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技学校中如何提高《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找出一种与学生认知规律相适应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是摆在每一位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在讲授《VB程序设计》课程过程中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有效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 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VB程序设计》是为我校广告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VB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其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
二、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一直以来《VB程序设计》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VB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数时候,处于被动的听讲的地位,特别是VB的基础理论课程讲授过程尤为明显,而中技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教师很认真、卖力地讲解,效果仍差强人意;再次,VB教师的专业培训交流机会过少,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科前沿脱节,无法及时将最新的VB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最后,VB教学与中技教学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完善协调,学科和专业培养没有完成挂钩,虽然说是为后续专业课《Flash动画制作》的脚本编写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同学们学习的目标及兴趣不是很大。
2、何谓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或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教学模式,通过每一个典型的、针对性强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对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运用
1、立足具体实例,融入基本概念
VB程序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
大多数教材都是先介绍对象、 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及VB语言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然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这样安排对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来讲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相关知识等,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也比较困难。因此要想让学生领会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术语,笔者在教学中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控件、对象、屬性、方法和事件等概念。
2、分散难点,逐步渗透
进行数据类型教学时,笔者没有按常规授课方法去讲解整型变量、长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及双精度变量概念之间的区别及程序设计步骤,而是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从而达到印象深刻、应用自如的教学效果。
案例:在窗体的Click事件中编写一段程序代码,功能为求5!,并将结果输出在窗体上。在笔者的引导下,同学们利用For循环语句编写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X = 1
For I = 1 To 5
S = S * I
Next I
Print "S="; S
End Sub
通过按F5运行程序,得出5!的正确结果为120。
在上述基础上,笔者又提出如果求10!、15!和50!,结果又会怎样呢?要求大家将代码中的For I=1 To 5改成For I=1 To 10并按F5运行程序,此时发现屏幕上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给出正确结果,而是显示出一个“数据溢出”的错误提示对话框,这时学生觉得很奇怪,纷纷提问,百思不得其解。这时笔者适时地进行点拨,提示学生将数据类型进行修改,把变量S定义为长整型(Long),试试看运行情况如何。再按F5键运行,得出正确结果。 至此同学们已基本明白了不同数据类型对数据取值范围的影响,这时笔者又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求15!和50!,结果又会怎么样?有了第一次经历后,只要一出现“数据溢出”的对话框,都能猜到问题可能是出在变量所定义的数据类型上,纷纷依样画葫芦地修改数据类型,将程序中变量S分别定义为单精度和双精度类型并分别运行,得到正确答案,此类问题得到解决,本知识点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
3、根据课程特点,做好归纳小结
程序设计类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通过上述类型的案例教学,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用提问、比较、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等多种手段,揭示蕴含在案例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效率。虽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万变不离其宗,决不能离开VB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笔者深信,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用心钻研,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薛维明.中学计算机教学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旭红.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甘肃科技,2008.10.
作者简介:闫小磊 女 满族 1982年12月生 籍贯:吉林省吉林市;2006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 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VB程序设计》是为我校广告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VB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其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
二、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一直以来《VB程序设计》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VB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数时候,处于被动的听讲的地位,特别是VB的基础理论课程讲授过程尤为明显,而中技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教师很认真、卖力地讲解,效果仍差强人意;再次,VB教师的专业培训交流机会过少,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科前沿脱节,无法及时将最新的VB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最后,VB教学与中技教学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完善协调,学科和专业培养没有完成挂钩,虽然说是为后续专业课《Flash动画制作》的脚本编写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同学们学习的目标及兴趣不是很大。
2、何谓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或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教学模式,通过每一个典型的、针对性强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对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运用
1、立足具体实例,融入基本概念
VB程序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
大多数教材都是先介绍对象、 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及VB语言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然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这样安排对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来讲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相关知识等,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也比较困难。因此要想让学生领会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术语,笔者在教学中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控件、对象、屬性、方法和事件等概念。
2、分散难点,逐步渗透
进行数据类型教学时,笔者没有按常规授课方法去讲解整型变量、长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及双精度变量概念之间的区别及程序设计步骤,而是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从而达到印象深刻、应用自如的教学效果。
案例:在窗体的Click事件中编写一段程序代码,功能为求5!,并将结果输出在窗体上。在笔者的引导下,同学们利用For循环语句编写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X = 1
For I = 1 To 5
S = S * I
Next I
Print "S="; S
End Sub
通过按F5运行程序,得出5!的正确结果为120。
在上述基础上,笔者又提出如果求10!、15!和50!,结果又会怎样呢?要求大家将代码中的For I=1 To 5改成For I=1 To 10并按F5运行程序,此时发现屏幕上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给出正确结果,而是显示出一个“数据溢出”的错误提示对话框,这时学生觉得很奇怪,纷纷提问,百思不得其解。这时笔者适时地进行点拨,提示学生将数据类型进行修改,把变量S定义为长整型(Long),试试看运行情况如何。再按F5键运行,得出正确结果。 至此同学们已基本明白了不同数据类型对数据取值范围的影响,这时笔者又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求15!和50!,结果又会怎么样?有了第一次经历后,只要一出现“数据溢出”的对话框,都能猜到问题可能是出在变量所定义的数据类型上,纷纷依样画葫芦地修改数据类型,将程序中变量S分别定义为单精度和双精度类型并分别运行,得到正确答案,此类问题得到解决,本知识点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
3、根据课程特点,做好归纳小结
程序设计类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通过上述类型的案例教学,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用提问、比较、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等多种手段,揭示蕴含在案例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效率。虽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万变不离其宗,决不能离开VB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笔者深信,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用心钻研,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薛维明.中学计算机教学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旭红.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甘肃科技,2008.10.
作者简介:闫小磊 女 满族 1982年12月生 籍贯:吉林省吉林市;2006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