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u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目前,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未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笔者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以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为例,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效果的创新方法,以期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模式设计和考核形式上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验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教改)项目《“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编号:GJ19058)。
  引  言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否则很难培养出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方案中特别强调,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还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由此可见,技能和实践在课程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缺乏实践的理论教学将很难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所以,职业院校应持续加强实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环节方面的探索。
  实验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强化其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农业生物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按照步骤完成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垂直灌输,以致学生兴趣不足、专注度不高且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过少。此外,实验课程的考核形式也比较单一,通常以实验报告成绩为最终成绩。因此,如何将教学内容合理化、将抽象内容通俗化、将乏味问题风趣化、将考核评估多样化,成为了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难题。
  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
  受教学内容、学时的限制,在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中,只能做一些土壤学中较为经典的基础型或验证型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各专业情况进行微调,总体实验内容不能改变。这是该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方法,缺乏新意,与实际生产脱节严重,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又不能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结果,学生只需机械地照搬实验指导书或教师讲解的步骤就可以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此举导致多数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實验过程,这种机械式的模仿,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做完实验后仍是一知半解,缺少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反思,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验课程不仅是对理论的验证,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很难实现的。
  3.课程考核不全面
  当前,传统的教学法主要以考核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为主,而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往往会相互借阅、参考,导致他们所递交的实验报告相似度极高。学生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没有过多地进行总结,整个实验课下来,他们对于基本的实验操作知之甚少,而教师仅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表现进行打分,确定成绩,这就存在了一定的弊端。例如,有的学生虽然实验报告写得认真,但可能并没有认真参与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而他也能得到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显而易见,这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无法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整体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代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及社会的需求融入教学中。改革后的实验课程将实验分为了三个部分,即基础型、验证型和拓展型实验。基础型实验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前处理;验证型实验主要包括土壤PH值测定、土壤含水量测定、土壤全量养分测定、土壤速效养分测定;拓展型实验主要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后的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还能将学习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让他们学习到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2.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新颖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实验环节用动画形式进行演绎,以迅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直观地感受实验过程。例如,在进行土壤有机质测定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判断滴定终点,不是没有滴定完全,就是滴定过量。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滴定过程制作成动画,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整个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大幅度提高实验结果的正确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视频和图片,不仅能直观地表现抽象问题,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其求知欲。例如,在传统的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中,教师对土壤剖面各发生层次的基本理化性状特征进行教学时,主要采取野外挖掘、观察和现场鉴定的方式,但由于课时限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野外实习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将野外现场的土壤剖面形态图片及视频元素加入其中,为学生再现野外土壤研究情形,以此增加教学的情境性和真实性,强化视觉效果。这样既解决了教学难题,又实现了直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多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既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又能使学生保持课堂专注力,大幅度提高授课效率。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根据授课内容自制大量动画或视频。
  3.基于Team-Based Learning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Team-Based Learning (TBL)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的教育学家 Larry K. M.提出的,意思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这是一种倡导讨论式学习与互动、互助、互教的拓展性学习方式。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现阶段,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对农学类实验课程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将这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运用到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以土壤样品的采集为例,传统的实验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和实验员完成的,实验员准备好工具包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或实验员讲解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处理。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线上预习时间。该阶段由教师在课前将所需教学资源及相关材料(多媒体课件、图片、微课内容等)上传至在线平台,督促学生预习应掌握的相关知识,为课程的开展作好铺垫。第二阶段,小组共同学习阶段。学生可以使用本校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教师上传的内容,并进行测试,自我评价知识掌握的程度。第三阶段,团队小组成员线下完成实验。在实验室,由教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让学生罗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时所需的工具,并自行找出工具,开展实验。
  4.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实验课程的考核标准历来都是较难把握的,考核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而科学地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应对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相应优化与调整。实验课程考核评价应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效果等方面。改革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学生的课程成绩:一是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课堂讨论积极性等;二是实验技能操作,即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操作的规范程度、是否能按时完成任务、实验结果准确性等方面;三是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书写的工整性。实验课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如表1所示)。
  经过一学期的试行,从考核结果来看,新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反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课堂讨论及汇报的热情,提高了实驗教学的质量,实现了教师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良性互动。
  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对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全面改革,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传输者转变为管理课程整体环节的设计者,将以往占据不少课堂时间的实验准备环节前移,节约了大量的授课时间,给予学生更多开展学习及实践的机会,逐步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实验各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的转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应紧随时代变化,不断探索,积极寻找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鸿.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迈向职业教育强国[J].教育与职业,2019(9):10-15.
