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实施,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被广泛提及。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科学方法,在制定合作规则、明确合作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小组恰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66
在以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晰,在此背景下,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大,而且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交流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引导,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从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两个及以上个体构成的学习小组以达到促进学校效果提升等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主要是以团结力量为辅助推动学生在互勉、互助过程中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往班级授课制环境下学生个体间学习竞争关系的颠覆,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而以往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也转变为了多向交流,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率,又能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共同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一旦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课堂限制而开展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同时,初中数学教学时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也能使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通常囊括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分配学习任务。虽然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依然不够成熟,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学习目的,在此导向下展开学习活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布置问题情境任务、导学任务、竞赛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科学的小组编排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任务设置也要尽量适应所有学生。
其次,强化探究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好学生全包全揽、学困生坐享其成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规避上述情况,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首先在设定好小组长后由小组长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同时,小组进行探究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针对优等生要注重构建灵活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而对于学困生应该赋予其更多的交流机会,设置恰当的探究问题。
最后,注重全班交流。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后,还应对班级交流的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想法,让学生通过组间交流与质疑进行知识探究,并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问题
(一)小组建立及学习组织具有形式化特征
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小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建立还是后续的学习组织都呈现出了形式化的特点。教师在分组过程中也将“异组同质,同组异质”作为了主要划分原则,之后参照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将其搭配起来,从而构成学习小组。接着让小组成员在学习任务指导下进行互动、沟通与交流,旨在达到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和学困生、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虽然此种方式从理论角度是可行的,但是实践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优等生全包全揽、差生坐享其成等。
(二)小组合作活动较多但互动不足
合作学习简单来讲就是“学”与“习”的过程,“学”是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习”则是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以初中数学为立足点来讲,“学”和“习”既要依托活动而生成,也需要借助互动来深化。但是在以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着重突出合作行为,将侧重点放在了活动设计上,但对学生合作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有效互动、是否思维碰撞的关注力度不足,这也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所在。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交流合作
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目标导向下实施交流与合作,确保后续探究合作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特征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并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及分配小组学习任务,并辅以教师指导充分展现合作力量,进而带动学习效率的提升。
以《一次函数》为例,在对班内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下述的学习目标:1.总结一次函数图像性质;2.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3.探索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函数问题的方法。接着,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合理分工,并在结合自身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通过各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完成了上述设定的学习目标,而且掌握的一次函数相关知识也会更加深刻。
(二)实施合理分工,提升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过程中,若组内角色缺乏明确性,那么部分学生“一言堂”或“不参与”情况的发生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需要以教师为引导和辅助进行合理分工,確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自身的角色。以《等腰三角形》为例,首先,要将班内学生以四人一组进行划分,并鼓励每组选出“组长”“观察员”“汇报员”和“记录员”的角色。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本节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普通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分别进行展示,通过观察后由汇报员总结小组结论,并对两者的区别进行阐述,看哪个小组找出的不同之处数量最多。由于此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而小组间竞争的方式可以使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热情高涨,对两者间的区别掌握的也更加深刻。接着,由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然后,教师要鼓励各小组结合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来对其性质进行分析与证明,这也是此节内容的重点之处。这一环节也是锻炼小组间成员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径,基本上每个小组都选择了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的方式,但是在构造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时有所区别,这些都是小组讨论、交流的结果。最后,要由各小组“汇报员”在结合“记录员”记录情况的背景下汇报本小组的探究情况,再由组长给予补充。上述过程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各司其职”,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强了。此外,学生也能感知到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对协作意识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重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合作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间的互动也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体现其主体地位。同时,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论、分歧的情况,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在此方面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保持合作的兴趣,养成乐于合作的习惯。以《统计图的选用》一课为例,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扇形统计图,然后在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再一次制作。这种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强调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而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效率更快并且准确度更高,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四)合作探究学习,实现思维碰撞
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快速发展中,要想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增加师生情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同时为学生创建自我展示和提升的平台。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课程时,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尽量不要让学生照搬硬背与三角形相似的相关知识点。而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模型,并详细认真地观察,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三角形相似的本质,消化这些知识并应用到相关题目中。当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则需要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及时为学生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掌握角对应相等、平行关系与边的比例关系等三角形相似判断条件知识点。
(五)进行合理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后,教师也要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明确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改进。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重点肯定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优点,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这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保持持久兴趣的有效措施。而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也要对他们作出的努力给予认可,并围绕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拉近师生关系也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的积极意义已经凸显出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活力,在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更丰富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更充分地展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庆玲.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08(53).
[2]毛长俊.探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法[J].读写算,2020(33).
