。他还创作了两部诗剧《列王》和《康沃尔王后的著名悲剧》。而鲁伯特·布鲁克(1887-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英国诗人,一战中,曾担任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在一次航海中因患败血症去世。《士兵》、《死者》均为其当时被人们传诵的名篇。他也因此而获得了"战壕诗人"的称号。他死后被英国政府和社会树立为爱国青年的典范。哈代的《鼓手霍奇》和布鲁克的《士兵》同为反应战争主题,并写于一战期间的两首师,但却反应了各自作者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和理解。本文拟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来展示两位诗人,一个是年过花甲、饱经世事的老者,另一个是热血沸腾,誓死为国献身的铮铮青年,对于战争的不同看法。
首先,战士在异国他乡的死亡是在两首诗的共同主题。 哈代的"鼓手霍奇"是关于一个鼓手男孩霍奇在异国的死亡,布鲁克的"战士"也讲的是一名英国士兵在他乡的死亡。 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死亡,但对于死亡描述的情感却是完全相反的。在"鼓手霍奇"中,哈代以一种忧郁凄冷的方式描写鼓手男孩的死亡。男孩霍奇去了战争前线,另一个国家,他不会讲那里的语言,不熟悉那里的民风地理,甚至都没有搞清楚战争的情况,但是那却成了他永久的逗留之地,因为他会像其他死去的士兵一样被一群陌生的面孔抬起来扔在那仍然弥漫着硝烟陌生之地,没有棺椁,没有墓碑,甚至没有名号,最糟的是到底是自己的同志还是敌人处理了自己的身体,他都无从知道。所以,死亡在这首诗里伴随着恐怖和同情。显然,这首诗的情感及其对战争的态度沿袭了哈代一贯的风格:悲观。同时,因为这首诗是哈代老年之作,因此对于战争的看法也透露了他深度的洞察力和悲凉的无奈。 然而,在布鲁克的"战士"中,死亡被描述为一种光彩的英勇行为。 士兵没有名字,他非常热爱他的国家--英国,他相信做为军人他应该战死在异国他乡的沙场,因为他的勇敢无畏,祖国的人们会永远地记住他;同时,异国他乡也会因为他的安息,受大英帝国庇佑,福泽绵绵。一个英勇无畏,誓死为国捐躯的爱国军人形象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因此死亡在这首诗里充满着激情和爱国热情。这和布鲁克的正当青年,血气方刚不无关系。
第二,两首诗的文体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哈代的"鼓手霍奇"有三个诗节,每节六行,偶数行是三步抑扬格,奇数行是四步抑扬格, 每个诗节押韵格式是ABABAB,这是一种民谣格律,被诗人华兹华斯广泛地运用于其诗作当中,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布鲁克的"士兵"则是一首五步抑扬格的十四行诗,其押韵格式是ABABCDCDEFGEFG,这实际上是典型的意大利十四行诗(也叫"彼德拉克式十四行诗"),前八行着重描写,后六行着重抒情,很符合"士兵"充满激情地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总之,两首诗从不同角度给们展现了人类战争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哈代的诗以民谣的形式给我们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为名为霍奇的青年沦为无名阵亡之士的悲惨命运,痛斥了战争的残忍和无情;布鲁克的诗则以十四行诗的形式激情澎湃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无名的爱国青年对于自己光辉的军旅命运的自豪。同时,两首诗一起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战争的概念,即战争既可以成就英雄又可以吞噬生命。
参考文献:
[1]克林斯·布鲁克斯,罗伯特?潘?沃伦. 《理解诗歌》(第4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年12月。
[2]赵文薇. 哈代诗简论. 《外国文学评论》. 1996年第1期。
[3]鲁伯特·布鲁克. 《鲁伯特·布鲁克诗选》. Sidgwick & Jackson. 1922。
作者简介:常海鸽(1982年-)女,硕士,陕西咸阳人,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鲁伯特·布鲁克、战争诗
