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安迪·沃霍尔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皮肤苍白、粗糙的男孩,带着他的作品到纽约芭莎杂志寻找机会。
  当他拉开作品集拉链时,一只蟑螂爬了出来。
  场面十分尴尬,出于同情,主编将工作给了他。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名叫安迪·沃霍尔、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来到纽约打工的男孩,
  不但成为了麦迪逊大街最成功的商业插画师,
  更是日后美国艺术界叱诧风云的人物。
  2013年4月底,
  亚洲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十五分钟的永恒》来到上海,
  跨越50年的七百多件作品呈现了一个鲜活又陌生的安迪·沃霍尔。
  一个真实的“美国梦”
  安迪·沃霍尔是“美国梦”的代表。出身微贱,白手起家,依靠努力、聪明和运气,获得成功。他的家庭背景与艺术毫无关系。双亲是捷克移民的后裔,他的父亲一直不停地前往各个煤矿出差,以至于小安迪很少能见到他。母亲是家庭妇女,她时常用浓重的捷克斯洛伐克口音竭尽所能地念书给他听,并鼓励他绘画,每当他画完一页着色本,母亲便会给他一条巧克力棒。
  沃霍尔本想在大学毕业后当一名美术老师,鬼使神差竟改变主意,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发展。起初的生活艰难,他曾跟十七个人一起住在一个地下室里,那段时期,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蟑螂。他住过的每间公寓里都有大堆的蟑螂。那个时候,他几乎每天工作相当长的时间,前雇主回忆起沃霍尔时表示,他很聪明,总能领会别人的意图。如果别人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他马上提供另一个主意。
  高强度工作伴随无边寂寞,他在纽约广告界混出名堂,成为著名的商业插画师。他为米勒鞋店所画的插画空前成功,令他获得“画鞋达人”的美誉。他的收入变得相当可观,甚至获得业内奖项。不过做个成功的商业插画师并不是他的梦想。
  波普艺术的崛起
  五十年代的美国,依然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天下。抽象发源自欧洲,经二次大战,随一些重要艺术家来到美国。尽管到了抽象表现主义时期,美国本土艺术精神不断被强调,抽象从本质上依然代表着欧洲现代文明的成果,它是一种精英文化的象征。艺术家们在画布上描绘的“精神图景”,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才懂得欣赏。
  六十年代初,纽约有画廊开始在空间里挂一些完全与众不同的东西。比如,一系列以金宝汤罐头为主题的作品,如超市的货品一般,在墙上一字排开,除了罐头上标明的口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这也算艺术吗?
  这些罐头的创作者就是安迪·沃霍尔。在之后的几年内,沃霍尔迅速成为美国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在波普艺术家看来,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消费能力的强国,还有什么能比超市货架上各种既玲琅满目又乏味无聊的商品最能代表美国?波普艺术直接挪用通俗文化和商业符号的做法,给那些推崇抽象艺术的人们带来极大的震撼。从美术史角度看,观念艺术开创者杜尚对美国艺术界曾产生了影响巨大,他提出要打破艺术非艺术的界限,惊世骇俗地将一只马桶放在展厅内充当作品,这种行为也为波普艺术的出现奠定基础。
  一切都可被消费
  如果追究波普艺术被接纳的深层原因,可能正是由于其本质上反映了一种平等精神。沃霍尔曾说:“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在于,美国开始了一个传统,在那里最有钱的人与最穷的人享受着基本相同的东西。你可以看电视喝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也喝可口可乐,伊丽莎白·泰勒喝可乐,你想你也可以喝可乐。可乐就是可乐,没有更好更贵的可乐,你喝的与街角的叫花子喝的一样,所有的可口可乐都一样好。”既然万事万物平等,为什么艺术一定要表现“高贵”的东西,却不能表现人们每天喝的罐头汤、用的肥皂呢?整整一批波普艺术家在六十年代的崛起,意味着美国艺术最终摆脱欧洲艺术的笼罩,获得自信,找到自我。
  即便在波普艺术家群体内,安迪·沃霍尔也是其中最彻底的一位。他开创了以丝网印刷为特点的创作手法,其作品就像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正因为如此,沃霍尔挑战了艺术品“不可复制”的观念,却也不断被诟病为粗制滥造,缺乏艺术性。而正是这种“反艺术”创作手法,却在本质上与其艺术理念互为表里。
