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减负增效”的背景下,40分钟的课改效益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形成每位教师需要处置的难题,《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所以,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学生 “先学”的方法,能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
关键词:预习 先学后教 科学方法 有效
“先学后教”的“学”包含:一是超前性。“先学”顾名思义就是“预习”之意。“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的模式变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先学强调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独立获得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潜质和基础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进度不一,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性。新课改的实施以来,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有效性都以“先学后教”为典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深入了解学生,树立正确“先学后教”的预习观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和培养班集体的基础和前提。老师深入了解班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情况,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力量,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整体活动水平等等,对学生有了定向了解之后,创设并分配不同等级的预习条件,激发学生预习的需要和兴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预习观。
二、把握科学方法,明确“先学”的作用
学生的“预习”,对教师的“后教”,给予了轻松的课堂,不仅减轻教师教学的难点,还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性。
1.预习让“教”变为“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要让“教”变为“学”,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指导和基本的“学”条件,就能在学生的效率当中体现出“先学后教”的科学方法。俗话说得好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2.预习使“被动者”变为“主动者”
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中国也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创设环境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关键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首先,在所有的自学能力中,阅读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自学能力。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教材开始,逐步提高。创造学生阅读的机会,促使学生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其次,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提高课堂效益也是很有帮助的。
3.预习让“零认知”变为“有所知”
预习有利于发现自己对新知识上的“零认知”变为“有所知”,预习后听课,既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变成听课的“绊脚石”。对教师所要教授的新知识有一个认知准备,才能在听课过程中更能高效率的跟得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
总之,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学科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大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三、教师科学引导学生的“先学”
首先,教师研究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寻找最佳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因人而异,比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课前随机抽同学做题目等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预习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另外,教學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必须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明确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素质化。当然,在“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每一步都要遵循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只要教师科学把握好学生的“先学”,教师的“后教”才会如鱼得水的顺利开展。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中,就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路标”,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
总之,在“先学后教”的实践过程中,在学习他人经验中,我们要联系自己的课堂,不断地反思、实践,及时总结,再实践,借鉴经验,推敲出有效的最佳的科学方法,及时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把“先学后教”切切实实地做下去。
关键词:预习 先学后教 科学方法 有效
“先学后教”的“学”包含:一是超前性。“先学”顾名思义就是“预习”之意。“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的模式变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先学强调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独立获得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潜质和基础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进度不一,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性。新课改的实施以来,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有效性都以“先学后教”为典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深入了解学生,树立正确“先学后教”的预习观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和培养班集体的基础和前提。老师深入了解班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情况,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力量,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整体活动水平等等,对学生有了定向了解之后,创设并分配不同等级的预习条件,激发学生预习的需要和兴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预习观。
二、把握科学方法,明确“先学”的作用
学生的“预习”,对教师的“后教”,给予了轻松的课堂,不仅减轻教师教学的难点,还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性。
1.预习让“教”变为“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要让“教”变为“学”,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指导和基本的“学”条件,就能在学生的效率当中体现出“先学后教”的科学方法。俗话说得好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2.预习使“被动者”变为“主动者”
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中国也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创设环境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关键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首先,在所有的自学能力中,阅读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自学能力。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教材开始,逐步提高。创造学生阅读的机会,促使学生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其次,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提高课堂效益也是很有帮助的。
3.预习让“零认知”变为“有所知”
预习有利于发现自己对新知识上的“零认知”变为“有所知”,预习后听课,既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变成听课的“绊脚石”。对教师所要教授的新知识有一个认知准备,才能在听课过程中更能高效率的跟得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
总之,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学科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大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三、教师科学引导学生的“先学”
首先,教师研究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寻找最佳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因人而异,比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课前随机抽同学做题目等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预习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另外,教學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必须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明确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素质化。当然,在“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每一步都要遵循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只要教师科学把握好学生的“先学”,教师的“后教”才会如鱼得水的顺利开展。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中,就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路标”,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
总之,在“先学后教”的实践过程中,在学习他人经验中,我们要联系自己的课堂,不断地反思、实践,及时总结,再实践,借鉴经验,推敲出有效的最佳的科学方法,及时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把“先学后教”切切实实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