托马斯·哈代(1840-1928),小说家、诗人。他是横跨19和20世纪的一位著作颇丰的,对于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英国作家。他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这些小说都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而晚年的哈代则又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1898~1928年,他共出版8部诗集,近千首短诗,其中包括《威塞克斯诗集》、《今昔之歌》、《时间的笑柄》、《环境的讽刺》、《幻觉的瞬间》、《中晚期抒情诗》、《人性面面观》、《晚岁之歌》,《鼓手霍奇》等;题材多样,主题各异,有抒发情怀的、人生哲理的、吟咏爱情的、咏物言志的、讽刺批判的、也有战争悼亡的等等。他还创作了两部诗剧《列王》和《康沃尔王后的著名悲剧》。而鲁伯特·布鲁克(1887-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英国诗人,一战中,曾担任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在一次航海中因患败血症去世。《士兵》、《死者》均为其当时被人们传诵的名篇。他也因此而获得了"战壕诗人"的称号。他死后被英国政府和社会树立为爱国青年的典范。哈代的《鼓手霍奇》和布鲁克的《士兵》同为反应战争主题,并写于一战期间的两首师,但却反应了各自作者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和理解。本文拟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来展示两位诗人,一个是年过花甲、饱经世事的老者,另一个是热血沸腾,誓死为国献身的铮铮青年,对于战争的不同看法。
首先,战士在异国他乡的死亡是在两首诗的共同主题。 哈代的"鼓手霍奇"是关于一个鼓手男孩霍奇在异国的死亡,布鲁克的"战士"也讲的是一名英国士兵在他乡的死亡。 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死亡,但对于死亡描述的情感却是完全相反的。在"鼓手霍奇"中,哈代以一种忧郁凄冷的方式描写鼓手男孩的死亡。男孩霍奇去了战争前线,另一个国家,他不会讲那里的语言,不熟悉那里的民风地理,甚至都没有搞清楚战争的情况,但是那却成了他永久的逗留之地,因为他会像其他死去的士兵一样被一群陌生的面孔抬起来扔在那仍然弥漫着硝烟陌生之地,没有棺椁,没有墓碑,甚至没有名号,最糟的是到底是自己的同志还是敌人处理了自己的身体,他都无从知道。所以,死亡在这首诗里伴随着恐怖和同情。显然,这首诗的情感及其对战争的态度沿袭了哈代一贯的风格:悲观。同时,因为这首诗是哈代老年之作,因此对于战争的看法也透露了他深度的洞察力和悲凉的无奈。 然而,在布鲁克的"战士"中,死亡被描述为一种光彩的英勇行为。 士兵没有名字,他非常热爱他的国家--英国,他相信做为军人他应该战死在异国他乡的沙场,因为他的勇敢无畏,祖国的人们会永远地记住他;同时,异国他乡也会因为他的安息,受大英帝国庇佑,福泽绵绵。一个英勇无畏,誓死为国捐躯的爱国军人形象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因此死亡在这首诗里充满着激情和爱国热情。这和布鲁克的正当青年,血气方刚不无关系。
第二,两首诗的文体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哈代的"鼓手霍奇"有三个诗节,每节六行,偶数行是三步抑扬格,奇数行是四步抑扬格, 每个诗节押韵格式是ABABAB,这是一种民谣格律,被诗人华兹华斯广泛地运用于其诗作当中,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布鲁克的"士兵"则是一首五步抑扬格的十四行诗,其押韵格式是ABABCDCDEFGEFG,这实际上是典型的意大利十四行诗(也叫"彼德拉克式十四行诗"),前八行着重描写,后六行着重抒情,很符合"士兵"充满激情地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总之,两首诗从不同角度给们展现了人类战争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哈代的诗以民谣的形式给我们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为名为霍奇的青年沦为无名阵亡之士的悲惨命运,痛斥了战争的残忍和无情;布鲁克的诗则以十四行诗的形式激情澎湃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无名的爱国青年对于自己光辉的军旅命运的自豪。同时,两首诗一起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战争的概念,即战争既可以成就英雄又可以吞噬生命。
参考文献:
[1]克林斯·布鲁克斯,罗伯特?潘?沃伦. 《理解诗歌》(第4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年12月。
[2]赵文薇. 哈代诗简论. 《外国文学评论》. 1996年第1期。
[3]鲁伯特·布鲁克. 《鲁伯特·布鲁克诗选》. Sidgwick & Jackson. 1922。
作者简介:常海鸽(1982年-)女,硕士,陕西咸阳人,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