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中的成长印记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z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有过不安分的悸动,渴望真理、渴望远行,幻想在漂泊中实现对心灵信仰的皈依。远行、在路上--这是实现自我、追求青春的青年知识者的标签,是年轻的"我们"面对那段感觉看透了现实、拒绝尘蒙的内心的岁月时奋不顾身的抗争。
  一鸣就是苏童笔下那个曾经奋力远行的代表,不管是在80、90年代,还是当下的世纪初,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许许多多一鸣或是被家庭及其他捆住双脚的某某--"一鸣穿着四十三码的鞋子几乎走遍了中国。他的青春时光就像无数箭头标向这里、那里,他要到这里去,他又要到那里去了。"身处这个对未知、对探所如此渴求的世界,或许一鸣也渴望能生活在一个陌生但真实的世界中,不必理会世事人情、不用忙于伪装自己,每一次新的出走都是对心灵的回归,不但可以有无数的尝试、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感知。这似乎是苏童对年轻旧梦的回想,也是对无数青年不能如愿想法的慰藉。
  然而世上总是少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否则我们也不必将它一直挂在嘴边。年轻的一鸣曾用他的双脚踏上了无数的大好河山,甚至将结婚规划为一场旅行--不去在乎传统或世俗的礼仪教条,但睡梦中都会惊醒的事实却无法隐藏他内心的羁绊。这种牵绊来于他年迈的父亲,来于严父孝子伦理下他永远无法逾越的内心。"窗外夕阳西斜,夕阳摸到了父亲苍老的脸,一鸣第一次感受到时光机器对人的铣刨和漂染,他心中升起某种莫名的温情。"后来,由于父亲的生病以及自己的愧疚,一鸣最终选择了陪在父亲的身边,为他做饭、陪他下棋,甚至是静静地陪他在寂静的黄昏中只是坐着。直到父亲最后永远睡在了一鸣的怀抱里,那句"儿子,我要把你的脚捆起来"仍一直回荡在他的耳边。这篇小说,虽然在整体上传达出一丝淡淡的伤悲,但作者并没有刻意将这种伤悲扩大,一鸣在途中时父亲的脑溢血但又痊愈以及父亲最终长睡在一鸣怀中等情节的设置,与苏童其他小说中对暴力、死亡的渲染相比,情节的设置更加温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苏童对青春奋力远行的中立态度,毕竟那也是个体的人对内心的一种尊崇,一种青年人心中都曾有过的悸动。
  岁月总是将这种选择抛给我们,烙印成我们成长中的印记,当选择到来时我们会听从内心的哪种劝告是一个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的困惑,也许成长总是这样,带给我们无数的遗憾和不舍,然而一旦岁月的年轮转过,回首往昔,那曾经的种种最终不过化作一颗涩果,调剂我们的生活。
  假如生活中没有如此多的牵绊,可以完全由着自己的内心,那时的我们会是怎样?《一个朋友在路上》中的力钧就是那个敢于在路上的"我们"。北京、昆明、海口、伊犁、哈尔滨、安塞……饱受康德、萨特熏陶的力钧似乎早就看透了所谓的存在或虚无,"毕业分配时,力钧选择了西藏,在毕业典礼上力钧的发言再次语惊四座,他说,不要表扬我,不要赞美我,我并非听从祖国的召唤,这是我自己的需要,我需要的是在路上……"于是跟随着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一种在路上的生活。瞧不起人欲横流铜臭市侩的城市,这也曾是"我们"发自心底的呐喊,"我们"也曾把自由翱翔于广袤的天空作为一种崇高挂在嘴边。"我们"努力让自己相信,这种生活是我们的需要,是一种源自心底的真,但终会有人因无法抵达宁静坦荡的心境,反而让这青春热血的挥洒沦作一场场观众跟前的卖弄。"他们"的在路上,仿佛是为了告诉远方的朋友他们在路上,在朋友"庸俗"的衬托下更能显现出这种追求的"崇高"。力钧五年多里一如既往游历山川的激情和他曾经的女友--小米最终的沉沦,更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在路上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一颗坚定而强大的内心。或许是因为对自己的不坚信,在面对力钧一次次信件以及箴言赠语的劝勉时,小说中的"我"在动心却又婉拒后都会感觉若有所失,毕竟这也算是对自己青春激情的扼杀,就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我觉得青春是一簇月季花,有的正在盛开,有的却在凋零和枯萎。"
  然而青春毕竟只是光阴中的一簇,走过了也便枯萎了,在婚姻将青春埋葬后,象征青春激情的力钧和他的朋友们最终被我的家庭完全阻隔,在妻子拒绝了力钧的朋友后,我也只能在矛盾中接受--"我觉得她不该这样对待我的朋友,也不该这样对待我朋友的朋友,但我没有说什么。我知道在这些问题上,妻子自然有妻子的想法。"这或许便是青春的结束,那个有着无数想法却终究来不及前行的青春的凋零。
  青春就是这么一个阶段,我们会迷茫会踟蹰,会憎恶于自己的软弱,不敢愤然出走;或沉湎于自己的忧郁,终日戚戚诉说。时间终究会埋葬我们的青春,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但终究会走到青春尾巴上的力钧们,他们又会何去何从?