[3]张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
[4]孙卫.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2020(18).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66
在以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晰,在此背景下,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大,而且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交流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引导,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从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两个及以上个体构成的学习小组以达到促进学校效果提升等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主要是以团结力量为辅助推动学生在互勉、互助过程中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往班级授课制环境下学生个体间学习竞争关系的颠覆,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而以往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也转变为了多向交流,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率,又能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共同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一旦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课堂限制而开展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同时,初中数学教学时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也能使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通常囊括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分配学习任务。虽然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依然不够成熟,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学习目的,在此导向下展开学习活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布置问题情境任务、导学任务、竞赛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科学的小组编排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任务设置也要尽量适应所有学生。
其次,强化探究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好学生全包全揽、学困生坐享其成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规避上述情况,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首先在设定好小组长后由小组长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同时,小组进行探究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针对优等生要注重构建灵活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而对于学困生应该赋予其更多的交流机会,设置恰当的探究问题。
最后,注重全班交流。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后,还应对班级交流的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想法,让学生通过组间交流与质疑进行知识探究,并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问题
(一)小组建立及学习组织具有形式化特征
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小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建立还是后续的学习组织都呈现出了形式化的特点。教师在分组过程中也将“异组同质,同组异质”作为了主要划分原则,之后参照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将其搭配起来,从而构成学习小组。接着让小组成员在学习任务指导下进行互动、沟通与交流,旨在达到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和学困生、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虽然此种方式从理论角度是可行的,但是实践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优等生全包全揽、差生坐享其成等。
(二)小组合作活动较多但互动不足
合作学习简单来讲就是“学”与“习”的过程,“学”是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习”则是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以初中数学为立足点来讲,“学”和“习”既要依托活动而生成,也需要借助互动来深化。但是在以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着重突出合作行为,将侧重点放在了活动设计上,但对学生合作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有效互动、是否思维碰撞的关注力度不足,这也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所在。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交流合作
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目标导向下实施交流与合作,确保后续探究合作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特征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并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及分配小组学习任务,并辅以教师指导充分展现合作力量,进而带动学习效率的提升。
以《一次函数》为例,在对班内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下述的学习目标:1.总结一次函数图像性质;2.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3.探索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函数问题的方法。接着,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合理分工,并在结合自身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通过各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完成了上述设定的学习目标,而且掌握的一次函数相关知识也会更加深刻。
(二)实施合理分工,提升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过程中,若组内角色缺乏明确性,那么部分学生“一言堂”或“不参与”情况的发生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需要以教师为引导和辅助进行合理分工,確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自身的角色。以《等腰三角形》为例,首先,要将班内学生以四人一组进行划分,并鼓励每组选出“组长”“观察员”“汇报员”和“记录员”的角色。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本节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普通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分别进行展示,通过观察后由汇报员总结小组结论,并对两者的区别进行阐述,看哪个小组找出的不同之处数量最多。由于此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而小组间竞争的方式可以使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热情高涨,对两者间的区别掌握的也更加深刻。接着,由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然后,教师要鼓励各小组结合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来对其性质进行分析与证明,这也是此节内容的重点之处。这一环节也是锻炼小组间成员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径,基本上每个小组都选择了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的方式,但是在构造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时有所区别,这些都是小组讨论、交流的结果。最后,要由各小组“汇报员”在结合“记录员”记录情况的背景下汇报本小组的探究情况,再由组长给予补充。上述过程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各司其职”,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强了。此外,学生也能感知到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对协作意识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重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合作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间的互动也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体现其主体地位。同时,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论、分歧的情况,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在此方面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保持合作的兴趣,养成乐于合作的习惯。以《统计图的选用》一课为例,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扇形统计图,然后在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再一次制作。这种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强调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而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效率更快并且准确度更高,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四)合作探究学习,实现思维碰撞
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快速发展中,要想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增加师生情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同时为学生创建自我展示和提升的平台。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课程时,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尽量不要让学生照搬硬背与三角形相似的相关知识点。而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模型,并详细认真地观察,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三角形相似的本质,消化这些知识并应用到相关题目中。当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则需要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及时为学生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掌握角对应相等、平行关系与边的比例关系等三角形相似判断条件知识点。
(五)进行合理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后,教师也要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明确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改进。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重点肯定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优点,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这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保持持久兴趣的有效措施。而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也要对他们作出的努力给予认可,并围绕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拉近师生关系也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的积极意义已经凸显出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活力,在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更丰富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更充分地展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庆玲.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08(53).
[2]毛长俊.探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法[J].读写算,2020(33).
[3]张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
[4]孙卫.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