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教学重点】
材料的选择要典型。
【教学过程】
一、 摸清学情,了解现状
师:同学们,“老师”对大家而言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不少老师。许多作家也都以“我的老师”为题写过文章。假如让你写这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些材料来写呢?请大家拿起笔,在刚才发的稿纸上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时间7分钟左右。
(生动笔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选材情况)
二、 剖析例文,提取方法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篇学生例文,投影展示,师生点评,探讨选材的优劣。
【投影1】
“老师”一词,我们从小便很熟悉。他们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指引我们走向人生的巅峰。老师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祖国的未来拼尽全力,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师(指名一位学生朗读,然后提问):“这段文字选择的材料怎样?”
(师生探究,明确:这段文字选择的材料空洞、欠具体,老师的形象模糊。只有选择一些具体的事情并把过程写清楚,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投影2】
我的老师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老师是璀璨的星星,是闪亮的灯塔,是他们指引我们走向光明。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学时的林老师。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散学后,同学们都如出笼的小鸟,被家长接回了温暖的家,只有我孤零零地站在校门口,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紧张与害怕如乌云肆无忌惮地占据了我的心房。这时,我的手心忽然感到一阵温暖,一回头,竟然是林老师。我看到严寒中的她脸冻得通红,乌黑的秀发已被雨水打湿了。林老师说:“我和你一起等吧。”
师(指名一位学生朗读,然后提问):“这段文字选择的材料怎样?”
(师生探究,明确:这段文字材料典型。所谓典型的材料,就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情。小作者没有写老师辅导作业、处理学生间的纠纷等常见的事情,而是选择了她在雨天陪自己等家长这件事情作为素材,充分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投影3】
我的老师
上小学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姚学智老师。
那年我上五年级,姚老师教我语文兼做班主任。他那时30多岁,高高的个头,身体很健壮,说话声音特别响亮。姚老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家访,不管学生的家离学校有多远,路有多难走,他都会骑着那辆“永久”牌旧自行车,利用中午或傍晚的时间去学生家里家访。家访对优秀的学生来说,是“报喜”;但对我们这些成绩平平的学生而言,则是“灾难”,轻则被家长骂,重则被家长揍。
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中午,阳光和煦,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的香味。散学后,要回家吃饭,我蹦蹦跳跳地在乡间的小路上穿行。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姚老师的那辆旧自行车,不禁紧张起来,心想:坏了,姚老师来家访了!恰巧这时,姚老师从屋里走了出来。我低下头,红着脸叫了一声“姚老师”,然后就钻进了房间。等姚老师走远以后,我急忙向爷爷奶奶打听姚老师说了什么。爷爷奶奶笑眯眯地说,姚老师夸你呢,说你在学校里学习很认真,将来肯定有出息!像草一样不起眼的我,从未受过老师的表扬,今天竟然得到姚老师如此高的夸奖,心里既高兴又惭愧,心想:姚老师在爷爷奶奶面前夸我,是给我面子,是鼓励我啊!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从那以后,我开始发奋学习,最后竟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乡里的初中。
……
师:老师选择什么材料来写姚老师的?表现了姚老师的什么特点?
(生讨论,明确:选择姚老师家访这个典型的材料表现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师:再请同学们看下面这篇例文。
【投影4】
我的老师
弟弟是我的老师,他今年6周岁。
弟弟长得圆嘟嘟的,嘴巴往上翘着。在外人面前,他百分百是个乖孩子,可平时在家,他就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人。尽管弟弟有很多不足,但他是我的老师。
弟弟一直梦想着能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溜冰鞋,寒假时,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可他却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他不会溜冰。这可苦了我,因为他学的时候,我要在边上扶着他,让他体会应该如何保持平衡。
刚开始,我觉得挺好玩,就兴致勃勃地教了起来。没一会儿,他就可以站住了,然后开始学走,但过了很长时间,他还是没有学会。我不耐烦了,就把他撂在那儿,自己去看电视了。没想到,他竟然扶着墙慢慢地走了起来,尽管摔了好几次,有一次都摔哭了,但他还是继续练习。我被他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关掉电视,回到他身边护着他。
通过这件事,弟弟教会了我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他真是我的老师!