  《一朵云》中毛拉乌达的诗人兼哲学家、画家浩克也有着一次永远的旅行。当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早已习惯于在人行道或斑马线上行走的城市生活",虽然"也向往那些美丽、原始而充满神秘色彩的高山、沙漠、冰川、草原和森林",但不去也没有什么时。浩克却因向往西北地区一种被称作云阵的自然景观而离开城市,跑到西北边地默默失踪了三年之久。整个故事并没有告诉我们在这三年中他的生活如何,却以"我"被邀请去参加他的葬礼作为线索开始了漫漫诉说。
  "我"在一个五月里到达了那仍是雪泥荒漠的西北边地,但恶劣的环境并不影响"我"对壮丽磅礴的西部黄昏景色的感叹,继而那浮动变化着的云阵也着实让"我"相信了朋友浩克在之前信件中华丽的诉说。由此我们可以猜测浩克的失踪是一次为艺术的远行,是一次对内心召唤的遵从。当见到娜敏和小男孩后,"我"知道了浩克在这里已经结婚并有了孩子,但浩克为何会死却始终作为一个头号疑问萦绕在"我"的心头。然而等到故事讲完,我们立刻会有无数的疑问和想象:是否艺术的魅力并未能让浩克在边地坚持下来,曾经的内心坚定的信念最终还是败在了渴望回到家乡的想法之下。纵便有了亲生骨肉,但或许是出于边地荒凉的难耐的寂寞,或许是对魂牵梦绕的家乡的依依不舍,浩克最终选择了抛弃一切,奋不顾身逃回北京?当初那种青春的激情在生活的碾压下化作粉末,年少轻狂的内心冲动最终让他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然而在这里,苏童却似乎并不想向我们隐喻什么,而只是给我们虚构了一种的确可能存在的现实。"我"最终接受了娜敏一直提到的浩克化作了一朵云,而那朵云是否正是对浩克追求艺术的象征,暗含着他与艺术的最终融合呢?苏童在小说中对信息的有意含混正传达出他对浩克不作评价的态度,似乎仅想让我们思考:奋然出行之后我们会怎样?或是暗示我们谁会为青春的激情买单,但结果的好坏与否对我们来说则有着无尽的可能。
  生活本身就有着无限的可能,在时间轨道上行走的我们总会被烙上各式各样的成长印记。繁杂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青春的热血也时常躁动着我们的内心。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总会听到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呼喊,而这些呼喊却又往往带给我们难以抉择的忧伤,面对选择我们都会不停问自己该怎么办,因为不知道选定的道路会将我们引向何方,但起码生活总会有它的多彩之处,站在道路的尽头,我们终究会感谢年轻的自己,感谢自己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回忆。
  作者简介:曹琦 , 1989.03 , 山东潍坊,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在人的各种行为中,欺骗通常被视为获得私利的手段,受自私主义所驱动。而欺骗产生的原因与抵制诱惑的失败有很大的联系。现实生活中和工作中经常存在着欺骗行为,有的欺骗可以给人带来益处,但有的欺骗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对这样一些欺骗行为如何进行抑制也就变得十分重要。仪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环节都有仪式的影子。仪式的执行可以更好地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探究减少不良行为的干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一探究了自我损耗和仪式对坚持时长的影响,实验一中的坚持时长是一种代表的是个体的自我控制。结果发现相比于损耗组
地位和公平感在合作中普遍存在。前人研究发现了在合作中不同地位个体的公平感存在巨大的差异,如高地位的个体倾向于自己获得更多投入更少的公平感,低地位的个体倾向于自己获得更少投入更多的公平感。但是前人研究只是从近因性的角度发现了不同地位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公平感,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同地位的个体会拥有不同的公平感。
  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假设:由于地位带来的声望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低地位的个体的合作机会有很大差异,低地位的个体能够选择的合作机会很少,地位带来的统治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低地位的个体的资源获取优势上
摘 要:《申报》在1872年创立于上海,该报在晚清的四十年中,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真实的报道,成为现代人了解晚清社会的一扇窗口。盐,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的变动受到《申报》的重视,其对于盐价变动的报道,有助于了解晚清时期百姓生活的状况。  关键词:晚清;申报;盐价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作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无盐不食。对于政府,盐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晚清政府,关税被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少有的流传至今还保存完整的文化形态,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就是历时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为一大特征。正是由此,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有深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我就从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的关系比较中谈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主体的影响。  关键字: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管理  一、"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传统的起源  最早提出"举贤"主张的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他的弟子
