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读书札记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一卷書,落花为签,柳叶如笺。一字一句,纹理分明。书成了梦里的一缕星尘,一光一飘影,一颦一巧笑。时光辗转,落于心中仍是悸动万千。
  年少时痴读书。偌大的书房里,烛下的长文,隐隐约约记不真切了,仅限于留在脑海里那一刹那兜转模糊的影子。那时候很多书还不易懂,喜欢去破书箱里翻半寸厚的旧书看。虽是锈迹点点的书页、黑白的图画,如萤火一般,却让我不由得深陷其中。有的书就像难缠的梦魇,读完就像做了一场疲惫又难醒的梦;有的书又似一盏甜津津的果茶,滑腻得让人半个月都缓不过神来。少年读书是一颗纯净懵懂的心在窥探世界,犹豫小心却又难以满足,不知分拣地大口吞食那未知的黑暗与光明,留下的不可能仅是酣畅享受,也有不少心灵被挫伤的阴影。
  上学后苦读书。老师要求读名著,《威尼斯商人》应该是最早接触的讽刺性喜剧作品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说 “人生而平等”,可悲也在于它根本无法变成事实。世人多见皮相而未见骨。人们称夏洛克是凶狠残酷抽血扒皮的混蛋,实际上他更是被人羞辱、挖苦,背负着种族歧视的可怜人。尽管无人看好,夏洛克仍然没有放弃,努力活着争取自己的权利。这是读现实主义读到的苦。在这样一个自我思想刚刚开始酝酿并发芽的年纪读名著,自是不能读出什么高远深邃的道理。但越往这个被撕开的口中钻,就越发体悟到许多事物的不可抗性,以及自我的微小、无力感。就像是在探一个深不见底的洞,有一种别样的神秘魅力在驱动着我揭开它,探求更多。于是我也开始涉猎各样的关于作品的感受、评述以及各种不同的视角,只想再更接近人物一点。整天泡图书馆,半夜偷偷溜进书房里,点盏昏暗的灯就能读得忘乎所以,以至于到后来,母亲一见我半僵着的双眼,立刻就明白我又看了许久的书。其实这种读书方式,并没有给我带来真正的愉快,单单是愈沉浸于书中的角色就愈加哀伤痛苦了。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我都能从他们当中找到自己的记忆碎片,但是现实世界,怎么说都远远比书里更加让人值得琢磨。
  而如今是享受读书了。钟爱读散文,喜好浪漫和自由。旅途中手旁一定要有书,想一个做梦的地方,回归自然地读。对于书的喜爱终于在十六七岁的青春年纪到达顶峰。梅雨季节的灰绿,麦田和暮色,微动的树影……书香气中糅杂着自然的气息,不仅牵扯住了我内心敏感的弦,不断冒泡的灵感,还给予我安心的感觉,如小丑鱼和海葵,有书的地方便是家。因为在车上看书太投入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当时是在看张生全写老屋后山上的一眼泉:“泉不大,但是冬暖夏凉,这泉水泡出来的茶,味苦而纯,色碧而清,香浓而溢。”我读着,仿佛是自己尝到了这口生津止渴的甘甜,听见了细细流淌着的水声。我读得入迷,也不知何时抬起了头,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那眼汩汩流出的泉。不知过去了多久,我被身边人捣醒,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妇人愤怒的脸,原来是自己失了焦距的双眼刚巧直直地盯在她的手提箱上,倒是让人给误会了。
  若将读书比作行旅,大抵是我现今最真实的写照了。微凉的夜,水汽氤氲雾气萦绕,火车穿行于山里田间。午夜时分,车厢里不合时宜的酒味浓烈地弥漫在远处的山尖尖上,热乎了我的心窝,仿佛自己乘着的这节火车逆行在书页间。正是经历了艰难岁月,才对剩下的旅程抱有更为深切的享受、期待与爱。
  难言的欣喜也好,心酸的痛楚也罢,回忆终究是过去了。我始终坚信,书就是心灵上的摆渡人,它静静地把一个个秘密讲述给你听,当然,它也会把同样的道理说给别人听。与其说你在看书,不如说是书在看你。学会了怎样平衡书与自己之间的联系,心中有定向,就不会无端端地迷惘了,这才使我的读书之旅真正有了意义。
其他文献
在浙江省新高考写作题型读后续写中,人物塑造往往是叙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笔者在批阅高三学生的读后续写作文时,发现部分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积累,已经能够灵活使用各种外貌、心理、神态、动作描写的语言,在叙事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将故事中的主人公塑造到位,突出其性格特点,与故事的发展恰到好处地结合。但是,笔者也发现有部分学生重叙事轻描述,以故事讲完为主要行文目标,对主人公性格特点或心理走向把握不够得当,在
期刊
及肩的短发,细长的眼睛,甜美的笑容,高挑的个子……这便是第一次见到郭瑶瑜时的印象。说实话,你很难想象这文静而内敛的女孩在写作上怎么有那么清新、唯美的语句,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有才华有思想的女孩。  细读她的文字,描写细腻,笔触抒情,让人惊叹她这样的年纪竟有如此熟稔的文字。  “过了急流,水流渐渐平缓,水面趋于平静。风儿拂过水面,牵动着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来,似乎比丝绸还要柔软。涟漪撞在石上,又开始往回
