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做过数百场教育教学讲座,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和《教育的觉醒》等。
不管你信不信,早晚有一天,教育会变成这样——
我们的课堂,喜欢起哄,一会模式,一会范式。眼下又风起云涌了数百种教学形态,什么幸福课堂、美妙课堂、生本课堂、高效课堂,等等等等,每个有点名气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某某课堂。如果没有自己的课堂,就好像会淹没,就没面子。别人先叫了什么课堂以后,就像取名字,后面的人又不愿意照搬别人,因此,现在有款有识的课堂名称就有四五百个。每个人的课堂不求重复,包括名称、套路、途径、做法等,因此也被人称为教学的势力范围,教学割据,教学山头。拉个什么词语和课堂结合起来,就成了自己的课堂,就成了个人的专利,就变为课堂风格和特色。真有那么多不同,真有那么多变化?课堂成了万花筒,被转得眼花缭乱。不是刻意反对形态,真的是有了提炼,有了个性,未尝不可。但仅仅是徒有虚名,那就是沽名钓誉。
早晚有一天,名词和形容词会被用光的,说不定砖头也会和课堂结合起来的,叫做砖头课堂。
我们的教育用完了所有的诗词名句来教育学生读书,本来的文学解读成了专职的教育解读,整个一部古代诗歌史快被一些人弄成了一部读书教育史了。我们太能转圜,太能为我所用。扯上扯不上,都扯。庖丁眼里都是解牛,商人眼里都是金子,教育者眼里都是训条。古代用完了,用现代的,现代用完了,用外国的,真的用完了,就用假的,因此还十分荒唐地编造了什么哈佛图书馆的读书训诫。老师们用,家长用,长官用,百姓也用。所有的人教育孩子用的几近是相同的句子、语气和方式。其实,像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有什么用?谁还在乎颜如玉,很多人根本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和同性结婚。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钱为何物,只知道没钱就去ATM机上取。本来诗情画意的诗句,诸如蓦然回首,青青园中葵,等等,结果都被用来做教育孩子读书的训词。
早晚有一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会被大人们用来和不爱读书的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就叫你去放牛羊”。
我们每天睡觉都睡在床上,除了天当房、地当床的先进,除了吟诵着“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酒鬼,床一直是供人睡觉的,有着很单纯的功能。古往今来,很多器物不仅形态,就是在作用上都发生变化了,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原来的面目。壶,本来喝水的,但现在紫砂壶基本上是把玩和流转赚钱的了,喝水的功能几乎消失。驴,一直是用来拉磨的,现在是为了制成阿胶,卸磨杀驴这个成语迟早会消失的。但床一直被睡着,因此床也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太大变化。顶多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睡法,至于床,也只有在高低、宽窄、大小上不同,都一般依然是四条腿、一个面、一个框。可是,床越来越对孩子们苛刻了,他们睡在上边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人在以很高尚的理由比如为了什么崛起而不睡觉之类,剥夺了孩子们必要的睡眠。
早晚有一天,孩子们看见床,会豁然开朗,原来床是可以睡的。
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洞晓生命的意义,从小到大,从家到校,叫他们知道你是谁,为了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各种资源、各种文本,有生命的意义教育基地,有《生命的意义》的教学文本,有生命的意义鲜活个案。有正面的楷模,有反面的典型。有理论的阐释,有实践的验证。而究竟教育者是否知道生命的意义与否,似乎并不重要。就像很多人不相信什么主义而叫别人相信,很多人不怎么爱国却叫别人精忠。其实生命的意义,很难看清,一直在追寻中。生命的意义,也无需看得太清,追寻中的生命才有魅力,才有意义。丰厚的生命很难看清,更没有完结和结论的时候。简单的生命,也无需看得太清,朴素和粗线条里同样蕴藏着难解的堂奥。生命中一直呈现的是未知的,才引诱人们一直不能看破,不能看厌。圣人说,五十知天命,为什么叫我们五岁的孩子就知道真谛呢?
