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莫定基础。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而且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方式。
一、启发诱导,促进小学生内在思维活动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我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先引出课题后,就让孩子观察主题图,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小花、小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小朋友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从而小组展开讨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探究式教学活动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对迎合当前的教改潮流,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帮助。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
二、公式、法则教学,重在推导过程的探究
公式、法则在解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理解深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自如、灵活处理。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分析——假设——推断——归纳——检验——演绎的探究过程,往往可使学生深刻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进行的:课前给每个学生准备好长分别是2厘米、3厘米、4厘米,宽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3个长方形,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和若干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上课伊始,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面积单位和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或图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拿出教师给学生准备的4个图形,分组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1)估一估: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图形的面积;(2)摆一摆:用所选的面积单位摆一摆,求出图形的面积;(3)填一填:将结果依次记录在统计表中;(4)想一想: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这几个步骤,让学生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再由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在评价中鼓励学生树立探究志向
数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并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我们应该突破长期以来在各种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教师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应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
四、激励评价是探究学习的延展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学生的解题是否正确及学生课堂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表现等。在更多情况下,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长期以来由教师“裁判”,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在教学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加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如:①你觉得在活动中表现怎样?心里是怎么想的?②你现在可以来判断一下,自己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③你觉得自己这种证明能让别人信服吗?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对他人的评价:他说的你能听位吗?他说的正确的在什么地方?不正确的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不够完整?你认为该怎么办呢?……这样,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点拨、启迪、调控评价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
参考文献:
[1]林彩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 考试周刊,2010年5月
[2]黄 艳.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6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莫定基础。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而且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方式。
一、启发诱导,促进小学生内在思维活动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我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先引出课题后,就让孩子观察主题图,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小花、小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小朋友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从而小组展开讨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探究式教学活动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对迎合当前的教改潮流,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帮助。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
二、公式、法则教学,重在推导过程的探究
公式、法则在解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理解深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自如、灵活处理。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分析——假设——推断——归纳——检验——演绎的探究过程,往往可使学生深刻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进行的:课前给每个学生准备好长分别是2厘米、3厘米、4厘米,宽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3个长方形,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和若干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上课伊始,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面积单位和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或图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拿出教师给学生准备的4个图形,分组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1)估一估: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图形的面积;(2)摆一摆:用所选的面积单位摆一摆,求出图形的面积;(3)填一填:将结果依次记录在统计表中;(4)想一想: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这几个步骤,让学生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再由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在评价中鼓励学生树立探究志向
数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并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我们应该突破长期以来在各种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教师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应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
四、激励评价是探究学习的延展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学生的解题是否正确及学生课堂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表现等。在更多情况下,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长期以来由教师“裁判”,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在教学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加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如:①你觉得在活动中表现怎样?心里是怎么想的?②你现在可以来判断一下,自己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③你觉得自己这种证明能让别人信服吗?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对他人的评价:他说的你能听位吗?他说的正确的在什么地方?不正确的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不够完整?你认为该怎么办呢?……这样,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点拨、启迪、调控评价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
参考文献:
[1]林彩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 考试周刊,2010年5月
[2]黄 艳.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