师:这段文字选择的材料怎样?
(师生探究,明确:“老师”不仅指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人,还指某一方面值得学习的人。小作者不落俗套,选择弟弟学溜冰对“我”的教育意义来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新颖的?
(明确:材料与众不同、不落俗套)
师:怎样才能发现新颖的材料?
(明确:选材时要分析、比较,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避免千人一面)
(小结:选择新颖的材料,才能吸引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依法训练,完善习作
师:下面,请大家继续写。假如对前面的文字不满意,也可以进行修改。注意要选取有价值的素材,然后,我们来展示一下。时间7分钟左右。 (生动笔写,师巡视)
四、 佳作展示,师生点评
五、 回归文本,全面认识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素材是有价值的?请浏览课本第210页的内容,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明确:围绕中心、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才是有价值的素材)
六、 总结归纳
七、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 关注起点,尊重学情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如果让我说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教学时预先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常以自身的经验来估计学情,往往导致偏差。这节作文课上,我先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200字的小文章,自己在学生间巡视,了解学生选材的实际情况,由此入手诊断病因,对症下药。
二、 充分预设,先写后教
充分的预设是上好课的前提。生活中,哪些材料是有价值的呢?围绕中心、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都是有价值的。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时,我关注现场,先写后教,根据学生选材的情况确定了三个教学内容,即选材要具体、典型、新颖。这样,教学时针对性就更强。
三、 下水示范,做出样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能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生态作文理论指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材料选择要典型,是本节作文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课堂上,我呈现了下水文,然后让学生讨论。教师做出示范,学生自然印象深刻。
四、 巩固习得,二次写作
生态作文理论指出:没有写作训练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成功的作文课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会了多少。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后,为了巩固学习所得,我让学生进行了二次写作,即对第一次写的文字进行修改、加工,这实际上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整节课,从学生的现场作文开始,到评价二次作文结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实在。
当然,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作文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现场作文的使用还不够充分,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还有待增强。带着种种遗憾,我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教学重点】
材料的选择要典型。
【教学过程】
一、 摸清学情,了解现状
师:同学们,“老师”对大家而言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不少老师。许多作家也都以“我的老师”为题写过文章。假如让你写这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些材料来写呢?请大家拿起笔,在刚才发的稿纸上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时间7分钟左右。
(生动笔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选材情况)
二、 剖析例文,提取方法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篇学生例文,投影展示,师生点评,探讨选材的优劣。
【投影1】
“老师”一词,我们从小便很熟悉。他们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指引我们走向人生的巅峰。老师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祖国的未来拼尽全力,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师(指名一位学生朗读,然后提问):“这段文字选择的材料怎样?”
(师生探究,明确:这段文字选择的材料空洞、欠具体,老师的形象模糊。只有选择一些具体的事情并把过程写清楚,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投影2】
我的老师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老师是璀璨的星星,是闪亮的灯塔,是他们指引我们走向光明。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学时的林老师。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散学后,同学们都如出笼的小鸟,被家长接回了温暖的家,只有我孤零零地站在校门口,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紧张与害怕如乌云肆无忌惮地占据了我的心房。这时,我的手心忽然感到一阵温暖,一回头,竟然是林老师。我看到严寒中的她脸冻得通红,乌黑的秀发已被雨水打湿了。林老师说:“我和你一起等吧。”
师(指名一位学生朗读,然后提问):“这段文字选择的材料怎样?”
