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实现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提高,就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求教师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从根本上让阅读教学实现效益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几点认识:
一、师生共同转变阅读教学认识
阅读教学的意义简单说就是“取法于课文,运用于习作”,意思是从课文阅读中吸收精华,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大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是一条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既科学又便捷的途径。这不仅是对读写结合宝贵教学经验的一种感知,更是在课文教学中努力进行习作指导探索和具体实践得到的结论。
二、阅读教学优化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每篇课文的表达方法,还要关注整个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如紧紧抓住本课编排意图和单元训练点来确定教学训练点。低段以词语、词组和句式的训练为主,中段关注段和各种典型段式的教学,高段注重梳理文章思路和几种基本表达顺序的教学。更主要的是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将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出口成章,提笔成文。
2.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说和写的训练中去。语言教学要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方法,要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值点,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说、写训练。要善于抓住语言生长点进行读写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课文中的句子重新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来说。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关注“语文形式”的方法。笔者认为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既懂得从关注“语言”的角度去阅读,又懂得能把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其次笔者认为回顾总结其实是为了迁移运用作铺垫的,课内学方法,课外尝试用。例如六年级第一单元写的都是作者到某处风景名胜后的感受和体会,主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进行景物描写。该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大自然来写的,虽各有千秋,但异曲同工,都是写景之作。《山中访友》中是“进山看风景”,写景却轻描景的特点,浓墨重彩写自己投入景时的独特感受。《山雨》是写一场雨,但是不是常态的“雨中景”,不是落实到“点”的描写,而是从总体上感受“色彩”和“音韵”及雨后山林的“静”,技艺也是多样的,联想和想象把雨中的感受刻画得淋漓尽致;再如《索溪峪的“野”》是最值得学生效仿的文章,其中“总分总”的结构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这一次的写景作文有别于平常的作文训练,不是单纯的平铺直叙来描摹景物或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来描述,而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看到景物时的感受和体会,能够从大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模仿为阅读教学最优方式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
以六年级第八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是作者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每篇课文角度不一,作者表达对艺术感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第26课是介绍《月光曲》的诞生过程,强调音乐等艺术灵感的产生需要知音;第28课则讲述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体会。模仿这个单元文章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学过的一门艺术,按时间顺序,从学艺的艰辛到成功,慢慢领悟到艺术真谛。写作的思路可以细化为:1.倒叙开头,谈谈对艺术的认识或如何走进艺术的大门,受到较好的艺术熏陶,并与它结下不解之缘;2.初学是关键,要交代学习这门艺术的动作要领,并进行适当的动作分解;3.简单叙述其间学习的心得,进行细致的心理刻画;4.验证飞跃性的进步,比如迎接一次较为正式或大型的比赛,要准备什么;5.学艺的小有成就,谈通过比赛后的收获、启示甚至是人生的体验。主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可以是自我过程如上帝只对勤奋的人微笑,失败乃成功之母,也可以是明白了学艺过程中需要别人的鼓励,需要勇气,还可以是自己明白了学艺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等。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内容”的表达,让学生得意,还要关注“形式”,让学生得言、得方法。在课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学生的语文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八一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师生共同转变阅读教学认识
阅读教学的意义简单说就是“取法于课文,运用于习作”,意思是从课文阅读中吸收精华,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大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是一条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既科学又便捷的途径。这不仅是对读写结合宝贵教学经验的一种感知,更是在课文教学中努力进行习作指导探索和具体实践得到的结论。
二、阅读教学优化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每篇课文的表达方法,还要关注整个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如紧紧抓住本课编排意图和单元训练点来确定教学训练点。低段以词语、词组和句式的训练为主,中段关注段和各种典型段式的教学,高段注重梳理文章思路和几种基本表达顺序的教学。更主要的是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将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出口成章,提笔成文。
2.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说和写的训练中去。语言教学要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方法,要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值点,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说、写训练。要善于抓住语言生长点进行读写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课文中的句子重新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来说。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关注“语文形式”的方法。笔者认为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既懂得从关注“语言”的角度去阅读,又懂得能把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其次笔者认为回顾总结其实是为了迁移运用作铺垫的,课内学方法,课外尝试用。例如六年级第一单元写的都是作者到某处风景名胜后的感受和体会,主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进行景物描写。该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大自然来写的,虽各有千秋,但异曲同工,都是写景之作。《山中访友》中是“进山看风景”,写景却轻描景的特点,浓墨重彩写自己投入景时的独特感受。《山雨》是写一场雨,但是不是常态的“雨中景”,不是落实到“点”的描写,而是从总体上感受“色彩”和“音韵”及雨后山林的“静”,技艺也是多样的,联想和想象把雨中的感受刻画得淋漓尽致;再如《索溪峪的“野”》是最值得学生效仿的文章,其中“总分总”的结构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这一次的写景作文有别于平常的作文训练,不是单纯的平铺直叙来描摹景物或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来描述,而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看到景物时的感受和体会,能够从大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模仿为阅读教学最优方式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
以六年级第八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是作者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每篇课文角度不一,作者表达对艺术感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第26课是介绍《月光曲》的诞生过程,强调音乐等艺术灵感的产生需要知音;第28课则讲述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体会。模仿这个单元文章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学过的一门艺术,按时间顺序,从学艺的艰辛到成功,慢慢领悟到艺术真谛。写作的思路可以细化为:1.倒叙开头,谈谈对艺术的认识或如何走进艺术的大门,受到较好的艺术熏陶,并与它结下不解之缘;2.初学是关键,要交代学习这门艺术的动作要领,并进行适当的动作分解;3.简单叙述其间学习的心得,进行细致的心理刻画;4.验证飞跃性的进步,比如迎接一次较为正式或大型的比赛,要准备什么;5.学艺的小有成就,谈通过比赛后的收获、启示甚至是人生的体验。主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可以是自我过程如上帝只对勤奋的人微笑,失败乃成功之母,也可以是明白了学艺过程中需要别人的鼓励,需要勇气,还可以是自己明白了学艺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等。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内容”的表达,让学生得意,还要关注“形式”,让学生得言、得方法。在课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学生的语文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八一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