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andt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兴趣培养、文段鉴赏、阅读积累、习惯养成这四个方面,探索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 深情诵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培养语感、陶冶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地诵读美文,读出文意,读出文情,读出文境。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我就利用图片、音乐等,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匆匆》一文时,通过范读、齐读、个别读、领读、对读等方式,让学生深情诵读,用心感受,体验语言文字之美。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有效提升思维品质
  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阅读、思考、讨论,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走在大街上,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形,你会对种花的人说什么?”让学生紧扣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体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境界。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各式各样的优美词句来赞美种花的人,从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信息资源
  语文教材内容集人文社会、自然风貌、人性情感之美于一身,优质信息含量大。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深入地展示语文文本中所包含的优质人文信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幫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例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深情朗读、角色体验、情感想象、交流感受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和异国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熏陶。
  三、 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1. 课前布置阅读任务。给学生布置阅读课外书籍的课前任务,让他们搜集好词好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前,让学生积累描写花的句子、诗句、词语等;在学习《怀念母亲》前,让他们搜集积累热爱祖国的名言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2. 课后推荐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开展课外阅读分享交流会。通过这种做法,能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激发学生潜心阅读、品味名著的兴趣。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后,我开展了“与鲁滨逊一起去漂流”读书活动,提出了若干阅读要求:(1)了解作者及写作的背景;(2)与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片段;(3)用几句话评价鲁滨逊;(4)摘抄作品中给人启示的句子。在阅读分享活动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走进作品,回顾读法——交流阅读这部作品的方法;(2)了解作者,感知内容——交流作者和作品的写作背景;(3)品味细节,评价人物——播放视频,交流印象深刻的片段,给鲁滨逊致颁奖词;(4)品读名言,升华情感——用漂流瓶的方式交流读书收获。这次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语文学习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一环。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尽其所能地培养学生查阅字典、收集信息、朗读课文、说话交流、写字作文等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例如,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动书”,养成做批注、大胆质疑的好习惯;设“美文本”,让学生摘抄名著中的好词好句,养成自觉积累语言文字的好习惯;设“金钥匙本”,让学生养成记录读写知识的好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学生会逐渐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诵读、赏析文本,体验、交流阅读收获,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2018年4月10日,新一轮(2018-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启动仪式暨主持人培训动员会在广州召开  要产生影响,必先有建构;要产生重要影响,必先有核心建构。  有建构,才能有影响。走进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被选为主持人,与他们各自专业上的建树密不可分,比如本刊3至6期“建构与影响”系列专题访谈中的6位名教师与6位名校(园)长,他
期刊
佛山剪纸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它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校开设了《佛山文化》校本课程,既符合时代对民族精神文化教育的需求,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传统美学的认识,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下是《佛山文化》五年级第11课《民间技艺》课例。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佛山本土三种最
期刊
孔维波  孔维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韶关市首期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国培”优秀辅导教师,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科指导专家。现为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副校长。他致力于通过教学反思催生高效课堂研究,曾6次参加“南粤名师大讲堂”活动,执教示范课。  记 者:孔老师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工作室成立至今,形成了哪些属于自己的特点?  孔维波:好的。我们工作室的建设有两个特点。
期刊
石湾是南国陶都,之前我任教的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是广东省陶艺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学生深受学校陶文化的熏陶,喜欢陶艺。立足班级发展,我班提炼出以陶韵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挖掘陶品、树立人品”,开设富有陶艺特色的班级活动课程,让学生在陶艺创作中张扬个性,在赏陶、玩陶、研陶中,融陶艺家“坚毅沉着、勤劳刻苦、真诚互助、实干创新”的品格和陶品“朴实、能屈能伸、千锤百炼”的特质于学生品格,促使班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等,最终都将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需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不仅决定着
期刊
不少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对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误解,认为教育科学研究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他们没有时间、条件、能力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阐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误区,理清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关系,在阐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优越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路径。一、问题缘起: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困惑  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
期刊
一所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它的每一处环境、每一个角落,都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陶冶着教师和学生高雅的情操。我校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办学特色是行远教育,普及国学,以培养品行端正、才思敏捷、体艺双馨,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学生。为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学校的国学特色,推进“寻根·厚德·睿智·健体”的课题探究。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平凡、普通而又细致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期刊
近年来,在学校文化引领下,我致力于语文“善智课堂”研究。所谓“善智课堂”,即是让每一堂课围绕核心内容设计一个“主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通过“五个环节”(即“善读质疑”“善思解疑”“善品共享”“善悟入情”“善用生智”)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下面,以《难忘的八个字》课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落实这五个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