  [2]于鑫,李素艳,戴伟,等.“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2): 65-68.
  [3]汤宏,王建伟,李向阳,等.土壤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2):40-43.
  [4]谭炯锐.土壤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现代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8):248.
  [5]袁军,吴立潮,张斌.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土壤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7(11).
  [6]贾建丽,赵燊炜,于妍.环境土壤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35-38.
  [7]Johnson C. Team-Based Learning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 Guide to Using Small Groups for Improving Learning[J]. The Journal of chiropractic education,2009,23(1):169-170.
  [8]刘允,杨立军,罗先辉.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南京某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41(1):50-55,104.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其他文献
[摘 要]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在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需要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之对应。本文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课程的特点,设计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流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课程 翻转课堂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D051);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
期刊
[摘 要]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其与省内其他三所高校综合排名、一流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陕西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效不突出、学科队伍建设比较滞后、标志性成果不显著、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效对接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本校学科建设特点的优化路径,以丰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1+X”制度的实施背景和内涵,其次以试点院校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该校在实施“1+X”制度过程中的挑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随后总结了该校“1+X”证书制度试点的程序。  [关键词]1+X证书 试点 高职院校  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专项课题《“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课题编号:ZJX02016)。  
期刊
[摘 要]加强党支部建设,对于破解高校党建工作“上热中温下凉”,特别是“下凉”问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党支部建设要求,强化在关键少数遴选上重质重效、人才吸纳上守正创新、在标准规范上实施“四化一提升”、监督问效上量化考核,有助于推动基层党支部组织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课党支部 支部建设 组织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支部是党的基础组
期刊
[摘 要]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很好地掌握和理解。本文以此为论点,以职教云课堂为平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于高职药理学课程“解热镇痛抗炎药”章节中,从职教云课堂的概述、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效果,以及反思与改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渗透思政元素,加强课程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技能衔接,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药理学 职教云课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将国学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健全人格。但同时高职国学教育相关课程面临的课程设置边缘化、课程改革线上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问题,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坚决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关注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探索实践“浸入式”教学模式,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文化校园建设。
期刊
[摘 要]为全面了解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本文采用问卷调研和个体访谈的方法,选取2021届具有就业意愿的陕西省某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前景认知、就业区域、单位性质、工作强度、薪酬期望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就业期望 高校 大学生  就业期望是指在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等多重影响下,就业主
期刊
[摘 要]民办高校战略管理与大学文化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粗放的战略管理制约着大学文化的发展,有效的战略管理有助于民办高校文化的革新,可促进优秀大学文化的形成;肤浅的大学文化会阻碍战略管理的发展,优秀的大学文化可以推动民办高校战略管理,进而催生高效的战略管理。民办高校战略管理与大学文化唯有动态适应、相互促进,才能共同推动民办高校的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战略管理 大学文化  引 言  
期刊
[摘 要]如何将高校文学课打造为“金课”是当前文学课课堂改革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外国文学史课改为例,从“有效设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教师与学生互评”三方面强调,文学课程要遵循从基础知识普及到思辨性思维培养的目标,通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滋养学生的美感与情感,触发和培养其基本的学术研究意识和诗意的文学灵性,以期为解决文学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的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民办教育事业日趋成熟,学风则是民办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体现。民办高校艺术类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所以在开展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朋辈互助的形式培养艺术类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奋斗精神,以此来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对促进民办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朋辈互助 学风建设 探索 实践  培育优良学风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