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痛楚,却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本文拟通过用加缪的反抗理论完成对灾难过后人们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的阐述。
关键词:加缪;反抗;自杀;荒谬
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
--加缪
一、关于自杀
毫无疑问,自杀是一种反抗的方式,在绝望中反抗,以自杀来反抗绝望。加缪将自杀拔到了哲学的高度,他说:"真正严肃的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因为他认为"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最根本问题"。因此,对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探索成了人们得以继续生活的理由,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继续生活下午的理由成就了一个人的自杀。
经历了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死里逃生的人们,被人们认为是极度幸运和幸福的。确实,对比起数以万计陨落的生命而言,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但是,毕竟是活着的人,除了在有生命这个客观的现实上比离去的人幸福之外,他们最为需要的诉求却被忽视了。面包?牛奶?不,那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拥有那些东西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升官进爵?那也换不回亲人的陪伴。请注意,我不是在为自杀找寻借口,更不是鼓励人们要去自杀。对此,加缪做了更为直接而深刻的分析。加缪认为,"自杀只不过是承认活着并不'值得'。"我们承认,生活对于每个人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以各种理由支撑自己活下去,长久之后,活下去成为一种习惯,而一个人之所以会自杀,加缪认为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即使是下意识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也就是说,不习惯会成为一个人自杀的原因,正如习惯一样,不习惯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人最终会自杀会有一个导火索,这个导火索仅仅只是一个诱因,有时候甚至都算不上是诱因,只是水到渠成地做了自杀这个举动。可以作为导火索的东西很多,比如在路上看到一只正在爬行的蚂蚁,让他看到的不是"蝼蚁且偷生,而况人乎",而是感叹生命的短暂、脆弱以及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宿命;抑或是平日得心应手的工作今天做起来时那么的麻烦;又或者是因为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个关系要好的朋友,他对自己说话不如往日的热络,他不曾想过朋友是否心情不佳、是否遇到了棘手的麻烦事,只是想到连平日的好友对待自己的态度都是如此冷漠,他觉得生活之于他而言再无任何意义,死倒是能获得一种自由及解脱。于是,自杀成为一件义无反顾的事情。加缪肯定死亡,但他对自杀的如此分析,不能成为他肯定自杀的理由,那仅仅是基于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是加缪的信条,他还曾明确地表明"自杀是轻视自己的态度",他还说"真正有力量的人则相反,他们要坚持下去,他们把这看作是可能的,就是说仔细地观察远处的奇异植物。坚持清醒的态度是目击这非人道游戏的优先条件,荒谬、希望和死亡在这游戏中角逐争斗。"
二、关于反抗
反抗的主体是人,加缪的反抗理论是从对反抗者的界定开始的,他认为反抗者是"一个说'不'的人。然而,如果说他拒绝,他并不弃绝:这也是一个从投入就说'是'的人。" "不"是对不公正现实的公然拒绝,是反抗的开端。反抗并不是彻底的否定一切,它也是有限制的,是要在"是"的价值界限内进行的,具体指的是反抗者认为"值得"和"有权利"的那些肯定性的东西,这样反抗体现的就是对价值的肯定和维持。所以,这并不矛盾,因为要反抗一种现状是必须建立在承认这种现状的前提之下的。比如作为反抗者的离婚的人们首先是肯定了婚姻的存在,但已有的婚姻生活已经是他不能继续,所以他选择离婚。而生活在一切意义都被消解了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得以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除了反抗还是反抗,因为对宿命的顺从意味着我们的存在毫无价值、生活质量也毫无价值。加缪也说,"反抗赋予生命以价值,它贯穿一种存在的整个过程,是它决定了存在的价值程度。"所以,无论是震后自杀的人也好,还是果断离婚的人也罢,作为旁人的我们都没有任何立场与资格去评论甚至谴责。因为对他们而言,不做此反抗那就意味着生活不能继续,生活都不能继续了,其他的一切怎么继续?