期刊
摘 要:瑞特的语言简直就像五光十色的万花筒:讽刺语、反语、暗示、双关语、粗话等等,他本人就像一个杰出的语言大师,用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和非凡的智慧让人着迷。  关键词:瑞特·巴特勒,斯卡利特  瑞特·巴特勒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匹黑马,出身高贵但命运坎坷,帅气健壮,拥有大量财富和政治地位,看透世事却保留一颗真心。他有一颗勇敢自由嫉恶如仇维持公平的心允许他充分展示他的自我原则,没有受到别人的思维
期刊
前人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高冒险性和高感觉寻求等特点,且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情绪、情感最强烈的躁动期,因而其高冒险行为更容易受情绪因素所驱使。焦虑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消极的负面情绪,会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但较少探讨其情绪成因。因此,本研究基于双系统模型理论、一般犯罪理论和自我控制能量模型,引入自我控制、感觉寻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讨焦虑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并验证其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
  研究一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湖南地区17
摘 要: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式被逐步导入房地产市场中,成为指导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活动的理论基础。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概念可以从简单的两个方面来表述,狭义的概念是指将房地产产品从企业的手中买卖到消费者手中的关系;广义的概念则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经销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对房地产产品的构想、策划、定义、促销等全过程,万达集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城市综合体。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营销;
期刊
摘 要:自然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痛楚,却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本文拟通过用加缪的反抗理论完成对灾难过后人们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的阐述。  关键词:加缪;反抗;自杀;荒谬  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  --加缪  一、关于自杀  毫无疑问,自杀是一种反抗的方式,在绝望中反抗,以自杀来反抗绝望。加缪将自杀拔到了哲学的高度,他说:"真正严肃的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因为他认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发展下的文化全球化发展热潮为背景,以美国文化产业及产业政策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中美两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作出比较,同时分析美国文化产业发达、政策体系全面的原因,探究中国文化产业提升、政策体系完善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启示  文化产业是在知识经济浪潮中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文化产业可产生
期刊
摘 要:它召唤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人性的自省、关于生命的思考。它的发表充分的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  关键词:解构;解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哲学家雅克o德里达发起解构主义思潮。他指出:词语只是一种印迹,具有"延异"特征:是一个差异与变化无限递延的过程。杰弗里o哈特曼是"耶鲁学派"的一员,他批判性地继承了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在他看来,文学作品具有天然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