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小说中“棉花”的意涵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棉花垛》和《笨花》都是铁凝以棉花种植为创作素材的小说,同时也是给铁凝带来巨大声誉的小说。由此看来,铁凝的创作与棉花这种植物有了不可解的情缘,铁凝从棉花上得到了充足的创作灵感,并将棉花这种植物寄予了丰富的内涵。本文正是抓住铁凝小说创作的这一特点,分析其作品中“棉花”的丰富意涵。
  关键词:铁凝 棉花 意涵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新年伊始,作家铁凝推出了自己潜心六年、三易其稿的长篇小说《笨花》。这部作品一改铁凝以往关注女性命运、注重个人情感开掘的基调,以冀中平原上一个小村子的生活为蓝本,将中国上个世纪前半叶那段变幻莫测、跌宕起伏、难以把握的历史巧妙地融于‘凡人凡事’之中。其时代风云的繁复波澜,世态风情的生动展示及人物命运在偶然中的必然、在必然中的偶然,均被作者精巧地糅为一体。这部小说好看而不流俗,耐看而不艰涩,扎实而不冗赘,堪称铁凝迄今为止最具分量的长篇力作。”这是发表于《河北日报》2006 年1月6日对铁凝的《笨花》一书的评价,也是对铁凝的创作功力的评价。而发表于1989年《人民文学》二期上的中篇小说《棉花垛》,也是一篇以棉花种植为写作素材的小说,同时也是一篇给铁凝带来巨大影响的小说。由此看来,铁凝的创作与棉花这种植物有了不可解的情缘,铁凝把棉花田和棉花的深加工作为其故事展开的主要背景,从棉花上得到了充足的创作灵感,并将棉花这种植物寄予了丰富的内涵。本文正是抓住铁凝小说创作的这一特点,分析其作品里“棉花”的丰富意涵。
  一 棉花的植物学意涵和生存意涵
  很显然,生长于棉花之乡里的铁凝对棉花这种植物是极其熟悉的,对于棉花的植物学特性,铁凝在小说中描写得十分在行。她在《棉花垛》的开头就一口气列举了冀中平原上的三大品种的棉花的特性:“洋花是美国种,一朵四大瓣,绒长,适于纺织;笨花是本地种,三瓣,绒短,人们拿它絮被褥,经蹬踹……紫花不是紫,是土黄,和这里的土地颜色一样。土黄是本色,就不再染,织出来的布叫紫花布。”在《笨花》中写道:“摘棉花讲‘喷’,头喷花摘花有限,二喷三喷是棉花最应时的时候,摘下的花纯净饱满,四喷的棉花不及二喷三喷,五喷的花干瘪瘦弱,白里透着黄红,叫红花,红花卖不上价,织出来的布也属于次布,只能撕着零用。”铁凝在这里写的既是棉花的植物学特征,也是棉花的个性,棉花有“洋”有“笨”,大朵的“洋花”虽然外形招摇,但“洋花”并不能完全取代古拙的“笨花”,也不能取代连染色都不用的本色的“紫花”的地位,这就是“洋”与“笨”的棉花的个性之争。铁凝显然还很熟悉棉花的种植过程,她在《笨花》里写到:“春天枣树发了芽,他们就站在当街喊:‘种花呀!’夏天,枣树上的青枣有扣子大了,他们站在当街喊:‘掐花尖打花杈呀!’处暑节气一过,遍地白花花,他们站在当街喊:‘拾花呀!’”在这种描写之下,棉花就和土地、气候、节令、人类有了紧密的关联,成了大自然万物布德泽之下的一个种类,也成了与枣树等植物共存共荣的团队中的一分子。这时的棉花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它植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节令的形象特征,更是整个故事的基础,也形成了铁凝小说里“棉花”的其它意涵的基础。
  除此之外,棉花不仅是人类的蔽体之物,还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更是笨花村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和致富希望,它不仅养活着笨花村的村民,致富了如佟法年一样的大家族,使佟家成了远近闻名的“花主”,同时棉花也滋生出与笨花村邻近的村庄人们的生存欲望,滋生出外村的女人们来笨花村“拾花”的风俗。所以笨花村“每到秋天都有外乡人来笨花村拾花”,“其实拾花人并不重视拾花,霜降过后捡拾花主们遗忘在地里的一星半点花瓣本不是她们的目的,她们的目的是钻窝棚”。比如冯小妮子她爹冯车子,就是相信钻窝棚可以得到意外收获,才不惜让小小年纪的冯小妮子去像成年女人那样钻看花地的男人的窝棚。在《笨花》及《棉花垛》里,棉花似乎还有了如同货币一样的流通功能:花主们对与自己有暖昧关系的女人默许她可以多“拾花”,流动于棉花地里的“糖担儿”以“一把花”“两把花”来与花主交换着食物和香烟,钻窝棚的女人们也以“两把花”“半包袱花”来标价出售着自己的身体,拾花的女人可以“从花包里捏出相应的笨花、洋花交与房东作为房东的‘抽头’”,当女人们想象着自己未来的财富时,她们幻想的是“一大车一大车的花”。由此看来,维系在“棉花”上的生存意义就更加强烈,更加鲜明。
