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阴道手术治疗;观察组入院后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定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7±37min,出血量为171±78mL,剔除肌瘤个数为2.1±1.5个,肌瘤最大直径为6.2±2.5cm, 术后发病率为0%,术后住院时间为4.2±1.5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4±36min,出血量为93±45mL,剔除肌瘤个数为4.3±2.8个,肌瘤最大直径为6.0±3.0cm,术后发病率为0%,术后住院时间为4.0±1.0d。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肌瘤最大直径、术后发病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量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可以采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具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阴道;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系统最容易发生的疾病类型之一[1]。目前,用来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主要包括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这两种手术形式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检查后确诊为子宫肌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和下腹部疼痛。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110例子宫肌瘤患年龄在24岁到42岁之间;63例浆膜下肌瘤,占57.27%(63/10),肌壁间肌瘤24例,占21.82%(24/110),宫颈部位肌瘤23例,占20.91%(23/110)。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生长位置、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首先,完成切口位置的操作。切开阴道和宫颈交接位置的黏膜,将膀胱宫颈筋膜分开,将膀胱往上推,达到腹膜反折的效果后,打开反折,进入腹腔。进入腹腔以后,准确判断子宫大小、肌瘤位置、数量以及体积。利用宫颈抓钳夹住暴露在外面的肌瘤,用电切刀切除肌瘤,直到所有肌瘤切除为止。
1.2.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采用气管插全身麻醉法,选取头低膀胱截石位,气腹穿刺以常规方法为主,穿刺套管至少有3个,直径最小为5mm,最大为30mm;确定好3个穿刺套,分别确定在肚脐上方位置,穿刺套管半径为5mm,左下腹位置,穿刺套管半径为5~10mm,脐部位置,右下腹,穿刺套管半径为2.5mm;利用腹腔镜观察子宫大小、肌瘤的位置、数量以及体积等参数,结合以上参数利用单极电凝刀切开肌瘤包膜,利用大爪钳将分离子宫肌瘤包膜及其相关组织,确定是否达到基地部位电凝后切断该位置,并确定能否穿透子宫内膜后;最后,完成缝合操作后利用宫旋切器将剔除肌瘤的瘤体粉碎取出。
1.3 评价指标
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手术后病发率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7±37min,出血量为171±78mL,剔除肌瘤个数为2.1±1.5个,肌瘤最大直径为6.2±2.5cm, 术后发病率为0%,术后住院时间为4.2±1.5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4±36min,出血量为93±45mL,剔除肌瘤个数为4.3±2.8个,肌瘤最大直径为6.0±3.0cm,术后发病率为0%,术后住院时间为4.0±1.0d。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肌瘤最大直径、术后发病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量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3 讨论
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近几年在医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费用低等特点,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腹腔镜子宫剔除术具有术后盆腔粘连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以及创伤小等特点,在临床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4]。如,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在直视下操作,一方面能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难以发现较深位置子宫肌瘤的弊端,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昂贵手术费用的投入,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因此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另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道术相比不具有局限性,子宫内膜也不会出现异位等问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更加适用于宫颈子宫肌瘤切除使用,实际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只需要将阴道黏膜切开便可以直接切开宫颈筋膜,采用这种方法切除宫颈肌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对腹腔没有影响等优势[5]。
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肌瘤最大直径、术后发病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量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可以采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具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武保霞.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8(17):35-36.
[2]郭凤琴,游颜杰.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3,22(09):42-43.
[3]李香娟,赵秀敏,严德文.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12(07):146-148.
[4]苏凤丽.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08(11):867-868.
[5]陈萌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12(12):12-15.
关键词:阴道;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系统最容易发生的疾病类型之一[1]。目前,用来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主要包括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这两种手术形式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检查后确诊为子宫肌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和下腹部疼痛。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110例子宫肌瘤患年龄在24岁到42岁之间;63例浆膜下肌瘤,占57.27%(63/10),肌壁间肌瘤24例,占21.82%(24/110),宫颈部位肌瘤23例,占20.91%(23/110)。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生长位置、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首先,完成切口位置的操作。切开阴道和宫颈交接位置的黏膜,将膀胱宫颈筋膜分开,将膀胱往上推,达到腹膜反折的效果后,打开反折,进入腹腔。进入腹腔以后,准确判断子宫大小、肌瘤位置、数量以及体积。利用宫颈抓钳夹住暴露在外面的肌瘤,用电切刀切除肌瘤,直到所有肌瘤切除为止。
1.2.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采用气管插全身麻醉法,选取头低膀胱截石位,气腹穿刺以常规方法为主,穿刺套管至少有3个,直径最小为5mm,最大为30mm;确定好3个穿刺套,分别确定在肚脐上方位置,穿刺套管半径为5mm,左下腹位置,穿刺套管半径为5~10mm,脐部位置,右下腹,穿刺套管半径为2.5mm;利用腹腔镜观察子宫大小、肌瘤的位置、数量以及体积等参数,结合以上参数利用单极电凝刀切开肌瘤包膜,利用大爪钳将分离子宫肌瘤包膜及其相关组织,确定是否达到基地部位电凝后切断该位置,并确定能否穿透子宫内膜后;最后,完成缝合操作后利用宫旋切器将剔除肌瘤的瘤体粉碎取出。
1.3 评价指标
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手术后病发率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7±37min,出血量为171±78mL,剔除肌瘤个数为2.1±1.5个,肌瘤最大直径为6.2±2.5cm, 术后发病率为0%,术后住院时间为4.2±1.5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4±36min,出血量为93±45mL,剔除肌瘤个数为4.3±2.8个,肌瘤最大直径为6.0±3.0cm,术后发病率为0%,术后住院时间为4.0±1.0d。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肌瘤最大直径、术后发病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量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3 讨论
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近几年在医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费用低等特点,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腹腔镜子宫剔除术具有术后盆腔粘连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以及创伤小等特点,在临床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4]。如,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在直视下操作,一方面能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难以发现较深位置子宫肌瘤的弊端,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昂贵手术费用的投入,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因此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另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道术相比不具有局限性,子宫内膜也不会出现异位等问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更加适用于宫颈子宫肌瘤切除使用,实际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只需要将阴道黏膜切开便可以直接切开宫颈筋膜,采用这种方法切除宫颈肌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对腹腔没有影响等优势[5]。
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肌瘤最大直径、术后发病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量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可以采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具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武保霞.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8(17):35-36.
[2]郭凤琴,游颜杰.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3,22(09):42-43.
[3]李香娟,赵秀敏,严德文.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12(07):146-148.
[4]苏凤丽.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08(11):867-868.
[5]陈萌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12(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