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课例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每堂课进行精心地准备和策划,通过具体的课堂目标实施,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高考历史总复习是高三文科的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在高三复习课中既要避免肤浅的“炒旧饭”,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本质即思考和思维的深化,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精心策划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这一复习课,以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基本用途为主线,以提升学生学科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学生的学习思维为目的。
一、教材解读
这节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英军在阿拉曼战役胜利,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通过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加之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遠影响。
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很多,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章节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子目都必须认真落实和掌握。但因为这是一节高三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主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第一,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这部分的教学由学生在学案导学中自主完成,根据三个子目的内容整合为三个部分:1.二战的转折(二战的转折点;其他战场的转折;转折的含义;总结每一个战役的战术战法特点)。2.合作与胜利(四次重大会议的召开;重要的军事行动及作用)。3.二战的影响(性质:有什么新的史学观点?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进行比较,注意从多角度和多元史观来分析重大事件的规模,结果及其原因,影响)。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复述完成知识点的落实。第二,问题探究,思维升华。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供相应的材料(电影《安妮日记》和《钢琴师》两部二战题材电影片段,二战中战死战士的墓志铭,二战纪念碑的题词等),引导学生思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关联的不同视角和问题:可以包括参加战争的国家(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国家),参加战争中的个人(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当时和现今对二战的宏观或微观的看法。为此设计了三个不同梯度的问题一起探究:1.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正义的合作与利益的联盟在二战中如何体现?3.面对“和平”,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吗?这三个问题的探究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课堂讨论有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历史思维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避免课堂的沉闷和肤浅。第三,直击高考,样题展示。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自由、民主、公正、和平的价值是不容抹杀的。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则会引起连锁反应,复习的时候应加以注意,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可以联系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态度和战后对美国的影响。3.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同时根据历年高考对二战的相关出题视角来设计样题,大致分为三个视角:同盟与合作;中国与二战;战争与和平。用典型的高考真题和仿真题来检测学生在本节复习课中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是否已经学会知识迁移和提高思维能力等。第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根据几道题目的设问以及解题方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出答题的方法和思路:找问题的中心词、限制词;看材料并联系课本对应的史实进行理解;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时间、地名、人物、历史概念、结论、论述的角度);表达成文,借用课文同类语言,精练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思路的构想,确定了本节复习课教学要达成以下的教学目标:1.熟读考纲并认真解读高考趋势。2.明确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框架。3.挖掘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史料,深化和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本质,学会用大历史的视角去思考一个历史事件。4.训练阅读史料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
三、教学流程及目标达成
这节课属于内容复习课,按照内容复习课的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用学案导学让学生整体掌握这节课要落实的知识点,同时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强调了这节课的重点和主干的基础上,明确所复习的内容在高考中的要求(层次、题型、难度及赋分等等),最后通过真题训练把知识的应用与内容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这节复习课的有效性。主要通过下面的四个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并达成教学目标。
一是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线索必须要落实的主干知识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分别起到怎样的转折作用?);北非战场、欧洲战场、远东战场取得胜利的表现;列表归纳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所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即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名称、时间、参加国、国家首脑、主要内容、作用、评价);理解二战的性质以及影响。教学意图:要求学生掌握主干知识,明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导学生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来加强史实记忆。学生在掌握了内容之后才能对知识加以运用和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充足,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是探究问题,升华思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从教学重点和难点出发,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并根据由浅入深的思维特点来设计多个思考问题。教学第一步,学生认真研读史料,并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二步,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归纳历史结论,提升历史思维。这样开展教学的意图是给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的时间,教师巡视点评,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归纳历史观点,提升历史思维水平。
三是直击高考,展示样题。本环节侧重于训练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在分析了这节课的高考出题要求之后,展示经典的高考真题和仿真模拟题,引导学生关注样题的题型、难度及赋分,理顺高考氛围下的解题思路。教学意图是:做高考真题的目的在于对高考的体验,比较分析学生的答案,然后针对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从中吸取教训,最后要求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总结。
四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这是一节复习课的终结点,学法指导能够使学生的解题思维水平和能力得到较快提高,在获得方法的指导之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迁移更加得心应手。其教学意图是:学生在一节内容复习课上从史实掌握开始,到探究重难点和思维拓展,再到真题训练和学法归纳,最终得到有效的复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的思想。
四、教学反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教师在设计每节课的时候,往往总是考虑其最终实施的效果,也就是学生是否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了。但是大家也认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是讲授新课还是复习课,在完成了精心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之后,依然留下种种不足,这就促使教师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摔打自己、磨炼自己,做一个享受教学艺术过程的幸福的耕耘者。因为笔者深信,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有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实现真正的有效。
参考文献
[1]丁吉念.高效课堂十问[J].教学与管理,2011(23).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赖悦.英美苏三国联盟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5]文学荣.“学做导合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0).
[6]仇秀芹.成就高效课堂的几个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8).