  二 棉花的地域特征与民俗学意涵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台恩·本尼迪特所言:“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和准则的顺应。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成了他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创造物了。待等孩子长大成人,能参与各种活动时,该社会的习惯成了他的习惯,该社会的信仰就成了他的信仰,该社会的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正因为铁凝的祖居地在冀中平原,大片的棉花种植是冀中平原上特有的田园风光,铁凝对于自己祖居地的记忆就和成片的棉花联系在了一起,这里的人种植着棉花、买卖着棉花、加工着棉花、盘算着棉花,整个乡村便笼罩在由棉花所产生的特有风情之中,形成了所谓的“棉花文化”。而表现这片土地上的民俗风情时,铁凝正是抓住了“棉花文化”这一点,描述着这种独特的“棉花文化”的魅力和风情:比如这里的人穿着一种叫“紫花布”的衣服,这种“紫花布”其实是土黄色,可以与村庄里的土墙浑然一色,所以“冬天,闲人穿起紫花袄倚住墙晒太阳,远远看去,墙根没有人,走近,才发现墙上有眼睛。”(《棉花垛》)因为“棉花文化”,当地人的名字也与棉花有关,比如“大花瓣”、“小袄子”等;女人们开玩笑时,也都会与棉花相关,会指着对方挂在腰间鼓鼓的大棉花包说:“肚子几个月了,该吃把酸枣了吧!”(《笨花》)而在两部小说中被铁凝大肆渲染着的,是当地的钻窝棚风俗和由钻窝棚产生出来“糖担儿”的行当:“花地里起了窝棚,就像庙上起了戏,笨花的夜变得悠闲而忙碌。夜又像是被糖担儿的糖锣敲响的——有一种专做窝棚生意的买卖人叫糖担儿,糖担儿在花地里游走着卖货,手持一面小锣打着喑哑的花点儿。这小锣叫糖锣,糖锣提醒着你,提醒你对这夜的注意;提醒着你不要轻易放弃夜里的一切。”(《笨花》)冀中平原古属燕赵之地,燕赵文化悠久的“放荡冶游”习俗形成了冀中平原上女人们敢于大胆地钻窝棚的文化基础,也形成了当地百姓对此种风俗适度的宽容心理。笨花村的钻窝棚风俗可以使女人们冲破道德的束缚,有了展示女性天然本性的机会,也使男人们有了展示自己富有和豪放的可能。此风俗是那么地令人迷醉,连日后离开笨花村成为大人物的向喜和向桂都是热心于钻窝棚的人,连从日本留学归来、整天读着日文报纸的佟继臣也抵不住钻窝棚的诱惑而“就范”。正如《汉书·王吉传》所云“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钻窝棚”和“糖担儿”就是冀中平原上“棉花文化”的核心内容,就像本地产的“笨花”和“紫花”一样,其中所呈现的正是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俗学意涵。正如郭晓伟所言:“这些穿梭于月光下、游走于花棚中的年轻女性,既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也是本能欲望的一种展现,它丰富着规范严整的世俗生活,使日常生活更多了些灵动的气息。棉花地成为了村民们的狂欢之所。也正是在日落以后的窝棚里,人们可以卸下平时的伪装,摘下平时的面具,肆意狂欢,表现真正的‘自我’。”
  三 棉花的性别意涵
  棉花具有软绵绵、绒乎乎、轻盈洁白的特质,具有“以柔克刚”的性格特征,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女性的特征。在《笨花》和《棉花垛》里,的确有着许多像棉花一样的女性。如《笨花》里的大花瓣、小袄子和《棉花垛》里的米子、小臭子,都是举止放荡却对男性有着不可抵抗的魅力的女性。大花瓣“因为她长得好看”,就可以“不种花,不摘花,可家里有花”;她用她的“像绸缎一样”的、“格外光滑”的肌肤去诱惑男人,和男人们做着以身体换取棉花的买卖,也使她的征服男性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样,《棉花垛》里的米子也凭借着身体上的优势,进入了以身体征服男人、以身体换取生活物质的行列:“米子不愿意人家看她的花,她自知那花色杂,来路不正,可那花来得易,花碗不再刺她的手,她愿意让男人看到她的手嫩。”而米子的女儿小臭子少年时期就开始学着她娘的样子,“每天后半夜小臭子扛着花包回来,卖的时候也一定有人说‘杂’”。长相一般的冯小妮子,“她的小脸黄白色,尖下巴上有个小疤拉,像个瓜子;头发又细又软,剪过的刘海儿很不规矩。她的眼球不黑,像是发灰,又像发黄”,却凭借着一条朴素的小花棉裤,在一定程度上折服了老于世故的向桂,使向桂放弃了对她身体的欲望,心里充满了真诚的怜惜和关爱,这就是棉花的“以柔克刚”特性在女性身上的体现。
  而《棉花垛》里美丽的乔,虽然是小臭子的童年伙伴,却与放荡的小臭子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乔投身于抗日活动中,成为当地知名的女战士。而当乔惨死于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铁凝在对乔的最后描写中突出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乔握在手里的一支钢笔,这是共产党人国送给乔的一个纪念物,乔把它当成了爱情的信物而珍藏胸前。如同圣女般的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坚守着她心中纯洁的爱情,于是乔就成了另一类以柔克刚的女性。
