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切割法”巧助三视图还原几何体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ptx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视图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学生对于三视图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空间想象力不足,导致如何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具体的、直观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视图;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罗宇军,中学高级教师。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2019B144)
  数学学科独有的形式化抽象特征,如精深的数学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多变的几何位置关系等,往往由于教与学手段的限制而令人 “望而却步”。运用学科软件进行数学教学,能改变 “重形式定义,轻意象表征”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从整合走向融合,需要建立图形图像、符号表达与数值处理间的多元表征联系,需要严谨、精确和形式化的数学活动过程描述,需要构建与数学研究相适应的、丰富的探索性认知环境[1]。
  三视图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也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开始。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三视图,到了高中阶段加以学习,其对于三视图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空间想象力不足,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全国Ⅰ卷,理12)如图1,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A.62B.6C.42D.4
  图1
  这道题目是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Ⅰ卷选择题的第12题,难度不低。笔者在一次测试中发现,所教的高三年级其中一个班66人中只有7人做对,这一结果让笔者感到非常震惊,于是找了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由于空间想象力不足,无法还原出原来的几何体。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通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玲珑画板的3D和“任意切割”功能,根据三视图的特点,总结出用“三维切割法”还原三视图。
  二、实验过程
  1.实验前测
  笔者充分利用课堂派软件互动性功能进行了实验前测。课前呈现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Ⅰ卷选择题第12题,并给学生3分钟时间独立完成,然后利用手机进入课堂派平台进行提交。教师在课堂派平台上进行统计发现,35人的实验样本中只有3人答对,说明学生对该题的解题能力尚有欠缺。由此,笔者设置本节课的问题情境:三视图如何还原几何体?
  2.教学过程
  根据三视图的定义,三视图的形成主要是由三束不同方向的光照射形成的。笔者制作了如图2~4的动画图形,展示三視图的形成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不仅理解了三视图,而且也理解了为什么三视图是这样排列的。与此同时也带给我们解决问题的灵感:三个维度的面围成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是不是就可以以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作为“基础几何体”,把“三个方向照射”类比为“三个方向切割”,即“三维切割法”还原三视图。
  研究发现,既然三视图的形成主要是由三束不同方向的光照射形成的,要得到满足条件的几何体,必须是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全部满足才可以,下文以问题1为例进行说明。
  问题1:如图5,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直观图的最大面是什么形状?
  步骤一:构造基础几何体(如图6),然后利用玲珑画板按照图7的位置进行切割(正面切割),得到几何体(如图8-a)。此时,可以使用系统的“三视图”功能进行验证,发现其中的正视图和原来的吻合(如图8-b)。
  步骤二:在步骤一得到的几何体(如图9)基础上,再按照图10的位置进行切割(侧面切割),得到几何体(如图11-a)。此时,可以使用系统的“三视图”功能进行验证,发现其中的正视图与侧视图和原来的都吻合(如图11-b)。
  步骤三:在步骤二得到的几何体(如图12)基础上,再按照图13的位置进行切割(俯面切割),得到几何体(如图14-a)。此时,可以使用系统的“三视图”功能进行验证,发现其中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和原来的全部吻合(如图14-b)。由此可知,所探求的几何体就是图14-b中的透视图,从而轻松解决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问题。
  虽然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比较轻松地解决了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问题,也清晰地展示了还原的全过程,但是,在学生没有电脑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教学呢?通过课题组的讨论与探索,笔者发现可以让学生通过用铅笔画图,然后用橡皮擦实现模拟“三维切割法”完成上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用橡皮擦模拟切割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巡堂进行个别指导。随后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2:如图15,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且该几何体的体积是3,则正视图中x的值是()
  A.2B.92C.32D.3
  学生利用手机通过课堂派软件提交答案。发现学生通过用橡皮擦模拟切割的方法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教师通过玲珑画板帮助学生进行验证(如图16~17),还可以通过课堂派软件反馈的信息,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实验后测
  由学生独立解决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发现少数学生在“第二维切割”时存在困难(由于正视图三角形中间有一条线,直接切割并不能得到所需正视图)。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否打乱顺序进行切割,即能否先切割出俯视图。最后,教师进行实验加以验证(如图18~20),发现同样能够还原几何体。
  此时学生虽然知道了几何体的形状,但是其中的线面与基础几何体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很清楚,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几何体恢复”功能,进行下面的操作。
  步骤四:先把所得到的几何体更换颜色(主要目的是要区别于切割出来的其他几何体)(如图21),然后利用玲珑画板的“平移复原”功能,得到原来的基础几何体(如图22)。和之前不一样的是,三视图还原出来的几何体与基础几何体的关系已经非常清楚地反映在图形中,此时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实验结果分析
  对于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笔者用课堂派软件统计了35名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答题情况,统计结果如图23。
  根据数据表明,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充分说明了通过实验,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运用“三维切割法”还原三视图的方法。
  统计结果见表1。
  由此看出,“三维切割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能力。
  四、结语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将教学难点简化,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具体的、直观的图文或者试听材料,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化繁为简、由浅入深、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派软件使用了手机进行技术融合,由于学生的自控力不足,笔者建议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本文把实验过程和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教师参照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将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勇.用与不用不一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63-65.
