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调查与体育干预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重、肥胖主要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小学生超重、肥胖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会造成他们自卑、运动能力差等不良状况。针对超重、肥胖的小学生,凤江小学积极采取了体育干预防治策略。
  超重、肥胖的判定,主要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见表1),其中,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kg/m2(体重/身高的平方)。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它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凤江小学2011学年参加体质测试的全体学生。总样本量674个。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三个。其一,测试法。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选用国家体质健康网推荐的测试器材,并由专业人员测量所有调查对象的身高和体重。其二,数理统计法。对调查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常规数理统计。其三,对比法。一方面,将实验数据与《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相对比,筛查出我校超重、肥胖的学生;另一方面,将我校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与同期广州市城区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相比较。
  3. 研究结果
  (1)按性别超重、肥胖检出率
  由表2可知,在被调查的674个学生(男生366个,女生308个)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4.37%和2.46%,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2.34%和7.14%。调查表明:2011学年,我校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状况明显高于男生。
  (2)按年级超重、肥胖检出率
  由表3可知,一至五年级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年递减,而六年级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四年级和五年级。经调查,其原因在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既有父母的照顾,又无学业的压力,以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偏高。从二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加,爱美的心理逐渐增强,所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逐年递减。到了六年级,学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尤其是女生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导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的增高。
  (3)相互比较
  通过比较可知,我校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低于同期广州市城区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其原因在于:我校近几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且学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干预,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意义、策略
  (1)意义
  体育锻炼对超重、肥胖学生具有四个意义:一是使人体长期处于能量摄取和消耗的负平衡状态中;二是可调节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分解;三是可通过调节身体机能,使身体成分发生改变;四是可对超重、肥胖小学生的心理、精神状态产生良好影响。
  (2)策略
  体育锻炼对超重、肥胖学生的干预策略主要有六个。其一,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并给每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从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其二,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简称“阳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和走到阳光下。为此,我校把“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其中,“体育大课间”是“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已在我校扎实开展。其三,为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力求保障学生的体育课时,并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制度。其四,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运动会,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特长。其五,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特色和体育品牌文化建设力度,以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锻炼氛围。其六,不断加强与努力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
  三、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三个结论。其一,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超重、肥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学校适当的体育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其二,学校的体育干预策略应具有原则性和科学性,既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又要从制度上保障学生的锻炼时间,还要具有特色,以营造学校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其三,接下来,我校的体育干预措施将针对一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女生展开。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凤江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病魔缠身的父亲已卧床7年多了。这一年,他82岁。母亲的相伴守候,精心照料,受尽了千辛万苦,才使他的生命得以延续。  父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两女。自他被病折磨成“植物人”,躺在病榻上的那天起,我们更加牵肠挂肚。每次去探望父亲,都会看到母亲给他翻身、擦身、喂饭、洗头、洗刷弄脏的衣物。她还偶尔紧贴父亲的耳畔,时而喃喃私语,时而谈笑风生。母亲说的每一句话,他都懂,任何话题他都明白。只是丧失了说话功能,只能用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教学内容,有线段上植树和封闭图形植树两类问题,其中线段上植树通常包括下列三种情况,即两端都植;两端都不植;只在一端植,另一端不植。这一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和判断来解决“植树问题”。针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渗透对应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准确掌握段数与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并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1]。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已经由“硬件改善”转向“软件突破”,尤其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软件建设。例如,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如扩大实施“农村义
对于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而言,想必都曾有过类似这样的体验: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或者班级里面,某个老师会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而另有一些教师则显得不受学生欢迎甚至遭到学生的憎恶乃至攻击。对于一个对教育实践有着持续关注的人而言,身边想必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同样一个因为“捣蛋”出了名的班级,很多老师都带不好(这个班级往往因此被贴上“差班”的标签),然而,换了某个老师接手之后,班里的孩子却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很多学
主持专家 郑新蓉教授  教育即生活,读书即品读教育、品读生活。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主持读书会,涉猎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民族教育、性别教育等领域。本期读书会主要介绍美国最大权威民间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主任李·雷尼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巴里·威尔曼编写的《超越孤独: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之道》和全球著名新经济学家、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所著的《数字化成长
“激励教育”,即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激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就自己、服务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教学实践,很多普通高中都自觉以“激励教育”为抓手,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于“激励教育”,我国古代先贤早已提出各种至理名言。例如:《论语》中提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
《社会心理学》(第2版)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此书。  学生离不开群体,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群体的影响。那么,学生是如何与群体互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群体又是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读完金盛华教授的《社会心理学》(第2版)一书后,不禁有茅塞顿开之感,现采撷其中最主要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一、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是贯穿
“有效”既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当前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追溯源头,追问本真。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恰当地设定教学目标。只有如此,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具体而言,大致要做到三方面。  一、制定教学目标既要明确而具体,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以“上海版《牛津英语》4B教材Module 3 Unit 1 P37的Look
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高负轻质”的顽症:一是识字教学“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没有生命力;二是阅读教学“问题转”,知识总动员,零零散散,背离探究精神,丧失生成力;三是写作评价“老大难”,学习主体错位,自说自话,评价活动匮乏,缺少生成力。想要破解以上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切实引入新的课堂策略,让“技术”催化“艺术”,改变课堂教学,从而丰富课堂学习,走向“轻负高
《成长路径》一书系统介绍了江苏徐州本土地区12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细细品读,受教匪浅。  在序言中,成尚荣先生谈到这本书的编辑模式——“编辑者言,自己笔下的自己,他人眼中的他,成长历程”四个板块,这提示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和一般模式。“自己”,成长的主体,自己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成长过程中,少不了“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也少不了编者的发现与提升;教师的成长就在自己的“历程”中。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