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育是国家民族工作的一部分,事关国家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和谐。目前综合性高校因为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少,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育工作不够重视,针对性不够强,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在系统性理念下,高校要将少数民族学生培育工作看作一个动态的、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各要素存在问题,明确各要素的职能定位,给出建议措施,实现系统的有序发展,即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针对性、高质量、实效性的培育。
关键词:系统理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系统理论是系统理论的分支,是系统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
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1]。本文采用教育系统理念,结合综合性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了实践性研究。
为了解山东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课题组于2017年10月在全校范围内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设计民族类别、信仰情况、学习情况、生活适应情况、思政教育认知情况等17个问题。充分考虑样本的专业性质与年级分配,在5个学院4个年级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1份,回收率95.7%,有效率100%。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我校2014级至2017级共有来自28个少数民族的765名学生,分布于学校17个学院。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共有藏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彝族等22个民族的学生作答,其中土家族、水族、彝族、纳西族、仡佬族、独龙族、瑶族、黎族、穿青族9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其他13个民族有部分学生有民族信仰,民族与宗教没有必然关联,民族类别与地域有着很强的关联性。
(二)普通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认知情况及态度
通过对20名普通学生的随机访谈了解到,普通学生(访谈20名学生态度及其了解到的身边学生态度)对少数民族学生持友好态度,但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了解甚少,也表示乐意多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交往。在生活与学习中偶尔会出现因民族差别引起的认识与行为冲突,但这20名学生均表示乐于相互理解包容,一同解决问题。
(三)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行特点
1.学习、生活、交际感知情况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9.45%的少数民族学生感觉与学生的交往有一定难度,90.55%的学生表示能正常交往,81.48%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能很好地适应山东的天气,73.96%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很喜欢并能适应学校餐厅的口味,89.36%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能很好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20.49%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不能理解教师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76.23%的学生表示能理解一部分,3.28%的学生表示完全能理解;85.71%的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74.4%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50%的学生课余时间选择和自己相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22.22%的学生也和其他民族的学生一起。
综上,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适应情况较好,态度积极,但偏向与本民族学生交往,课堂教师带口音的普通话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
2.学校培育氛围感知情况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7.04%的少数民族学生遇到过排斥少数民族的情况,10.8%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受到过汉族学生的不恰当议论;99.48%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能来山东农业大学上大学表示满意,82.47%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方式满意,其他不满意的原因是认为操行检查过于严苛;59.91%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感受到了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40.09%的學生表示一般情况没有特别。
综上,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及学校管理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歧视、排斥少数民族的情况;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度不够,只有半数的少数民族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与温暖。
(四)了解学校目前的少数民族学生培育措施
1.学校层面的培育概况
在职能归属方面,少数民族工作是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与思想引领与其他学生一同由学工处负责。具体来说,学校学工处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统计、思想状况调研、日常管理、资助帮扶等工作。在特色工作开展方面,学校三个校区共有6个学生餐厅,菜系丰富,个别窗口有专门标识的清真食品,北校区餐厅有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就餐区,其他餐厅未作明显区分;少数民学生住宿也未作区分,按照统一办法划分宿舍;目前学校没有开展少数民族专题文化活动,但每年有4~5场的少数民族专题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目前各校区没有固定的少数民族学生活动场所。
2.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思政教育的反馈
调研显示,85.92%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形式多样、生动,表示很喜欢,11.08%的学生认为形式单一,效果一般。少数民族学生给出的建议依次是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能参与的、主题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通过增设少数民族餐厅窗口、寝室按民族分配、提升宿舍条件等具体措施满族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需求。综上,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的思政教育总体比较满意,但从具体建议上看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学校的少数民族工作没有贴合实际,对少数民族学生关注不够,相关活动太少。另外,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反映学校的操行管理标准严苛,无意义活动太多,占用了个人时间。
1.政策普及度不够
通过调研发现,多数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普通学生对民族政策的了解度不够,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工作的不充分、不到位,甚至出现汉族学生因民族区别排斥、轻视、非议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对国家与学校的少数民族福利政策不理解。
2.特色工作开展不足
特色工作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身份开展的有别于普通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调研中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反映在饮食、住宿、交往、学习中有诸多不适应,更有少数民族学生直接指出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近半数的学生觉得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没有特别的政策与照顾。自2015年起,学校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计划,目前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数较2014年增加了将近50%,少数民学生已经成为我校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3.第一课堂忽略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差异
