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方面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现以我组织学生制作“新式晨昏仪”的实践活动为例,浅谈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创设机会, 激发欲望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理解有困难,学校配备的晨昏仪仅为地球与晨昏圈、太阳直射点的组合,没有绕日公转的演示。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教学中我以自己为太阳,一手托着晨昏仪,一手捏着直射点,做起了绕日公转运动。我耐心详细地讲解后, 由于受仪器限制,仍有不少学生以迷惑的眼神望着我, 于是我决定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理教学模型。
  二、集思广益,优化方案
  根据我的提议,不少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设计方案,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我把对该问题有所思考并积极提出设想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小组,并任命了小组长。之后,小组长多次召集成员在一起,就各自的设想和方案畅所欲言,并通过讨论确定较合理的方案。图1中的a图是大家确定的双轴、双层轨道方案。
  研讨中,大家感到初步方案虽然很好地控制了地轴的指向,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当两个轴滑到两个圆环交界处时还需要人为矫正方向,使整个演示过程不顺畅,且轨道及支架等的制作十分困难。接着大家再次探究,拓宽思路,试着寻找使模型运转更顺畅的方法。受学校废弃地球仪支架的启发,有学生提出以齿轮作为传送方式进行设计。经过大家不断修正和优化,最终形成齿轮传送方案(如图1中的b图)。
  齿轮传送方案借助了五个齿轮,两两咬合,当支架绕此轴旋转时,中间的三个小齿轮起传送作用,带动另一个齿轮与支架转动反方向且角速度相同旋转,并以此齿轮的旋转带动地球的转动,从而使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
  三、合理分工,有序加工
  方案确定好以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和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列出详细清单如下。
  1.制作材料方面:夜半球罩,地球仪,示意太阳的小红球,示意太阳直射光线的铁丝,连接夜半球罩的半圆铁丝,齿轮,支架,螺丝钉,胶水,表示节气及月份的刻度盘,模型底座等。
  2.制作工具方面:锯,锥子,锉刀,圆规,尺子,剪刀,钳子,量角器,小刀等。
  3.制作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地轴倾斜角度的调整。(2)使夜半球罩稳定放置在支架上,并减小它与支架的摩擦。(3)夜半球罩与支架垂直,直射光线与半圆铁丝和支架平行,和夜半球罩外沿垂直。(4)齿轮既要咬合良好,又要能顺利转动。
  明确了以上问题之后,组长给成员合理分工,让大家按照具体分工制作配件,最后再将各配件整合在一起,逐步完成模型的制作,实物图如图2所示。
  四、交流分享,反思提升
  当学生将完工后的作品呈现出来时,我感到很惊讶,没想到学生的潜能如此之大。为分享大家成功的喜悦,我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制作小组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模型。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其他学生面对这一凝聚着身边同学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制作成果时, 他们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创造欲望也被大大激发。展示、交流、分享之后,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热情极为高涨,不少学生纷纷写下参与此次活动的真切感受和收获。
  由此可见,地理模型制作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亲自参与制作地理模型以及运用模型演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更能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开发与训练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一、有关“课前策动”的词义解释  课前策动是指在上课之前通过一种有目的的谋划,发动学生围绕特定学习内容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社会访谈等活动来完成有关的课前“作品”,做好充分的课堂资源准备,并通过课内的展示、整合与运用,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理想的效果形态,正如我市教研员陈老师所描述的“四动”教学模型:课前策动——学生心动——课堂互动——课后行
复习区域地理最基本的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区域位置;二是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三是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它们正好反映了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要求。下面以“南亚”课堂教学为例,笔者就如何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巧用经纬线,掌握区域位置,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在复习某一具体区域部分时,一定要讲位置,这就涉及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绝对位置即数理位置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在于“用”教材,而非 “教”教材。只有灵活运用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就湘教版必修Ⅲ《区域发展差异》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的热情  “学习
2012年我县的中山中学作为试点,首次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课堂。我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感受了中山中学的一节自主学习课和两节展示课,并进行了交流、探讨,感触颇深。最大的感触是学生的主动、生动、灵动,没有睡觉的学生,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其自主学习意识与主体意识强。这样的高效课堂从长远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舞台,课堂的主角换成了学生,那么作为教师应当如何来“导”课呢?在学案课堂中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农村、城市的很多初中教师都普遍觉得课更难上了,尤其是还分出普通班的学校,普通班的教师都抱怨,课越来越难上了,因为很多学生都不想学习,不想读书。厌学情绪在农村非常普遍,在这些厌学情绪的漫延下,特别是缺乏家教和监督的孩子,流失非常严重。  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其一,缺少家庭关爱和监管。一些父母离开山村到外地打工,往往把孩子留给年迈的老人,一去就是一年,去得远的甚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学成效是广大教师较为关注的话题。作为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并认真分析回顾自身的体育教学工作,将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优化,从而实现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成效的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笔者长期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与探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表率  师者,为人表率,在初
《厦门马銮湾海域污染治理探讨》是STSE选修课的一则教学设计案例,脚本选自专业杂志《福建地理》,经过整理和修改,内容涉及广泛,综合程度较高,且有很大的教学弹性,课时安排为两节课。本课内容体现了社会问题综合化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分析和自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策略的设计  本课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中创设研究的情境,循序渐进地铺展开问题,以“疑
新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场教育教学观念的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质的发展,实现快速成长。要使教师自己能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就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学、思、悟、行进行到底。  一、学,即终身学习,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超越自我  “工
教师教龄与上课讲话多少有密切关系。记得初上讲台时,备好一节课,常常二十分钟左右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不知干什么,讲课过程中为了缓解压力经常看手表或频繁擦黑板。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往往越来越 “能讲”了,不仅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且还要拖堂讲。授课过程中,一些学生听累了就可能讲话,教师于是善意提醒学生“请同学们管住自己的嘴,专心听教师讲”。事实上,有时要管住自己嘴的,恰恰应该是教师自己。正因为教师讲多了
一、教师引出本课话题  (一)用幻灯片展示话题  体育课上,几个学生在聊天:“你穿的是什么牌子的运动鞋?”“我的是耐克的,800多块一双!你呢?”“我的,卡帕的,1080,这可是打完折扣的价格。”“嘿嘿,看他那双鞋,李宁的,才200多一雙……”“再看看那位,根本看不出是什么牌子的……”  (二)话题讨论  1.谈一谈:(1)看了上面这段对话,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请1~3名学生描述)(2)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