加缪把反抗的人放在社会关系中,在他眼中,反抗者应该是突破了狭隘的个人存在、超越了自我、摆脱了一己私利、遵循在一定社会范围内为人所认同的价值观。进一步而言,加缪的反抗是形而上学的反抗,与历史主义的反抗有着区别。历史主义的反抗是"价值意义上的反抗,认为历史价值绝对有效,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最终使人类对自身生存境遇的反抗成为你死我活的暴力而失去自由的本真之意",典型的历史主义的反抗就是革命。而加缪的形而上学的反抗"即人起来反对自身条件和整个创造的行动","是对人的目的和创造的目的提出异议"。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的反抗是"以死来反对条件的不完善的方面,以痛苦来反对条件的分散方面。它是反对生和死之苦,被幸运的统一所推动的要求。"因此,加缪的反抗是一种理念,是存在本身,是一种不付诸实践的反抗,由此,这种形而上学的反抗区别与革命。形而上学的反抗永远只能停留在心灵或感情之中,一旦进入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就将成为整个社会秩序和结构的暴力,从而成为历史主义的反抗。
三、关于荒谬
在加缪的思想中,世界时荒谬的,处于这个世界里的人也是荒谬的,荒谬的人就是不拔一毛以利永恒的人。荒谬首先是一种情绪,一种感受,一种体验,一种氛围。"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生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谬感。"荒谬还是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就是荒谬感。
荒谬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来自我们生活的外在世界,而是来源于我们自身。首先,"世界时密闭无隙的",当我们接近世界时,却发现世界是"密闭无隙"的,世界逃离我们,远离我们。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变幻,世界不是与我们更接近了,而是与我们的对立愈加强烈。我们对世界不能理解,世界成为世界本身,我们变得陌生,成了世界的局外人。因此,"世界的这种密闭无隙和陌生,这就是荒谬"。其次,"世人也分泌出非人的因素。"几千年的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肮脏,人与人之间开始变得陌生起来,"人对人象狼一样",人越来越失去自身具有的人性内容,当自己面对着自已的真面目时,荒谬感也就产生了。"在某些清醒的时刻,他的机械的动作,他们毫无意义的手势使得他们周围的一切变得荒谬起来。"如果看见有个人在玻璃隔板内打电话,我们听不见他的声音,但却看见他毫无意义的动作,我们不禁要问他为什么活着。我们在自己拍的像片上又看到了熟悉的兄弟,产生了厌烦。这些都是荒谬的感觉。
荒谬一方面让人厌恶,另一方面又摆脱不掉它。自杀的人就是因为感知到荒谬,而以自杀这种方式来反抗荒谬的。加缪分析道,"自杀以其固有的方式消解荒谬,它把荒谬带进同一死亡之中。但是我知道,荒谬为了自我维持是不能被消解的。人在意识到、同时又拒绝死亡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当昔日你侬我侬恩爱的夫妻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是不是也很荒谬?所以,离婚,反抗。
参考文献:
[1]加缪.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M].杜小真,顾嘉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
[2]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加缪荒谬与反抗论集[M].杜小真,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易晓慧(1986.12-),内江师范学院,文艺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
关键词:加缪;反抗;自杀;荒谬
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
--加缪
一、关于自杀
毫无疑问,自杀是一种反抗的方式,在绝望中反抗,以自杀来反抗绝望。加缪将自杀拔到了哲学的高度,他说:"真正严肃的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因为他认为"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最根本问题"。因此,对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探索成了人们得以继续生活的理由,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继续生活下午的理由成就了一个人的自杀。
经历了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死里逃生的人们,被人们认为是极度幸运和幸福的。确实,对比起数以万计陨落的生命而言,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但是,毕竟是活着的人,除了在有生命这个客观的现实上比离去的人幸福之外,他们最为需要的诉求却被忽视了。面包?牛奶?不,那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拥有那些东西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升官进爵?那也换不回亲人的陪伴。请注意,我不是在为自杀找寻借口,更不是鼓励人们要去自杀。对此,加缪做了更为直接而深刻的分析。加缪认为,"自杀只不过是承认活着并不'值得'。"我们承认,生活对于每个人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以各种理由支撑自己活下去,长久之后,活下去成为一种习惯,而一个人之所以会自杀,加缪认为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即使是下意识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也就是说,不习惯会成为一个人自杀的原因,正如习惯一样,不习惯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人最终会自杀会有一个导火索,这个导火索仅仅只是一个诱因,有时候甚至都算不上是诱因,只是水到渠成地做了自杀这个举动。