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特点。
方法:对46例异位阑尾炎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手术与抗菌药物治疗并行,4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6例,阑尾切除并腹腔引流24例,仅行腹腔引流术6例。
结论:异位阑尾炎明确诊断者,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未明确诊断者应动态观察病情。术后要及时切口换药,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尽可能避免切口感染。
关键词:异位阑尾炎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切口感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4.405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53-02
异位阑尾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该症不易诊断,常误诊为异位所在部位的器官炎性疾病。由于位置的变异,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多变,在术前常不易确诊,而造成手术失误。因此,尽早明确诊断异位阑尾炎患者,并尽快合理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异位阑尾炎46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计46例,年龄9~50岁,平均(24.12±3.48)岁,男30例,女16例。其中高位阑尾炎8例,腹膜外位阑尾炎14例,浆膜下阑尾炎8例,左腹部阑尾炎4例,盆位阑尾炎12例。明确诊断距发病时间小于2天者12例,超过5天者24例。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有转移性腹痛32例,其中转移至右下腹18例,左下腹4例,其它部位8例。有固定压痛点46例。腹痛向右肩背部放射4例,腹痛向会阴部放射2例。发热40例,恶心、呕吐30例,血尿16例,尿频、尿急、尿痛12例,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12例。
1.3术前诊断情况。术前诊断为异位阑尾炎14例,占30%。腹痛待查有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异位阑尾炎14例,占30%。误诊为其它疾病18例,占40%,其中误诊为泌尿系结石8例,误诊为急性肠炎4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胃穿孔、附件炎各2例。
2结果
2.1治疗方法。手术与抗菌药物治疗并行。
2.2治疗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6例,阑尾切除并腹腔引流24例,仅行腹腔引流术6例。住院8~17天,平均10天。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2例,腹腔残余脓肿4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切口裂开2例,均为明确诊断距发病时间超过5天的患者。
3讨论
3.1各类异位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3.1.1高位阑尾炎。是指阑尾位于脐水平线以上位置,本组8例,占17.4%。主要表现右上腹腹膜炎症状、体征。本组中有4例诊误,患者腹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临床表现酷似胆囊炎和胃十二指肠穿孔。分析原因系高位阑尾炎症波及胆囊及十二指肠。我们认为:此类患者应及时行肝胆B超和腹部立位片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3.1.2左腹部阑尾炎。是指阑尾位于左髂窝或左侧腹腔中。本组4例,占8.7%,均误诊。患者表现为转移性左下腹痛,查体左下腹有固定压痛,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在当地误诊为急性肠炎。分析原因系异位阑尾炎的炎症刺激直肠和乙状结肠所致。曾有文献报道有右位心及内脏全反位;本组2例左位阑尾炎患者术中证实为肠旋转不良,盲肠位于左下腹,但心脏仍在左位。另2例为移动盲肠,在左下腹找到病变的阑尾。
3.1.3盆位阑尾。是指阑尾根部的位置在髂前上棘水平线以下的盆腔内,本组12例,占26.1%。表现为下腹隐痛,压痛点位置偏低,腹肌紧张不明显。本组2例疼痛向会阴部放射,6例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4例患者分别误诊为附件炎和泌尿系结石。我们认为:如此误诊主要是痛点位于体内相关脏器位置而导致接诊者的判断误差,如能及时与妇科、泌尿科联系会诊,则可以避免误诊。
3.1.4浆膜下阑尾。是指位于回盲部组织内,大多位于盲肠壁浆肌层内,本组8例,占17.4%。凡术中沿结肠带会合处找不到阑尾,应想到此种异位可能。触摸盲肠浆肌层下是否有条索状物,并切开探查,如发现病变的阑尾应将其切除。本组中有2例系浆膜下微小阑尾,直径约0.4cm,长约1.5cm,切除病变后,患者症状、体征很快消失,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随访3年无右下腹痛。
3.1.5腹膜外位阑尾。是指阑尾位于壁层腹膜外,本组14例,占30.4%。阑尾固定在腹后壁上,由于缺乏浆膜,炎症易扩散。又因位置较深,且后腹膜对痛觉不敏感,表现为右下腹压痛深在,腰大肌试验(+)。本组中8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其中6例误诊为泌尿系结石。分析原因系腹膜外位阑尾炎症刺激输尿管所致。我们认为:此类患者应及时行X线和B超检查,当症状和体征与诊断不完全相符时,应考虑腹膜外位阑尾可能。
3.2处理方法。异位阑尾炎明确诊断者,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未明确诊断者应动态观察病情。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中毒症状加重,明显腹膜炎体征应积极行剖腹探查,本组中14例是积极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异位阑尾炎。术后根据术中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持续时间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文献报告异位阑尾炎切口感染率高达25%,本组切口感染12例,切口感染率高达26%,因此术后要及时切口换药,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尽可能避免切口感染。鼓励术后早期活动,对防止肠粘连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手术的关键是术中如何找到阑尾。寻找方法:沿升结肠的前纵肌向下追踪,在腹中部和盆腔的阑尾都可以找到。如盲肠在腹膜后,沿此方向切开腹膜,寻找阑尾。详细的探查不能发现升结肠时,结合体征在右侧,应考虑盲肠未降阑尾异位在肝下。有时找到回盲部仍找不到阑尾,此时要考虑浆膜下阑尾可能。总之,术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异位阑尾的可能性,及时的诊断和手术是减少异位阑尾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岩,曾海,李岩.异位阑尾炎13例临床诊疗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24卷第4期
[2]唐曾贵,章根友.异位阑尾炎临床诊疗体会.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第23卷第12期
[3]江建军,周正直.异位阑尾炎106例临床分析.河北医药,2011年第11期
