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地关注理性地思考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一个新生事物总是为解决新问题而诞生,以能解决真问题而得以存在。那么,微课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微即是小,微课就是微课程的简称。据微课的拥趸介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变革,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重构。教师在数字平台上提供以微课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等活动。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地拿出自己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反复进行学习。在这种理想化的模式下,传统课堂被翻转,师生角色被颠覆,教学顺序发生位移,学生得到了主动发展、深度发展、互动发展。
  微课,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以微课为载体的“先学后教”相对于洋思模式而言,具有生动形象、反馈及时、容易保存、方便检索、集约化规模效应显著等优点。教师在课堂上不再以讲授新课为主,而重在答疑解惑、厘清知识结构,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互动、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明显增多,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此外,借助于大数据和云平台,教师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名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停留的时间,以及在哪里停留、有没有回看等,并及时给予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的讲授简约简要、精当精彩,小组合作围绕主题、更加高效,学生展示形式多样、思维多向。
  微课的开发过程讲究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并重。微课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蕴含着“课”的特征,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目标设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演示、录屏、录音等软件制作出一段合乎学科思维逻辑的,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视频,内容科学无差错,语言通俗听得懂,画面清晰有美感。鉴于此,当前就有不少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把是否使用微课课件等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查标准,要求教师必须使用,否则扣分,甚至没有资格参加教学比赛。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课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又遭遇了哪些尴尬呢?
  微课并非简单地制作教学视频,教师首先要学会技术,然后是能运用技术去教,最后才是做到能根据技术发展所提供的新条件去变革教学,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是极大的挑战。
  当前,许多教师把重心放在学习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以生定学、以学为本”的设计宗旨,过于注重拍摄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节,对微课的内容遴选、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流程等核心环节却考虑不足;而且,他们虽然也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但缺少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的意识和策略。如果把这样的“微课”放进课堂,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微课教学的初衷,就不是微课。
  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机械的视频永远不能取代人的情感、形体姿态和灵活性,更何况有的教师善于旁征博引、娓娓讲述,有的教师善于动手实验、启发引导。其实,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知识的传授方式也是不同的,为微课而微课,课堂分明就成了用声光电对学生进行灌输的试验场;许多原本教学技能娴熟的教师也会变得茫然无所适从。
  此外,微课教学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既缺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也无规律可循。
  目前,课堂内外翻转教学的大致做法是:教师课前录制一段10分钟左右的学习视频,上传到云服务器;学生课前先自主观看视频,然后完成相应的练习,掌握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进行探究、展示、辩论、交流,发展基本能力。这种“先学后教”模式下的微课学习并不能算是预学习,而应是一种正式的学习,原则上可以作为课前预习、课中辅导或课后复习使用。但是,如果将其完全放在课外,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暂且不论学生有没有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从被排得满满当当的“一日作息表”看,他们到底又能挤出多少课余时间?而且,由谁来引导、管理、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如果把课堂知识的学习无限延伸到课外,那么,课堂教学的价值又在哪里?