(责任编辑 庞丹丹)
高考历史总复习是高三文科的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在高三复习课中既要避免肤浅的“炒旧饭”,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本质即思考和思维的深化,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精心策划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这一复习课,以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基本用途为主线,以提升学生学科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学生的学习思维为目的。
一、教材解读
这节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英军在阿拉曼战役胜利,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通过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加之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遠影响。
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很多,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章节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子目都必须认真落实和掌握。但因为这是一节高三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主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第一,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这部分的教学由学生在学案导学中自主完成,根据三个子目的内容整合为三个部分:1.二战的转折(二战的转折点;其他战场的转折;转折的含义;总结每一个战役的战术战法特点)。2.合作与胜利(四次重大会议的召开;重要的军事行动及作用)。3.二战的影响(性质:有什么新的史学观点?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进行比较,注意从多角度和多元史观来分析重大事件的规模,结果及其原因,影响)。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复述完成知识点的落实。第二,问题探究,思维升华。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供相应的材料(电影《安妮日记》和《钢琴师》两部二战题材电影片段,二战中战死战士的墓志铭,二战纪念碑的题词等),引导学生思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关联的不同视角和问题:可以包括参加战争的国家(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国家),参加战争中的个人(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当时和现今对二战的宏观或微观的看法。为此设计了三个不同梯度的问题一起探究:1.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正义的合作与利益的联盟在二战中如何体现?3.面对“和平”,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吗?这三个问题的探究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课堂讨论有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历史思维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避免课堂的沉闷和肤浅。第三,直击高考,样题展示。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自由、民主、公正、和平的价值是不容抹杀的。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则会引起连锁反应,复习的时候应加以注意,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可以联系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态度和战后对美国的影响。3.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同时根据历年高考对二战的相关出题视角来设计样题,大致分为三个视角:同盟与合作;中国与二战;战争与和平。用典型的高考真题和仿真题来检测学生在本节复习课中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是否已经学会知识迁移和提高思维能力等。第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根据几道题目的设问以及解题方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出答题的方法和思路:找问题的中心词、限制词;看材料并联系课本对应的史实进行理解;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时间、地名、人物、历史概念、结论、论述的角度);表达成文,借用课文同类语言,精练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思路的构想,确定了本节复习课教学要达成以下的教学目标:1.熟读考纲并认真解读高考趋势。2.明确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框架。3.挖掘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史料,深化和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本质,学会用大历史的视角去思考一个历史事件。4.训练阅读史料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
三、教学流程及目标达成
这节课属于内容复习课,按照内容复习课的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用学案导学让学生整体掌握这节课要落实的知识点,同时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强调了这节课的重点和主干的基础上,明确所复习的内容在高考中的要求(层次、题型、难度及赋分等等),最后通过真题训练把知识的应用与内容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这节复习课的有效性。主要通过下面的四个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并达成教学目标。
一是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线索必须要落实的主干知识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分别起到怎样的转折作用?);北非战场、欧洲战场、远东战场取得胜利的表现;列表归纳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所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即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名称、时间、参加国、国家首脑、主要内容、作用、评价);理解二战的性质以及影响。教学意图:要求学生掌握主干知识,明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导学生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来加强史实记忆。学生在掌握了内容之后才能对知识加以运用和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充足,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是探究问题,升华思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从教学重点和难点出发,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并根据由浅入深的思维特点来设计多个思考问题。教学第一步,学生认真研读史料,并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二步,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归纳历史结论,提升历史思维。这样开展教学的意图是给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的时间,教师巡视点评,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归纳历史观点,提升历史思维水平。
三是直击高考,展示样题。本环节侧重于训练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在分析了这节课的高考出题要求之后,展示经典的高考真题和仿真模拟题,引导学生关注样题的题型、难度及赋分,理顺高考氛围下的解题思路。教学意图是:做高考真题的目的在于对高考的体验,比较分析学生的答案,然后针对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从中吸取教训,最后要求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总结。
四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这是一节复习课的终结点,学法指导能够使学生的解题思维水平和能力得到较快提高,在获得方法的指导之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迁移更加得心应手。其教学意图是:学生在一节内容复习课上从史实掌握开始,到探究重难点和思维拓展,再到真题训练和学法归纳,最终得到有效的复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的思想。
四、教学反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教师在设计每节课的时候,往往总是考虑其最终实施的效果,也就是学生是否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了。但是大家也认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是讲授新课还是复习课,在完成了精心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之后,依然留下种种不足,这就促使教师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摔打自己、磨炼自己,做一个享受教学艺术过程的幸福的耕耘者。因为笔者深信,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有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实现真正的有效。
参考文献
[1]丁吉念.高效课堂十问[J].教学与管理,2011(23).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赖悦.英美苏三国联盟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5]文学荣.“学做导合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0).
[6]仇秀芹.成就高效课堂的几个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8).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