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效教学课堂应变六法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e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至此,小学课堂犹如动荡的世界,“不测之事”时有发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课堂教学之目的,老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便,应随着情况不同,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方法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预料不到的种种复杂局面。
  一.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正常教学时,老师可以变应变。如一位老师正在上课,忽然飞进“不速之客”麻雀时,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首先让学生把麻雀赶走,然后说:“我们的课上的太生动了,连麻雀也来助兴,现在麻雀飞走了,我们书归正传。”接着继续讲课,效果很好。
  二.以褒代贬法
  课堂上对出风头、恶作剧的学生要视情况,可以批评也可以表扬,但最好以褒代贬,通过表扬唤醒他的主人意识,使他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例如,一位老师去上课的时候,刚迈进教室门槛,听见“嗖”的一声,一只折纸“火箭”飞到了讲台上,定眼一看,原来是一张票面一元的人民币。这可能是哪个学生对哪件事不满所为,这位教师没有发火,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面带笑容的说:宇宙飞船上天是人类为了征服太空;纸“火箭”在课堂之机射向讲台,它的发射者一定为渴求知识而来。平时那个恶作剧的学生挨批评习惯了,指正平时成绩他满不在乎,这一次表扬,他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接下来讲课,他听的比谁都认真,效果明显。
  三.幽默调侃法
  在课堂上,适度进行幽默调侃,是唤起学生注意,避免发生心理偶发事件的有效方法。如有位老师春季上课,发现个别同学打瞌睡,随机说了一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卧房”同学们一笑,那位同学的睡意全无了。
  四.适可而止法
  在教学中,讲到某个问题时,学生兴趣浓,纷纷举手要求回答,如生字,组词,造句,以及应用题多种解法等。此类题答案多,如果让他们一一答下去就会影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遇到此种情况不能听之任之,可适可而止,千万不能被这一可喜情景冲昏头脑,让学生答个完,否则,到头来就会使课堂教学前松后紧,完不成教学任务。
  五.遇难探究法
  由于备课不同,讲到某一问题时,学生发难,提出一些与此有关的难题,对此问题自己也困惑,但又需在本节课内理清此题,遇到此情况,最好的办法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查资料理清此题,先由学生回答,老师追问其理,其源。如是确有道理,当即肯定,并表扬学生。
  六.新临提醒法
  在课堂上,有个别学生,玩或看课外书入了迷,使用停顿示意法,仍不凑效。为了使该生不致落后,就要设法边讲课边轻步踱入堂中。绕经其位,手摸其头,以示关怀。这样做会使学生当即感到亲热而激动,立即停止其小动作,专心听讲,有时还能专心听课至终,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老师有效课堂应便艺术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艺术,只有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便,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通联:712000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联盟小学;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古渡办魏家泉小学)
  
  
其他文献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因为这是一种可贵的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开发出来。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那么,如何去发展学生的创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
期刊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下面谈谈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
期刊
联想与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因素,伴随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  联想是由感受到的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形成一种新的、暂时的联系,是回忆的表现。如:看到蚕就会回忆起桑叶、养蚕女、想到丝绸之路……;想象是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如王维的“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用阳关以西、荒凉僻避已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指出,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重要帮助。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是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学生的合作品质是“合作交流”成功的前提  合作交流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同伴的发言,
期刊
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就是指作者已经写成,未经读者阅读理解的文稿,是作者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创作的语言文字。他作为一种静态而带有“生命”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课堂语文教学或听课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略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致
期刊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苏教版必修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三个小故事讲述了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围绕着吞并与反吞并而展开的一系列智勇较量的故事,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重点刻画了蔺相如这个历史人物。  蔺相如是本
期刊
过去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参,体会文章思路,然后写出教案。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创造,而是对课文的同构解读;不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对教师“权威”答案
期刊
形成性评价,也称学习中评定。其任务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价值观的发展等做出“解释”与“判断”。评价的结果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而是一种定性的、具体的评估。评价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说,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可以不断提高和发展的机会。  一.营造以表扬为主的激励评价氛围  形成性评价应成为激励、鼓舞、唤醒每个学生自信心和上进
期刊
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运用创新精神使学生巧学拼音,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巧学拼音 参与创新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