早晚有一天,许多弄清楚的人,会认为生命不过如此,看破红尘,剃度出家,或者生命本来如此,看厌人生,了却了自己。
我们的许多专家,已经变成了砖家。但他们还没罢手,还在继续向深度建构。尽管专家名声已经不好了,有人被喊做专家后,就迎击别人说,你是专家,你一家都是专家,你祖宗八代全是专家。也难怪,很多词语都在如今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快速地由褒变贬了。可专家究竟又是怎么了?先是忽悠别人,饱囊自己。接下去是精神诱导,置换角色。再下去就是人鬼两面,自我两分。既然是专家,智商肯定高于一般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糊涂,而是别有用心。叫别人的孩子读职业学校,自己的孩子读贵族学校。叫别人的孩子在国内爱国,自己的孩子到国外“吃苦”。叫别人的孩子好好接受素质教育,而自己的孩子去直面应试。讲话内外有别,白天黑夜不同。说的做的不一,别人自己迥异。更可怕的是一天之内朝三暮四,一个话题前后相悖。一会世上无难事,是要肯登攀,一会蜀道难,難于上青天。
早晚有一天,砖家会人格分裂,精神异常。要记住,精神病院里,都几乎是高智商者。
这一天,已有端倪。当然,我们不希望教育走向某些极端,但也许只有走到极端,走到尽头的时候才会真正反转过来。我们不希望出现那一天,但那一天势必会来。
不管你信不信,早晚有一天,教育会变成这样——
我们的课堂,喜欢起哄,一会模式,一会范式。眼下又风起云涌了数百种教学形态,什么幸福课堂、美妙课堂、生本课堂、高效课堂,等等等等,每个有点名气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某某课堂。如果没有自己的课堂,就好像会淹没,就没面子。别人先叫了什么课堂以后,就像取名字,后面的人又不愿意照搬别人,因此,现在有款有识的课堂名称就有四五百个。每个人的课堂不求重复,包括名称、套路、途径、做法等,因此也被人称为教学的势力范围,教学割据,教学山头。拉个什么词语和课堂结合起来,就成了自己的课堂,就成了个人的专利,就变为课堂风格和特色。真有那么多不同,真有那么多变化?课堂成了万花筒,被转得眼花缭乱。不是刻意反对形态,真的是有了提炼,有了个性,未尝不可。但仅仅是徒有虚名,那就是沽名钓誉。
早晚有一天,名词和形容词会被用光的,说不定砖头也会和课堂结合起来的,叫做砖头课堂。
我们的教育用完了所有的诗词名句来教育学生读书,本来的文学解读成了专职的教育解读,整个一部古代诗歌史快被一些人弄成了一部读书教育史了。我们太能转圜,太能为我所用。扯上扯不上,都扯。庖丁眼里都是解牛,商人眼里都是金子,教育者眼里都是训条。古代用完了,用现代的,现代用完了,用外国的,真的用完了,就用假的,因此还十分荒唐地编造了什么哈佛图书馆的读书训诫。老师们用,家长用,长官用,百姓也用。所有的人教育孩子用的几近是相同的句子、语气和方式。其实,像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有什么用?谁还在乎颜如玉,很多人根本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和同性结婚。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钱为何物,只知道没钱就去ATM机上取。本来诗情画意的诗句,诸如蓦然回首,青青园中葵,等等,结果都被用来做教育孩子读书的训词。
早晚有一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会被大人们用来和不爱读书的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就叫你去放牛羊”。
我们每天睡觉都睡在床上,除了天当房、地当床的先进,除了吟诵着“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酒鬼,床一直是供人睡觉的,有着很单纯的功能。古往今来,很多器物不仅形态,就是在作用上都发生变化了,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原来的面目。壶,本来喝水的,但现在紫砂壶基本上是把玩和流转赚钱的了,喝水的功能几乎消失。驴,一直是用来拉磨的,现在是为了制成阿胶,卸磨杀驴这个成语迟早会消失的。但床一直被睡着,因此床也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太大变化。顶多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睡法,至于床,也只有在高低、宽窄、大小上不同,都一般依然是四条腿、一个面、一个框。可是,床越来越对孩子们苛刻了,他们睡在上边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人在以很高尚的理由比如为了什么崛起而不睡觉之类,剥夺了孩子们必要的睡眠。
早晚有一天,孩子们看见床,会豁然开朗,原来床是可以睡的。
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洞晓生命的意义,从小到大,从家到校,叫他们知道你是谁,为了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各种资源、各种文本,有生命的意义教育基地,有《生命的意义》的教学文本,有生命的意义鲜活个案。有正面的楷模,有反面的典型。有理论的阐释,有实践的验证。而究竟教育者是否知道生命的意义与否,似乎并不重要。就像很多人不相信什么主义而叫别人相信,很多人不怎么爱国却叫别人精忠。其实生命的意义,很难看清,一直在追寻中。生命的意义,也无需看得太清,追寻中的生命才有魅力,才有意义。丰厚的生命很难看清,更没有完结和结论的时候。简单的生命,也无需看得太清,朴素和粗线条里同样蕴藏着难解的堂奥。生命中一直呈现的是未知的,才引诱人们一直不能看破,不能看厌。圣人说,五十知天命,为什么叫我们五岁的孩子就知道真谛呢?
早晚有一天,许多弄清楚的人,会认为生命不过如此,看破红尘,剃度出家,或者生命本来如此,看厌人生,了却了自己。
我们的许多专家,已经变成了砖家。但他们还没罢手,还在继续向深度建构。尽管专家名声已经不好了,有人被喊做专家后,就迎击别人说,你是专家,你一家都是专家,你祖宗八代全是专家。也难怪,很多词语都在如今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快速地由褒变贬了。可专家究竟又是怎么了?先是忽悠别人,饱囊自己。接下去是精神诱导,置换角色。再下去就是人鬼两面,自我两分。既然是专家,智商肯定高于一般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糊涂,而是别有用心。叫别人的孩子读职业学校,自己的孩子读贵族学校。叫别人的孩子在国内爱国,自己的孩子到国外“吃苦”。叫别人的孩子好好接受素质教育,而自己的孩子去直面应试。讲话内外有别,白天黑夜不同。说的做的不一,别人自己迥异。更可怕的是一天之内朝三暮四,一个话题前后相悖。一会世上无难事,是要肯登攀,一会蜀道难,難于上青天。
早晚有一天,砖家会人格分裂,精神异常。要记住,精神病院里,都几乎是高智商者。
这一天,已有端倪。当然,我们不希望教育走向某些极端,但也许只有走到极端,走到尽头的时候才会真正反转过来。我们不希望出现那一天,但那一天势必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