(师生探究,明确:这段文字材料典型。所谓典型的材料,就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情。小作者没有写老师辅导作业、处理学生间的纠纷等常见的事情,而是选择了她在雨天陪自己等家长这件事情作为素材,充分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投影3】
我的老师
上小学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姚学智老师。
那年我上五年级,姚老师教我语文兼做班主任。他那时30多岁,高高的个头,身体很健壮,说话声音特别响亮。姚老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家访,不管学生的家离学校有多远,路有多难走,他都会骑着那辆“永久”牌旧自行车,利用中午或傍晚的时间去学生家里家访。家访对优秀的学生来说,是“报喜”;但对我们这些成绩平平的学生而言,则是“灾难”,轻则被家长骂,重则被家长揍。
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中午,阳光和煦,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的香味。散学后,要回家吃饭,我蹦蹦跳跳地在乡间的小路上穿行。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姚老师的那辆旧自行车,不禁紧张起来,心想:坏了,姚老师来家访了!恰巧这时,姚老师从屋里走了出来。我低下头,红着脸叫了一声“姚老师”,然后就钻进了房间。等姚老师走远以后,我急忙向爷爷奶奶打听姚老师说了什么。爷爷奶奶笑眯眯地说,姚老师夸你呢,说你在学校里学习很认真,将来肯定有出息!像草一样不起眼的我,从未受过老师的表扬,今天竟然得到姚老师如此高的夸奖,心里既高兴又惭愧,心想:姚老师在爷爷奶奶面前夸我,是给我面子,是鼓励我啊!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从那以后,我开始发奋学习,最后竟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乡里的初中。
……
师:老师选择什么材料来写姚老师的?表现了姚老师的什么特点?
(生讨论,明确:选择姚老师家访这个典型的材料表现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师:再请同学们看下面这篇例文。
【投影4】
我的老师
弟弟是我的老师,他今年6周岁。
弟弟长得圆嘟嘟的,嘴巴往上翘着。在外人面前,他百分百是个乖孩子,可平时在家,他就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人。尽管弟弟有很多不足,但他是我的老师。
弟弟一直梦想着能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溜冰鞋,寒假时,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可他却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他不会溜冰。这可苦了我,因为他学的时候,我要在边上扶着他,让他体会应该如何保持平衡。
刚开始,我觉得挺好玩,就兴致勃勃地教了起来。没一会儿,他就可以站住了,然后开始学走,但过了很长时间,他还是没有学会。我不耐烦了,就把他撂在那儿,自己去看电视了。没想到,他竟然扶着墙慢慢地走了起来,尽管摔了好几次,有一次都摔哭了,但他还是继续练习。我被他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关掉电视,回到他身边护着他。
通过这件事,弟弟教会了我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他真是我的老师!
师:这段文字选择的材料怎样?
(师生探究,明确:“老师”不仅指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人,还指某一方面值得学习的人。小作者不落俗套,选择弟弟学溜冰对“我”的教育意义来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新颖的?
(明确:材料与众不同、不落俗套)
师:怎样才能发现新颖的材料?
(明确:选材时要分析、比较,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避免千人一面)
(小结:选择新颖的材料,才能吸引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依法训练,完善习作
师:下面,请大家继续写。假如对前面的文字不满意,也可以进行修改。注意要选取有价值的素材,然后,我们来展示一下。时间7分钟左右。 (生动笔写,师巡视)
四、 佳作展示,师生点评
五、 回归文本,全面认识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素材是有价值的?请浏览课本第210页的内容,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明确:围绕中心、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才是有价值的素材)
六、 总结归纳
七、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 关注起点,尊重学情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如果让我说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教学时预先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常以自身的经验来估计学情,往往导致偏差。这节作文课上,我先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200字的小文章,自己在学生间巡视,了解学生选材的实际情况,由此入手诊断病因,对症下药。
二、 充分预设,先写后教
充分的预设是上好课的前提。生活中,哪些材料是有价值的呢?围绕中心、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都是有价值的。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时,我关注现场,先写后教,根据学生选材的情况确定了三个教学内容,即选材要具体、典型、新颖。这样,教学时针对性就更强。
三、 下水示范,做出样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能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生态作文理论指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材料选择要典型,是本节作文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课堂上,我呈现了下水文,然后让学生讨论。教师做出示范,学生自然印象深刻。
四、 巩固习得,二次写作
生态作文理论指出:没有写作训练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成功的作文课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会了多少。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后,为了巩固学习所得,我让学生进行了二次写作,即对第一次写的文字进行修改、加工,这实际上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整节课,从学生的现场作文开始,到评价二次作文结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实在。
当然,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作文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现场作文的使用还不够充分,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还有待增强。带着种种遗憾,我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