方法:对46例异位阑尾炎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手术与抗菌药物治疗并行,4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6例,阑尾切除并腹腔引流24例,仅行腹腔引流术6例。
结论:异位阑尾炎明确诊断者,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未明确诊断者应动态观察病情。术后要及时切口换药,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尽可能避免切口感染。
关键词:异位阑尾炎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切口感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4.405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53-02
异位阑尾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该症不易诊断,常误诊为异位所在部位的器官炎性疾病。由于位置的变异,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多变,在术前常不易确诊,而造成手术失误。因此,尽早明确诊断异位阑尾炎患者,并尽快合理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异位阑尾炎46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计46例,年龄9~50岁,平均(24.12±3.48)岁,男30例,女16例。其中高位阑尾炎8例,腹膜外位阑尾炎14例,浆膜下阑尾炎8例,左腹部阑尾炎4例,盆位阑尾炎12例。明确诊断距发病时间小于2天者12例,超过5天者24例。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有转移性腹痛32例,其中转移至右下腹18例,左下腹4例,其它部位8例。有固定压痛点46例。腹痛向右肩背部放射4例,腹痛向会阴部放射2例。发热40例,恶心、呕吐30例,血尿16例,尿频、尿急、尿痛12例,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12例。
1.3术前诊断情况。术前诊断为异位阑尾炎14例,占30%。腹痛待查有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异位阑尾炎14例,占30%。误诊为其它疾病18例,占40%,其中误诊为泌尿系结石8例,误诊为急性肠炎4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胃穿孔、附件炎各2例。
2结果
2.1治疗方法。手术与抗菌药物治疗并行。
2.2治疗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6例,阑尾切除并腹腔引流24例,仅行腹腔引流术6例。住院8~17天,平均10天。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2例,腹腔残余脓肿4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切口裂开2例,均为明确诊断距发病时间超过5天的患者。
3讨论
3.1各类异位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3.1.1高位阑尾炎。是指阑尾位于脐水平线以上位置,本组8例,占17.4%。主要表现右上腹腹膜炎症状、体征。本组中有4例诊误,患者腹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临床表现酷似胆囊炎和胃十二指肠穿孔。分析原因系高位阑尾炎症波及胆囊及十二指肠。我们认为:此类患者应及时行肝胆B超和腹部立位片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3.1.2左腹部阑尾炎。是指阑尾位于左髂窝或左侧腹腔中。本组4例,占8.7%,均误诊。患者表现为转移性左下腹痛,查体左下腹有固定压痛,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在当地误诊为急性肠炎。分析原因系异位阑尾炎的炎症刺激直肠和乙状结肠所致。曾有文献报道有右位心及内脏全反位;本组2例左位阑尾炎患者术中证实为肠旋转不良,盲肠位于左下腹,但心脏仍在左位。另2例为移动盲肠,在左下腹找到病变的阑尾。
3.1.3盆位阑尾。是指阑尾根部的位置在髂前上棘水平线以下的盆腔内,本组12例,占26.1%。表现为下腹隐痛,压痛点位置偏低,腹肌紧张不明显。本组2例疼痛向会阴部放射,6例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4例患者分别误诊为附件炎和泌尿系结石。我们认为:如此误诊主要是痛点位于体内相关脏器位置而导致接诊者的判断误差,如能及时与妇科、泌尿科联系会诊,则可以避免误诊。
3.1.4浆膜下阑尾。是指位于回盲部组织内,大多位于盲肠壁浆肌层内,本组8例,占17.4%。凡术中沿结肠带会合处找不到阑尾,应想到此种异位可能。触摸盲肠浆肌层下是否有条索状物,并切开探查,如发现病变的阑尾应将其切除。本组中有2例系浆膜下微小阑尾,直径约0.4cm,长约1.5cm,切除病变后,患者症状、体征很快消失,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随访3年无右下腹痛。
3.1.5腹膜外位阑尾。是指阑尾位于壁层腹膜外,本组14例,占30.4%。阑尾固定在腹后壁上,由于缺乏浆膜,炎症易扩散。又因位置较深,且后腹膜对痛觉不敏感,表现为右下腹压痛深在,腰大肌试验(+)。本组中8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其中6例误诊为泌尿系结石。分析原因系腹膜外位阑尾炎症刺激输尿管所致。我们认为:此类患者应及时行X线和B超检查,当症状和体征与诊断不完全相符时,应考虑腹膜外位阑尾可能。
3.2处理方法。异位阑尾炎明确诊断者,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未明确诊断者应动态观察病情。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中毒症状加重,明显腹膜炎体征应积极行剖腹探查,本组中14例是积极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异位阑尾炎。术后根据术中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持续时间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文献报告异位阑尾炎切口感染率高达25%,本组切口感染12例,切口感染率高达26%,因此术后要及时切口换药,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尽可能避免切口感染。鼓励术后早期活动,对防止肠粘连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手术的关键是术中如何找到阑尾。寻找方法:沿升结肠的前纵肌向下追踪,在腹中部和盆腔的阑尾都可以找到。如盲肠在腹膜后,沿此方向切开腹膜,寻找阑尾。详细的探查不能发现升结肠时,结合体征在右侧,应考虑盲肠未降阑尾异位在肝下。有时找到回盲部仍找不到阑尾,此时要考虑浆膜下阑尾可能。总之,术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异位阑尾的可能性,及时的诊断和手术是减少异位阑尾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岩,曾海,李岩.异位阑尾炎13例临床诊疗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24卷第4期
[2]唐曾贵,章根友.异位阑尾炎临床诊疗体会.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第23卷第12期
[3]江建军,周正直.异位阑尾炎106例临床分析.河北医药,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