  [2]张守杰.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法的五大优势[J]. 考试周刊,2018(6):95.
其他文献
【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重要意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尤为必要。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儿童礼育中“童蒙养正”的独特价值。桂林卓然小学以践行“心之礼、行之礼、事之礼”为礼育内容,通过探索多位一体的礼育实施途径,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期刊
【摘 要】 HPM视角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新知—应用提升—数学文化—课堂小结”为主线,通过介绍笛卡尔的“普遍数学”设想,发现和提出以下问题。几何对象与代数对象如何互相转化;如何采用描点法,重构式地再现数学家笛卡尔、费马、沃利斯等探索平面坐标系的过程,实现从单轴数轴到双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渡,揭示数学史的知识之谐、探究之乐、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德育之效的多
期刊
【摘 要】高考不仅为高校选拔合格人才,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功能尤为明显。研究者通过评析梳理2019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对2020年的高考作文复习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复习;立德树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应以语篇为单位,通过渗透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引导学生有效获取和传达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提升语用能力。综合视野下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信息获取和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输出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课堂;输出方式;多元化  现阶段译林版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两个课时。
期刊
【摘要】单元教学既是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实施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基本教学理念。整体关联性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研究者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依据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运用类比的方法,对“直线的法向量、点法式方程及其应用”的高考复习课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深度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教学;深度教学;深度学习;联系的观点;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张国
期刊
编者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应地,课程内容中也增加了主题语境与语篇类型两个板块,旨在通过课程内容的六个方面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不仅是高中阶段,小学和初中阶段也加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由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组织的“学习进阶视域下初中生英语文化品格素养提升的课例研究” 课题,致力于通过主题语境与语篇类型的教学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期刊
【摘要】绘制诗歌思维导图,通过梳理诗歌内容确定主干分支,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词句解读的基础上,明确关键词,以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感悟意象意境,细化导图内容,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诗歌情感,完善认知,以落实文化理解与传承。思维导图在古代诗歌教学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思维导图;核心素养;诗歌教学  【作者简介】龚玉华,
期刊
【摘 要】本真数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研究状态和教育追求。它追求的是数学教学的“本”和“真”——研究儿童与学科的“本”以及教与学的“真”二者的协调统一,在儿童真实学习需求与知识建构、学科知识的真实体验与发展中,将课程作为载体、课堂作为空间,在关注学科知识、思维、素养提升的同时,促进儿童生命个体臻美发展。  【关键词】本真数学;知识本质;儿童本位;融合        在全科教育成为一个新的教育热
期刊
【摘要】《俗世奇人》作为一部文学上的社会风俗画,所写之人性格迥异,所叙之事妙趣横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使用“以篇达类”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篇文章的教授带动整本书阅读,做到融会贯通,实现由这一篇走向另一篇,乃至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圈点批注;以篇达类;能力迁移;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刘洪亮,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整本书阅读”教学已经从倡议阶段向具体实施阶段迈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能力较弱,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猜角色、读目录、品情节、聊作者四个方式,让学生在趣味的互动活动中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许燕平,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教师。  一直以来,语文学习以单篇和短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