期刊
审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道题目是什么命制形式,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二是理解材料里有什么,说了什么内容,读者可能会有什么启发,等等。我们往往跳过第一步直接走第二步,其实很不恰当。第一步的命制形式也相当要紧。  近几年,浙江高考作文的命制,采取材料作文的形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命制形式叫材料作文呢?因为这种作文题目的形式,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导引、材料、提示、要求。四个组成部分里,材
期刊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英寸。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聽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期刊
是什么让我如此期待走进你,冬天?我仿佛听到了心的跳動,看到了梦的延绵。我看见了纷纷扬扬的白色精灵,铺天盖地,让我的视线模糊、迷幻,让我的听觉旋转、穿越。那是一场场雪,下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冬天,但都美得不可方物,美得无法形容。  如果冬天没有雪,那冬天会成为什么?我无法想象。冬天没有雪,或许就像烧菜没有盐,沙漠中没有骆驼,曲曲弯弯的江南园林没有小桥、廊厅,北京的西山没有漫山遍野的红叶,岁月的储藏室
期刊
英国诗哲柯勒律治睿智地将读者划分为四种:  ①海绵型: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后又几乎原封不动地吐出来,而且弄脏了原来的思想。  ②磨砂玻璃型:什么都留不下,只满足于把书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  ③过滤袋型:只把阅读过程中的渣滓留下了。  ④钻石型:不光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前三类读者,都不是善于阅读的读者。而钻石型读者,善于与文章对话,从文章中汲取养料,然后滋养其他人。很多人都想成为一个钻
期刊
阅历决定了阅读的深度,而阅读决定了人生的宽度。“唯有你的光辉,能像漫过山岭的薄雾”,雪莱如是赞美阅读的美好与神奇。以厚重的阅历化作双翼,才能翱翔于思想之空,俯瞰山河,仰观乾坤。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阅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输入与输出,不是“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是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对话。这种平等的阅读立足于我们的思想,而思想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与阅历 。阅历是阅
期刊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地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窸窣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子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
期刊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人生如果没有阅读,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的阅历之深浅决定了阅读之深浅。  阅历决定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唯有多“行路”,丰富人生阅历,方可读懂万卷书。司马迁20岁时开始周游各地,“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
期刊
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阅读能使我们获得心灵的震撼,在风雨兼程中负重前行;而人生的阅历又让我们收获思想的深度,在白纸黑字间升华自我。  木心说:“牢狱禁锢的是人的躯体,却永远不能给你的心灵戴上枷锁。”如天空苍穹浩渺,任意翱翔,阅读能够为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当我们伫立高峰,睥睨世间,人生的高度便于此提升。  阅读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礼记》字字珠玑,告诫我“君子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