  《笨花》里向喜的结发妻子同艾,也是一位以柔克刚的女性。同艾为人温婉贤惠、灵巧自尊,她通情达理,勤劳朴实,成为向家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新婚后丈夫要去棉花地里搭窝棚守夜时,同艾表现出的是温存的默许;而后向喜又要放弃家中舒适的生活应征入伍时,同艾仍是默默地支持丈夫,又坚强地用柔弱的肩膀承担起一切家庭负担。而当她终于盼到和丈夫团聚的日子,千里迢迢去汉口探望向喜时,向喜早已瞒着她娶了二房顺容,并有了文麒和文麟两个孩子,同艾又是“不卑不亢地对待二丫头,她待文麒和文麟也如同亲生”。同艾这种棉花般包容与宽厚的态度,换来的是丈夫向喜由衷的佩服和感激,也换来了向家全家甚至笨花村全村人的尊重,所以向家的所有大事情都必须征得同艾同意后才能施行,而同艾也利用大家对她的尊重做了更多高尚的事情,如支持小姑梅阁“受洗”和排演文明戏,支持向文成和取灯参加革命,支持在向家院子里办夜校、办医院等。同艾用她平凡而真诚的心,像棉花那样轻灵地、温暖地成全了一切,因此同艾成了铁凝笔下最具有完美的棉花般性格的人物。
  正如铁凝所言:“‘笨’和‘花’这两个字让我觉得非常奇妙,我认为它们是非常凡俗的,也是最简单的两个字,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意蕴无穷。如果‘花’是带着一种轻盈的想象力的话,那么‘笨’则有一种沉重的劳动基础和本分的意思在里面。我认为,在人类的日子里,这一轻一重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笨’和‘花’的组合里面,人们还能看到人类生活连绵不断的延续性,这是一种积极的、顽强不屈的、永恒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本身就是有意义的。”由此看来,在铁凝的小说里,棉花还具有坚毅的民族精神以及对外来侵略者抗争的刚性,铁凝从“笨”与“洋”的冲突一直延伸到国家大事和时代风云上,辐射出更重大更深远的人生课题,因此,“棉花”最终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存精神,以及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种种顽强而坚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伯海:《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2] 赵世瑜、周尚意:《中国文化地理概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 赵园:《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4] 崔志远:《燕赵风骨的交响变奏——河北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特征》,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5] 郭晓伟:《铁凝长篇小说〈笨花〉的地缘文化特征》,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作者简介:王慧,女,1967—,河南开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开封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反思文学的出现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从反思小说的反思视角着手,通过对政治、文化、道德等几个角度的探讨,对反思文学进行了梳理,以达到对其进一步深入认识的目的。  关键词:反思 视角 政治 文化 道德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强大的哲学思潮推动下,在探究过去和思考历史的不断鞭策下,用思想解放的态度真实表
期刊
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族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呈现出了演义性的色彩,作家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对历史做了新的阐释并开始重视历史中的偶然性的因素,一改往日正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兴起了一股家族史的戏说之风。本文以《红高粱家族》和《古船》为例,探究了这一时期叙事的演义性特点,指出演义性的书写方式增加了人物的传奇色彩,并折射出整个时代历史变迁的真相。  关键词: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家族小说 演义性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承受着各种困境。潘向黎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群光鲜时尚的都市女性形象,通过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神地勾勒出她们心灵的暗伤与困惑,深刻揭示了当代都市女性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潘向黎 主题 探析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物质与欲望之中承受着各种生存压力,面临着各种生存困境。潘向黎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群光鲜时尚的都市女性,她们