可以作为导火索的东西很多,比如在路上看到一只正在爬行的蚂蚁,让他看到的不是"蝼蚁且偷生,而况人乎",而是感叹生命的短暂、脆弱以及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宿命;抑或是平日得心应手的工作今天做起来时那么的麻烦;又或者是因为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个关系要好的朋友,他对自己说话不如往日的热络,他不曾想过朋友是否心情不佳、是否遇到了棘手的麻烦事,只是想到连平日的好友对待自己的态度都是如此冷漠,他觉得生活之于他而言再无任何意义,死倒是能获得一种自由及解脱。于是,自杀成为一件义无反顾的事情。加缪肯定死亡,但他对自杀的如此分析,不能成为他肯定自杀的理由,那仅仅是基于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是加缪的信条,他还曾明确地表明"自杀是轻视自己的态度",他还说"真正有力量的人则相反,他们要坚持下去,他们把这看作是可能的,就是说仔细地观察远处的奇异植物。坚持清醒的态度是目击这非人道游戏的优先条件,荒谬、希望和死亡在这游戏中角逐争斗。"
二、关于反抗
反抗的主体是人,加缪的反抗理论是从对反抗者的界定开始的,他认为反抗者是"一个说'不'的人。然而,如果说他拒绝,他并不弃绝:这也是一个从投入就说'是'的人。" "不"是对不公正现实的公然拒绝,是反抗的开端。反抗并不是彻底的否定一切,它也是有限制的,是要在"是"的价值界限内进行的,具体指的是反抗者认为"值得"和"有权利"的那些肯定性的东西,这样反抗体现的就是对价值的肯定和维持。所以,这并不矛盾,因为要反抗一种现状是必须建立在承认这种现状的前提之下的。比如作为反抗者的离婚的人们首先是肯定了婚姻的存在,但已有的婚姻生活已经是他不能继续,所以他选择离婚。而生活在一切意义都被消解了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得以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除了反抗还是反抗,因为对宿命的顺从意味着我们的存在毫无价值、生活质量也毫无价值。加缪也说,"反抗赋予生命以价值,它贯穿一种存在的整个过程,是它决定了存在的价值程度。"所以,无论是震后自杀的人也好,还是果断离婚的人也罢,作为旁人的我们都没有任何立场与资格去评论甚至谴责。因为对他们而言,不做此反抗那就意味着生活不能继续,生活都不能继续了,其他的一切怎么继续?
加缪把反抗的人放在社会关系中,在他眼中,反抗者应该是突破了狭隘的个人存在、超越了自我、摆脱了一己私利、遵循在一定社会范围内为人所认同的价值观。进一步而言,加缪的反抗是形而上学的反抗,与历史主义的反抗有着区别。历史主义的反抗是"价值意义上的反抗,认为历史价值绝对有效,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最终使人类对自身生存境遇的反抗成为你死我活的暴力而失去自由的本真之意",典型的历史主义的反抗就是革命。而加缪的形而上学的反抗"即人起来反对自身条件和整个创造的行动","是对人的目的和创造的目的提出异议"。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的反抗是"以死来反对条件的不完善的方面,以痛苦来反对条件的分散方面。它是反对生和死之苦,被幸运的统一所推动的要求。"因此,加缪的反抗是一种理念,是存在本身,是一种不付诸实践的反抗,由此,这种形而上学的反抗区别与革命。形而上学的反抗永远只能停留在心灵或感情之中,一旦进入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就将成为整个社会秩序和结构的暴力,从而成为历史主义的反抗。
三、关于荒谬
在加缪的思想中,世界时荒谬的,处于这个世界里的人也是荒谬的,荒谬的人就是不拔一毛以利永恒的人。荒谬首先是一种情绪,一种感受,一种体验,一种氛围。"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生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谬感。"荒谬还是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就是荒谬感。
荒谬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来自我们生活的外在世界,而是来源于我们自身。首先,"世界时密闭无隙的",当我们接近世界时,却发现世界是"密闭无隙"的,世界逃离我们,远离我们。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变幻,世界不是与我们更接近了,而是与我们的对立愈加强烈。我们对世界不能理解,世界成为世界本身,我们变得陌生,成了世界的局外人。因此,"世界的这种密闭无隙和陌生,这就是荒谬"。其次,"世人也分泌出非人的因素。"几千年的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肮脏,人与人之间开始变得陌生起来,"人对人象狼一样",人越来越失去自身具有的人性内容,当自己面对着自已的真面目时,荒谬感也就产生了。"在某些清醒的时刻,他的机械的动作,他们毫无意义的手势使得他们周围的一切变得荒谬起来。"如果看见有个人在玻璃隔板内打电话,我们听不见他的声音,但却看见他毫无意义的动作,我们不禁要问他为什么活着。我们在自己拍的像片上又看到了熟悉的兄弟,产生了厌烦。这些都是荒谬的感觉。
荒谬一方面让人厌恶,另一方面又摆脱不掉它。自杀的人就是因为感知到荒谬,而以自杀这种方式来反抗荒谬的。加缪分析道,"自杀以其固有的方式消解荒谬,它把荒谬带进同一死亡之中。但是我知道,荒谬为了自我维持是不能被消解的。人在意识到、同时又拒绝死亡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当昔日你侬我侬恩爱的夫妻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是不是也很荒谬?所以,离婚,反抗。
参考文献:
[1]加缪.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M].杜小真,顾嘉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
[2]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加缪荒谬与反抗论集[M].杜小真,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易晓慧(1986.12-),内江师范学院,文艺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