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研读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课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在不同时间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散文的开头可谓独具匠心,它先从“木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以及相看两不厌的游人”写起,总体上给我们读者一个“周庄很美”的初步印象,这就为下文记叙自己三次游览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作好了应有的铺垫。
接下来,作家按照自己三次游览周庄的时间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为我们记叙了他的所见所感——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周庄“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呈现出“水墨画”的朦胧色;“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周庄则“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具有“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颜色;第三次“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周庄“彩灯”闪烁,“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而当小舟划到古镇尽头的时候,周庄更是一再地突现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神奇色彩……
周庄不仅有着美丽的色彩,也有着美妙的声音:木橹搅动周庄之水发出来的有节奏的“啪啪”声;小鸟飞过头顶时欢快的“啾啾”声;初春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而温暖春夜坐船夜游时又听到了“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的“一阵音乐声”;还有礼花“盛开”时发出的“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以及“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等。天籁人籁,众多声音恰到好处地交汇在一起,让我们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古镇周庄任何季节、任何时侯都能感受到的音乐的美感。
周庄还有着盎然的情趣:在作家的眼里,游览周庄惟一不缺少的便是“诗意”——“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丽的周庄才引得作家三次对它进行“拜访”,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情趣:第一次——“我”眼中的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我”则欣赏到“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更是观赏到了一幅绚丽缤纷的动态美景画。
读完《周庄水韵》,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而我们也分明地感受到了古镇周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设计
读完这篇美感十足的文章,我觉得教学不能像以往一样分析结构,分析修辞,将文章 的美感分析得荡然无存。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展示两幅周庄图片,简介周庄,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二、听录音、感受周庄韵味。
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周庄的总印象和三次游周庄所看到的、听到的美。
三、欣赏图片,感受周庄与众不同的美。
我特意选了自己在丽江和湘西凤凰拍的一些照片播放(这让学生很感兴趣),还选了周庄、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让学生感受周庄与众不同的美。教师可补充解说:对比的“丽江”与“周庄”——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如果说凤凰的沱江如同母亲一般温厚,那么周庄则是柔情的少女。如果说威尼斯体现了“水城”的富丽堂皇;那么 ,周庄则体现了“水乡”的朴素清纯。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
四、展示播放文中描绘周庄的四幅画面,再次听读课文,同时布置“听读”任务。
播放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完成表格作业,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时间、观察角度、景物特点和详略安排。
※你心中的周庄是怎样的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描绘自己心中的周庄。
教学感想
说实在的,在过去的现代散文教学中,我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近一年多来,我县轰轰烈烈开展了课改,强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快乐留给学生”。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语文教学而言:“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也就界定为一种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因此,在《周庄水
韵》的教学设计中,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所刷新和改进。这篇课文的教学令我较为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个:
1、以画导入,营造气氛好。
本文本来就是一篇文字美、景物美、意境美的散文。为了切合这个“美”字,我从优美的画面入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被周庄的美吸引且陶醉,并在美的享受中对周庄的有关建筑风貌有了深刻印象。
2、朗读指导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引了方向。
在学生朗读前,我要求学生把握好本文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节奏停顿,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韵味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3、教学目标一完成得较为理想。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了周庄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时,我从本文的整体脉络(总分结构)入手,让学生把探讨的重点放在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的描写上,并布置学生完成表格作业,使学生对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时间、观察角度、景物特点和详略安排了然于心。
4、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如诗如画的山水风貌。
学完本文,阅完学生的作业“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我想学生完全感受到了周庄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和我一样充满了对周庄的无限向往。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梦幻一般的周庄,什么时候我才能走近你呢?”
美文如此教,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享受;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享受;难道你不觉得吗?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课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在不同时间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散文的开头可谓独具匠心,它先从“木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以及相看两不厌的游人”写起,总体上给我们读者一个“周庄很美”的初步印象,这就为下文记叙自己三次游览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作好了应有的铺垫。
接下来,作家按照自己三次游览周庄的时间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为我们记叙了他的所见所感——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周庄“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呈现出“水墨画”的朦胧色;“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周庄则“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具有“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颜色;第三次“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周庄“彩灯”闪烁,“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而当小舟划到古镇尽头的时候,周庄更是一再地突现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神奇色彩……
周庄不仅有着美丽的色彩,也有着美妙的声音:木橹搅动周庄之水发出来的有节奏的“啪啪”声;小鸟飞过头顶时欢快的“啾啾”声;初春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而温暖春夜坐船夜游时又听到了“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的“一阵音乐声”;还有礼花“盛开”时发出的“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以及“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等。天籁人籁,众多声音恰到好处地交汇在一起,让我们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古镇周庄任何季节、任何时侯都能感受到的音乐的美感。
周庄还有着盎然的情趣:在作家的眼里,游览周庄惟一不缺少的便是“诗意”——“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丽的周庄才引得作家三次对它进行“拜访”,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情趣:第一次——“我”眼中的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我”则欣赏到“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更是观赏到了一幅绚丽缤纷的动态美景画。
读完《周庄水韵》,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而我们也分明地感受到了古镇周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设计
读完这篇美感十足的文章,我觉得教学不能像以往一样分析结构,分析修辞,将文章 的美感分析得荡然无存。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展示两幅周庄图片,简介周庄,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二、听录音、感受周庄韵味。
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周庄的总印象和三次游周庄所看到的、听到的美。
三、欣赏图片,感受周庄与众不同的美。
我特意选了自己在丽江和湘西凤凰拍的一些照片播放(这让学生很感兴趣),还选了周庄、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让学生感受周庄与众不同的美。教师可补充解说:对比的“丽江”与“周庄”——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如果说凤凰的沱江如同母亲一般温厚,那么周庄则是柔情的少女。如果说威尼斯体现了“水城”的富丽堂皇;那么 ,周庄则体现了“水乡”的朴素清纯。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
四、展示播放文中描绘周庄的四幅画面,再次听读课文,同时布置“听读”任务。
播放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完成表格作业,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时间、观察角度、景物特点和详略安排。
※你心中的周庄是怎样的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描绘自己心中的周庄。
教学感想
说实在的,在过去的现代散文教学中,我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近一年多来,我县轰轰烈烈开展了课改,强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快乐留给学生”。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语文教学而言:“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也就界定为一种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因此,在《周庄水
韵》的教学设计中,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所刷新和改进。这篇课文的教学令我较为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个:
1、以画导入,营造气氛好。
本文本来就是一篇文字美、景物美、意境美的散文。为了切合这个“美”字,我从优美的画面入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被周庄的美吸引且陶醉,并在美的享受中对周庄的有关建筑风貌有了深刻印象。
2、朗读指导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引了方向。
在学生朗读前,我要求学生把握好本文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节奏停顿,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韵味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3、教学目标一完成得较为理想。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了周庄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时,我从本文的整体脉络(总分结构)入手,让学生把探讨的重点放在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的描写上,并布置学生完成表格作业,使学生对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时间、观察角度、景物特点和详略安排了然于心。
4、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如诗如画的山水风貌。
学完本文,阅完学生的作业“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我想学生完全感受到了周庄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和我一样充满了对周庄的无限向往。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梦幻一般的周庄,什么时候我才能走近你呢?”
美文如此教,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享受;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享受;难道你不觉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