  笔者最近观摩了一次微课教学的研究课。可能是为了展示翻转课堂的完整教学流程,以便大家能把经验带回去,两节课是连着上的。第一节课,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点击进入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区,根据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视频和课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自我诊断练习,提交各自产生的新问题。第二节课,师生就相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作业展示等形式,探讨作答。应该说,虽然教师的课堂教学多少带有表演的成分,但“学的课堂”的教学策略设计还是很明显的,“问题驱动、自主先学、限时讲授、小组合作、踊跃展示”的课堂生态充满张力,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未来教育的走向。可是,如果要常态化推广,那么,在当前课时紧张的背景下,课表如何创新安排又将成为新的难题,因而引领示范意义不大。
  如何解决好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即时衔接,做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有效学习呢?很多一线教师建议,最好把微课做成基件或积件的形式,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环境下,可以方便地在课堂上自由使用,既能查漏补缺,也可以强化巩固。
  但现实情况是,现成的优质资源匮乏,教师闭门造车,专业化的微课研发人才几近阙如,因而大面积推开有点草率。尤其是农村学校,技术跟不上,经费没保障,全面普及尚待时日。当然,这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和全局部署,并亟须相关资源库的支撑,从而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之产生集聚效应,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学习的应然产物,不管你喜欢也好、厌恶也罢,它就在那里存在着。我们只有把当前微课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引向深入,通过研究探讨,使答案不断明晰,才能更好地促进微课教学的深度发展和长远发展。微课带来的只能是教育的进化,而不是一场教育的革命,任何狂躁和捧杀都将不利于微课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说,微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会发展、会完善,更会自我生长,只要我们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有从容面对变革和新生事物的勇气。当然,它也很可能只是课改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慢慢地就会消失了踪影。
  但愿这次轰轰烈烈的微课行动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至少,不再急功近利、昙花一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
其他文献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从而培养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本书主要介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渊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呈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内容。主编彭小明,温州大学
期刊
【设计思想】  黄厚江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就是语文”,要求语文课必须体现自身的课程追求。语文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就本课而言,引导学生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研讨”,其目的既不在于得出怎样的科学结论,也不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关心社会的热心人士”,而在于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设计将“空巢老人”现象作为研讨话题,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课前分组,组织学生对“空巢老人”现象
期刊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教学重点】  材料的选择要典型。  【教学过程】  一、 摸清学情,了解现状  师:同学们,“老师”对大家而言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不少老师。许多作家也都以“我的老师”为题写过文章。假如让你写这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些材料来写呢?请大家拿起笔,在刚才发的稿纸上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时间7分钟左右。  (生动笔写,师
期刊
学校名片  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坚持“让师生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的办学理念,培育“规范、诚信、责任、自信”的未来公民。学校围绕“师生共成长,科研促发展”,推进教科研工作,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开展了“初中学校‘任务型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教师研究编写《导学一体案》,每月一次课改研讨,每周骨干教师课改展示,每位教师课堂达标,定期邀请专家指导,让学生体验收获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培养了学
期刊
【摘 要】在“任务型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重组,编制由一个或一系列活动“任务”组成的“导学案”,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活动“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任务型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牛津初中英语》 英语阅读教学  当前很多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讲解单词、逐句逐段翻译句子、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上。在这种教学
期刊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趣味物理实验》是一本物理小实验全集。世界趣味科学的奠基人、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别莱利曼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众多现象,精选了大量的简单有趣且易动手的实验,并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它们背后不寻常的科学道理,为读者奉献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物理知识盛宴。这些小实验能加强读者的动手能力,激发读者对物理学的兴趣,并能培养读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物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和研究似乎成了一种潮流,构建生命化课堂也成了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思品课堂也不例外。但分析发现,研究和实践生命化课堂教学存在着概念混同、内容雷同、方法等同等问题。文章在初步厘清生命课堂和生命化课堂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就思品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从宏观上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生命课堂 生命化课堂 思想品德 课程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所谓的“有用的教育”,亦即功利化的教育,却依然充斥于中小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这既是教育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追求功利化的教育,孩子们学到的是功利、浮躁,损害的是学生的发展,不能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笔者提出追求“无用的教育”,旨在探寻教育的价值,寻找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克服教育浮躁与功利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无用的教育 有用的教育 思考  近来参
期刊
策划人语  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等组成,与自然生态相比,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的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发挥着滋养、环境参照、动力促进和制度规范等生态功能。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课堂生态”这一话题。  关于课堂,有很多不同的理解角度,比如教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还有人把课堂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有限的,但由此带给学生的思考却是无限的。教师应当在课堂结尾处实现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并使之成为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的起点。只有这样,才能凸显语文课程的深入性和广阔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 结尾 拓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高效的课堂应该以课内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