期刊
摘要同样作为女性写作,同样是半自传小说,卫慧与春树在《上海宝贝》与《北京娃娃》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在拥有一致性的同时,又表现出种种的不同。如对于男性的态度,一种是自我意识强烈的消费姿态;另一种则是自我缺失的仰望心理。同样是长辈形象的缺席,一种表现出独立的从容;另一种则是无法彻底脱离的叛逆。这既与作者的年龄相关,同时也折射出一定的时代问题。  关键词:《上海宝贝》 《北京娃娃》 女性书写 比较分析  
期刊
摘要《病相报告》是贾平凹的长篇创作中题材、风格较为独异的一部小说,自2002年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以来,评论界的反响寥寥,甚至还有一些否定的声音,直到2009年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付梓成书出版。本文欲从文本中林林总总的爱情病相的分析和探讨入手,意在揭示爱情病相背后的一幕幕的历史病相及其现实层面上的爱情启示意义。  关键词:贾平凹 病相报告 爱情 历史真实 异化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依照传统的叙事结构创作的小说中,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共同构建成一个故事,作者借助事件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使其叙述成为一个整体。然而在阅读现当代小说的时候,事件发展的可能性永远存在,而不会变成或然性,更无必然性,贯串起来的事件好像只是顺其自然去发展,不再受逻辑的指引和读者预期的约束。美国女性作家奥兹创作的《小山崩》就是这种反叙事结构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试从分析比较《小山崩》与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上的
期刊
摘要史铁生在探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以一颗宁静的心与个人体验更深层地关注死亡,揭示死亡,并由此关注人类生存困境,关注残疾人生,追问命运,同时又把这种生命意识外化于创作中,再现现实,彰显生存的真实意义。本文以《命若琴弦》与《务虚笔记》为例,解读史铁生的生存意识。  关键词:史铁生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生存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的创
期刊
摘要 禅学作为从中国流传至日本的文化,在唐代玄奘时期得到大力的发展,并形成了一批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以禅学为设计理念的寺院,这种“禅心之园”深深地影响了后期日本建筑风格的走向,形成了新的建筑流派。本文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枯山水园林建造手法,结合禅宗文化在园林建筑中的表现形式,对比西方建筑的特点,阐述禅宗文化在日本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禅学 园林设计 建筑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在当代的女作家群中,王安忆是一个十分关注人情感缺失的作家,她将孤独当作一种普遍而根本的生存困境加以表现,从而追寻生命的意义。本文从亲情的疏离、友情的沙漠、爱情的不可得三个角度,深入考察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对人生孤独处境的体验和挣扎,感知作者因深谙人生的痛苦和悲凉而对人类产生的悲悯情怀。  关键词:王安忆 情感 孤独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孤独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丹
期刊
摘要赖特在其小说《长梦》里揭示了白人文化移入对非洲裔美国人的重大影响:白人文化移入提高了美国黑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黑人的种族自尊心,同时也可能引起黑人青年对白人文化的追捧和盲目崇拜,进而导致了黑人非洲文化的逐渐衰落。美国种族社会对黑人的压迫和对黑人人权的践踏必然导致黑人第三种意识的形成和爆发,而这种新意识有助于黑人建立自信心,推动黑人意识从双重意识向三重意识方向的转变。  关键词:非洲根文化 第三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