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反思文学的反思视角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思文学的出现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从反思小说的反思视角着手,通过对政治、文化、道德等几个角度的探讨,对反思文学进行了梳理,以达到对其进一步深入认识的目的。
  关键词:反思 视角 政治 文化 道德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强大的哲学思潮推动下,在探究过去和思考历史的不断鞭策下,用思想解放的态度真实表现生活的反思文学应运而生。反思文学不但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其反思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以政治决策反思为主的文学,以政治型反思视角为主的文学占据了较大的部分,但是,像文化型、道德型等角度的反思文学也不断涌现,构成了丰富的反思视角。以下便简单就这三个不同的反思视角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
  一 政治型反思
  站在政治的立场对过去历史进行反思的文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基本多数的反思文学都涉及政治视角,小说展示的主题内容也涉及到“阶级斗争及其扩大化、群众暴力、无政府主义、乌托邦理想、非人道主义等方面”①。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和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都涉及到了“大跃进”这一历史事件和政治决策的描写。可以说,在反思的角度上二者有很大的突破。不能否认,五六十年代的历史灾难是建国以来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着某些敏感的执政错误。因此,这两部作品敢于涉入在当时看来较为敏感的话题,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和正面反思,这种胆识和壮举是不言而喻的。
  出于政治角度的反思使作品带有更深刻的国民性。它们不只是正视过去的政治错误,更是反思这些灾难带给老百姓的巨大伤害。率先从历史的角度对于“左”倾是错误路线进行批判并对其进行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这是政治型反思文学的一大壮举。政治型反思创作不只是简单地把政治问题摆在读者面前,而是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对建国以来党的种种政策的失误原因的探索上。正是这种不断地深入挖掘,使政治型的反思作品与之前的给历史简单下结论的文学有所区别,流露出更多的是在深度剖析基础上表达的对于历史的困惑和疑问,体现了一定的文学高度。
  二 文化型反思
  在反思文学中,有一类小说在描绘政治风云变幻的同时与乡村的风俗民情变迁结合起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从文化层面上深刻地反思历史,对极左路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深入地描写和刻画,达到了文化反思的目的,这一类作品我们称为文化型的反思文学。
  古华的《芙蓉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作品将民俗风情的描绘同政治上的斗争紧密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让读者从民俗风情甚至是当地文化上的一些改变中感受到政治上的变化。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形象并有代表性的山镇风情和时代背景,又巧妙地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美学体验和文化洗礼。
  除《芙蓉镇》外,邓友梅的中篇小说《那五》、《烟壶》等也都表现了市井生活中的特色及文化,堪称文化型反思小说的重要代表。此外,王蒙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也涉及到了文化层面,或多或少地抒发了处于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受到的文化影响及选择,带有文化反思的意义。
  三 道德型反思
  随着反思力度的不断加深和题材涉及的愈加广泛,特别是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文学开始对传统的道德观和道德领域进行剖析和挑战,道德型的反思文学开始出现。而这类文学的反思主要集中于对婚姻、爱情、家庭等生活领域的描写。
  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小说主要书写了母亲钟雨的感情经历。在母亲的爱情和婚姻观念里,婚姻的实质要远比结果重要,只有和爱的人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婚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幸福。小说中用了很多笔墨描写了母亲感情的曲折以及内心的变化,并通过其语言、神态、行为的仔细刻画来表现出她对于尊严、爱情等精神世界和行为准则的理解。可以说,母亲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感情细腻深沉的人,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这部小说让我们对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反思,思考到底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婚姻道德,而这一道德角度的反思无疑大大丰富了反思文学的视野。通过这类文学作品的深入挖掘,我们不禁会去思考:纯爱的追求与现存的道德规范是否矛盾,曾经传统的婚姻关系是否更多地沿袭着某种政治制度色彩而显得庸俗。这些站在道德高度的反思提醒人们对于这些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反观和思考,具有重要的反思意义。此外,航鹰的《东方女性》、《枫林晚》等作品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方面的反思,起到了一定的扩展效果。
   从政治、文化、道德等诸多角度进行反思,使反思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其中以文化型的反思作为辅助和依托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本时期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促进了后来“寻根文学”的萌芽和成熟,进而表达了对民族深沉痛苦的思考。
  
   注释:
   ① 许志英、丁帆:《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1] 陈辽:《新时期的文学思潮》,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 李复威:《贯穿于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一条血脉》,《艺术广角》,1998年第1期。
   [3] 张韧:《新时期文学现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4] 陈娟:《记忆和幻想——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 刘绍棠、张贤亮、蒋子龙等:《〈世界名人录〉中国作家作品丛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版。