  沃霍尔不但复制超市里的日常物品,还将目光聚焦至名流和社会批判领域。在他看来,无论是电影明星伊丽莎白·泰勒、玛丽莲·梦露还是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都深具波普特质,他将她们的照片放大、印刷,一张又一张。在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任何事物任何人任何信息可以转变为商品,名人肖像作为魅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消费品不是吗?最后,沃霍尔的“消费”理念还触及某些看上去十分沉重的话题,比如战争、犯罪、自杀等。当这些新闻照片一经广泛传播,原本严肃的属性逐渐发生变异,最终在沃霍尔手中变得与名流照片一样,充满娱乐性了。
  被忽视的艺术家
  然而正是由于沃霍尔的艺术题材太过令人熟悉,又充满商业气息,人们往往忽视他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在众多脍炙人口的图像背后,躲藏着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沃霍尔。他的《玛丽莲·梦露》系列,夸张的配色之中,不但令人联系起这位艳星的辉煌事业,更隐隐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玛丽莲·梦露是美人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对于美,沃霍尔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看法,一方面,他不断地为明星们进行肖像创作,并且说,任何人在他眼中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表示,绝对美人都来自电影里,当你见到本人时,他们也说不上是美人。他还说,仪容整洁的人才是真正的美人。他们穿什么衣服或跟谁在一起或珠宝值多少钱或衣服值多少钱或妆容有多完美,都不重要。如果他们不干净,他们就不美。
  至于他以照片为底稿,为肯尼迪遗孀杰奎琳所做的系列作品,有着阴郁的蓝色背景,刻意“粗糙”的印刷手法,一道神秘的“阴影”似乎不小心似的落在杰奎琳脸上,暗暗昭示了她日后的不幸。经常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杰奎琳,在画面中显得僵硬而疲惫。沃霍尔的个人批判性隐藏在他的印刷技巧之中,让人恍然不觉。
  镜头下的真实   沃霍尔总是以商业艺术家的面目出现,以至于人们往往真的以为他是一个只懂得赚钱和沽名钓誉之辈,从而忽视了他的严肃性、诗意和幽默感。最重要的,他所具有的非凡独创性才真正标志着他作为一个纯粹艺术家的存在。
  1963年到1965年,沃霍尔创作了一部名叫《试镜》的影像。他请包括达利、杜尚、金斯堡等在内的名人在镜头前呆四分钟。随便他们做什么。就这么面对黑漆漆的镜头是件非常令人抓狂的事情,镜头无情地放大了你所有脸部的微妙变化,最后每个人都显得那么不自在,盼望“试镜”草草收场。在“试镜”影像中,那个睿智而风度翩翩的杜尚看上去如此心神不定,达利也不得不时时松懈下他的亢奋,就像演员退下面具。以电影的手段对人类的精神状态进行无情拷问,镜头什么也没有做,却如黑洞般吞噬人们,《试镜》提供了二十世纪艺术研究史上最珍贵的资料之一。
  有趣的是,沃霍尔不但用镜头拷问别人,也相当积极的“探索”自己,再次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本性。在另一部“4分钟”影像中,沃霍尔对着镜头吃掉一只汉堡包。他是如此拘谨、害羞,几乎受罪般地在镜头注视下草草吃完整个汉堡包,完全谈不上享受。此时,你便能彻底看清那个前呼后拥如明星般的艺术家有另一种真面目:极度自卑。
  沃霍尔从小就对自己的长相很不满意,尤其是鼻子,为此他专门到美容院磨皮,结果皮肤更差了。在他成为艺术家后,他为自己打造了一套固定的造型,并将头发染灰,装扮成老年人,这样以来,人们就猜不出他的真实年龄了。
  不象很多艺术家被自身局限,沃霍尔尽管以波普艺术扬名,但他并不缺乏对其它种类艺术的趣味。早在沃霍尔以丝网印刷技术成名之前,他便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插画绘制方法,他早期的《金宝汤罐头》具有生动的表现性。晚期的沃霍尔,开始回归抽象,回归绘画性,他的画面不再具有干净利落的线条和准确无误的形。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新绘画”逐渐取代波普艺术,在带着海地血统的巴斯奎特以涂鸦征服纽约艺术界之前,沃霍尔早已发现了这个街头小混混的天才,沃霍尔不但购买他的作品,并共同创作。他也喜欢购买古典艺术品,只因为“它们看上去很美”。
  “在未来,人人出名十五分钟。”在出名二十年之后,沃霍尔经历了死亡,身边众多朋友有些反目成仇,有些相继死去,巴斯奎特也因为吸毒过量在三十六岁英年早逝。以消费文化为特征的波普艺术,就如美国本身,是如此年轻而不知天高地厚,最终以一批时代巨星的陨落为代价。沃霍尔那矛盾重重,却又神秘莫测,无比引人入胜的言行,总比他的作品还要光芒夺目。
  他的这句颇为有名的预言在现下的网络时代仿佛已经实现了。但如果人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出名还有那么重要吗?
