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将法制教育和相关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学科教学中渗透,有以主题形式为主的法制教育,如:主题班队会,通过宣传栏、学习园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等。虽然渠道多,但是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加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力度,形成较完整的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势在必行。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
一、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但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渗透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鉴于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对小学生的成长获多获少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转变认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学科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也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并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法制教育,同时学校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有机性原则。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把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恰当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可结合时下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差的现实,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河水变得越来越混浊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为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情感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时,让学生感悟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要求学生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才能具有善于发现,探索真理的能力,充分反映了怀特森老师对学生的浓浓深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师法》的渗透,增进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一般方法
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理论联系实际法。在法制教育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如: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时,针对本班有多种民族学生的实际,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要团结友爱,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实例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时,可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在森林边玩火,你看到后会怎么做?要是引起森林火灾会是怎么的后果呢?当学生讨论热烈的时候,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森林法》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一)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关批准;(二)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三)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四)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牺牲的,国家职工由所在单位给予医疗、抚恤;非国家职工由起火单位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给予医疗、抚恤,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责任或者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医疗、抚恤。于是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化,在教学中,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要找准“渗透点”,依托教材,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把握“渗透时机”。从教材出发,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不能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同时要掌握“渗透度”,恰倒好处地处理知识与法制渗透的关系,把握好渗透尺度,不能把学科教学变成法制课,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加以渗透,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但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渗透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鉴于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对小学生的成长获多获少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转变认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学科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也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并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法制教育,同时学校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有机性原则。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把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恰当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可结合时下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差的现实,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河水变得越来越混浊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为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情感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时,让学生感悟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要求学生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才能具有善于发现,探索真理的能力,充分反映了怀特森老师对学生的浓浓深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师法》的渗透,增进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一般方法
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理论联系实际法。在法制教育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如: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时,针对本班有多种民族学生的实际,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要团结友爱,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实例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时,可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在森林边玩火,你看到后会怎么做?要是引起森林火灾会是怎么的后果呢?当学生讨论热烈的时候,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森林法》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一)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关批准;(二)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三)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四)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牺牲的,国家职工由所在单位给予医疗、抚恤;非国家职工由起火单位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给予医疗、抚恤,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责任或者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医疗、抚恤。于是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化,在教学中,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要找准“渗透点”,依托教材,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把握“渗透时机”。从教材出发,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不能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同时要掌握“渗透度”,恰倒好处地处理知识与法制渗透的关系,把握好渗透尺度,不能把学科教学变成法制课,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加以渗透,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