   [6] 汪名凡:《中国当代小说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 张贤亮:《满纸荒唐言》,《飞天》,1981年第3期。
   [8] 金汉:《中国当代小说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金汉:《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胡亮亮,女,1987—,黑龙江双鸭山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爱情是人类文化中永恒的主题,爱情悲剧尤为震撼人心。疾病和灾难是爱情悲剧产生的两大主因,在古今中外影片中都有经典的演绎。中美文化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交锋,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信仰是一致的,《山楂树之恋》与《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在遭遇疾病和灾难时又再现了不同民族心理和直观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 《泰坦尼克号》 爱情 悲剧 隐喻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9月1
期刊
摘要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大陆家庭伦理剧,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相关理论,对家庭伦理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二十多年来家庭伦理剧中角色的人格变迁轨迹,即由追求超我、释放本我到展示自我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角色 超我 本我 自我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近来一部热播的家庭伦理电视剧《你是我兄弟》,讲述了父母早逝的四兄弟成长的故事。剧中作为长子的马学武,为了照顾
期刊
摘要 电影《刮痧》中许大同一家祖孙三代的话语具有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体现了身在美国的三代中国人特有的身份意识,同时也反映出他们为实现其身份价值和维护中国传统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影片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中西双方试图理解和接受对方文化与传统的一种倾向,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趋势。  关键词:《刮痧》 传统文化 碰撞 融合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由郑晓龙执导、梁家辉和
期刊
摘要 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21世纪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他们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却不容乐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
期刊
摘要 新民乐以其全新的演奏形式、全新的演奏理念征服了亿万观众,为民族器乐演奏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成为当今中国乐坛的一颗耀眼新星。与此同时,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民乐的大讨论,百家争鸣,褒贬不一。在此问题上,笔者另辟蹊径,不急于评判新民乐的好与坏,而是深入到新民乐的作品中间,在节奏、旋律、调式调性、和声配器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民乐 作品 节奏 和声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传统绘画在观察物象时,主张“静心观照”,使主体自身融入客体外界之中,体味陶养,寻求客体精神与主体情感的契合点,诱发灵感,达到“迁想妙得”的境界。为了强化线的这种表现因素,又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在用线造型上具有相对主观和夸张的特点。高度的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用线造型的又一大特点。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设计 线条美 程式化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美学
期刊
摘要 “花儿纳吉”是流传在羌族地区的民歌,歌词具有独特的文学特点:内容实在,形式质朴;多样有致,多变传神;新词新意,直抒感恩。分析“花儿纳吉”歌词的人文精神,其文学人类学特征口传性与仪式性对灾区灾后人文重建具有重要启迪。  关键词:羌族 “花儿纳吉” 人文重建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难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作家、诗人
期刊
摘要 广告艺术是揭示社会信息传播、促进沟通交流、表达艺术审美及生活观念的规律,广告艺术属于实用艺术范畴。消费文化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而形成并发展。消费文化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广告媒介的作用,广告活动即是一种适合社会需求和文化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利用现代技术和媒介来传播商品信息,倡导消费观念,提升价值观和生活品位,以此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和生活需求。  关键词:广告 广告艺术 消费文化 广告传
期刊
摘要 哈德逊河画派是美国本土第一个风景画派,反映了美国人对自然的感情和信仰。本文从生态主义视角来研究哈德逊河画派。该画派讴歌自然,提倡以自然为画布,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要敬畏自然。并且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入侵,倡导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哈德逊河画派 生态美学 和谐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19世
期刊
刊登在《作家》2010年9月秋季号上的《杀牛坪》,是壮族作家黄佩华继《生生长流》、《公务员》之后,推出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这部独具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作品,通过讲述红河岸边牛轭寨人与水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桂西北原生态的风土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在努力把人性表现放在比牛性表现优先的位置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人和动物的情感正被践踏甚至亵渎。甚至有一天,牛这种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动物,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