其他文献
去年5月,在花园酒店的上海城市艺博会看展,三层楼上下溜达,看到的作品很多很多——但能够记得的,尤其是能够在一年之后依然清晰记得的,实在不多。  当时我在某家画廊进驻的客房洗手间里,看到镜台上和浴缸里分别放置着大小两张油画。好多人都留步在那间小小的盥洗室里,等着用放在镜台上的那些如同观赏3D电影一样的红蓝玻璃纸眼镜,在白炽灯下来观看这两张画作。“哦哟,老立体的呢,这个刷牙的裸男好像真的站在浴室里一样
期刊
胡曜麟 男  1977年生于浙江宁波象山  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选取徽派建筑的主体元素,在处女花园搭出一个装置式空间,视觉呈现中国历史传统与当代社会的结合。徽派建筑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样式,其形制与结构都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但是它们在中国不断减少,越来越稀缺和珍贵。我们把抢救保存下来的民居建筑建构拿到威尼斯双年展现场,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在快
期刊
童红生 男  1967年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3年赴法国学习,走访欧洲列国  2001年定居北京  2005年皈依佛门,潜心研究佛教绘画艺术至今  现为职业艺术家,生活于北京  童红生的《器物》系列绘画陈列在三面围合的展墙上,成为一个整体的观看对象,与前景的菱形展墙构成几何的一致性,内在地与油库空间内的其他图像构成相关联的言说关系。这些器物绘画是
期刊
总统套房是高星级酒店设置的最豪华的客房,具备接待国家元首、政务要员的各种细节条件,故得名“总统套房”,现实中该种客房大多时间用于接待集团总裁、富商巨贾、影视明星等社会名流。但“总统”两字,无疑让人在顶级奢华的理解以外,还感受到高贵、威严和神秘。  所以,很少有人会联想到可以在总统套房里观赏一个精美的艺术展览——上海豫园万丽酒店的总统套房,就曾在4月下旬接待了许多来访的嘉宾、媒体和观众,让大家在无比
期刊
最近沪上有两个摄影展,颇受圈内人注目,两位摄影师的作品甚至还引起收藏界人士的关注——有藏家甚至携款到展览现场,期望能得到其中的上佳作品。这就是在莫干山路50号爱普生影艺坊举行的大画幅摄影家原直久个展《时间的遗产》,以及在外滩22号举行的上海摄影家刘沙个展《摄界》。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在日本摄影界颇为著名的原直久先生,还是近年来在沪上摄影圈中大热的刘沙先生,都抱着坦然的心态——虽说作品待价而沽,却
期刊
《财富堂》:作为日本摄影师,您却历40年之久,拍摄法国巴黎的影像,这是为什么?  原直久:我与欧洲结缘是在大学毕业第二年的1971年的夏天,那时我首次作为摄影助手带着8×10厘米的摄影设备,开始了为期三个月,行程长达20000公里的摄影旅程,第一站到达的就是巴黎。我的父亲也曾经画过一些关于巴黎的画,不知我是否受其影响,在此之前他一直对巴黎的街道有一种特别的憧憬。我创作的动机一部分来自父亲,另一部分
期刊
袁力强简介  工商管理硕士,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上海艺术版权开发中心筹备组组长,历任浦东新区宣传部文化管理处处长、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总经理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高级记者  《新民周刊》主笔  小说家、美食家  “ART EASY”首届上海艺术衍生品设计大赛定于5月至9月举行,请问,举办这次大赛的初衷和预期效果是什么?  袁力强:艺术版权产业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
期刊
何云昌 男  1967年生于云南  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  中国油画家协会云南团体会员  199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为职业艺术家,生活于北京  说明:艺术家预备2013个玻璃瓶,灌满海水,外表贴有艺术家签名并编号的标签。海水瓶摆放在九张中国式桌子上,供观众用自己随身有的其他容器,如矿泉水瓶、水瓶等,从桌子一端的海水箱里灌上海水,来交换九张木桌上的艺术家海水瓶。观众
期刊
离开很冷很孤独的状态  他是一代园林宗师陈从周的弟子。  1982年,米丘大学毕业后去北京建设部工作,做了5年,杭州、桂林、黄山、青岛、承德、九华山的规划保护工作他都参与了,只是他总感觉没有机会参与实现自己的理想,米丘说:“国家根本没钱,所以当时做的其实只是保护工作。最后我还是决定转向,觉得做艺术家更能实现我的抱负。画画、雕塑对我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1997年我回国之后,我又开始将艺术与环境、空间
期刊
《财富堂》:我发现您的作品在色彩运用上,艳丽之中有孤寂。请问怎样在彩色摄影中捕捉色彩?  刘沙:我拍摄的作品很多,展示出来的只是几万张作品中的很小一部分,你这样的感觉也许是一种巧合。你看到的作品,许多空镜头,白云正好在天际。其实,为捕捉这样的镜头而没有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有一次在法国拍摄黄昏时的葡萄园,有一棵树,一部老爷车。这时,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进入镜头,正好是逆光。我按快门,可惜按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