调研中发现,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专业教师常常忽视少数民族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尤其是个别教师使用带有方言的普通话或不使用普通话,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如听“天书”,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出现学业焦虑。
4.第二课堂缺少少数民族学生展示的平台
在调研中,少数民族集中反映思政教育活动数量多但不符合学生口味,甚至觉得个人时间被占用,建議学校开展教育主题鲜明、具有民族特色的、能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活动。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学生第二课堂作为促进民族交流融合、展示学生风采、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并没有体现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针对性。
1.转变观念意识,加强政策宣传学习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高校少数民族工作虽然是国家民族工作的一小部分,但也要紧跟党和国家步伐,在思政工作中,在第一、第二课堂及时向学生传达相关文件精神,普及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增强普通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尊重意识,避免排斥、歧视、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出现。
2.调整教学设计,提升第一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一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专业教师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与学习特性,提升第一课堂教学实效性,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帮扶倾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置“小课堂”来实现,即为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及其他学生开设小课堂,专门进行教学设计、教材选配、专业辅导,弥补大课堂部分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跟不上节奏”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专门的设计维持与经费支持是这一措施施行的关键因素。
3.立足多元文化,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第二课堂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信仰文化开展特色文化的活动,吸引少数民族学生参与进来,展示个人才艺,展示民族特色,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在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中,实现对少数民族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实现各民族学生的交汇、融合。活动的设计以多元文化观为引领,开阔视野,丰富形式,贴近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细化特色工作,营造尊重团结氛围
增设少数民族饮食窗口,提供少数民族特色餐食;改善部分宿舍条件、增加学习资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学习设立固定场所;在资助工作中体现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关注,坚持“物质济困”与“精神脱贫”并重、“保障性资助”与“发展性资助”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建立起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心理辅导和就业资助为补充的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立体化资助体系[2]。
[1]夏长虹.结合系统理论进行管理学基础整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1).
[2]张小诗,任 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发展性资助策略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
关键词:系统理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教育系统理论概述
教育系统理论是系统理论的分支,是系统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
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1]。本文采用教育系统理念,结合综合性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了实践性研究。
二、基于调研的综合性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现状分析
为了解山东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课题组于2017年10月在全校范围内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设计民族类别、信仰情况、学习情况、生活适应情况、思政教育认知情况等17个问题。充分考虑样本的专业性质与年级分配,在5个学院4个年级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1份,回收率95.7%,有效率100%。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我校2014级至2017级共有来自28个少数民族的765名学生,分布于学校17个学院。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共有藏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彝族等22个民族的学生作答,其中土家族、水族、彝族、纳西族、仡佬族、独龙族、瑶族、黎族、穿青族9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其他13个民族有部分学生有民族信仰,民族与宗教没有必然关联,民族类别与地域有着很强的关联性。
(二)普通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认知情况及态度
通过对20名普通学生的随机访谈了解到,普通学生(访谈20名学生态度及其了解到的身边学生态度)对少数民族学生持友好态度,但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了解甚少,也表示乐意多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交往。在生活与学习中偶尔会出现因民族差别引起的认识与行为冲突,但这20名学生均表示乐于相互理解包容,一同解决问题。
(三)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行特点
1.学习、生活、交际感知情况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9.45%的少数民族学生感觉与学生的交往有一定难度,90.55%的学生表示能正常交往,81.48%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能很好地适应山东的天气,73.96%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很喜欢并能适应学校餐厅的口味,89.36%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能很好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20.49%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不能理解教师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76.23%的学生表示能理解一部分,3.28%的学生表示完全能理解;85.71%的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74.4%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50%的学生课余时间选择和自己相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22.22%的学生也和其他民族的学生一起。
综上,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适应情况较好,态度积极,但偏向与本民族学生交往,课堂教师带口音的普通话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
2.学校培育氛围感知情况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7.04%的少数民族学生遇到过排斥少数民族的情况,10.8%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受到过汉族学生的不恰当议论;99.48%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能来山东农业大学上大学表示满意,82.47%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方式满意,其他不满意的原因是认为操行检查过于严苛;59.91%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感受到了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40.09%的學生表示一般情况没有特别。
综上,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及学校管理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歧视、排斥少数民族的情况;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度不够,只有半数的少数民族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与温暖。
(四)了解学校目前的少数民族学生培育措施
1.学校层面的培育概况
在职能归属方面,少数民族工作是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与思想引领与其他学生一同由学工处负责。具体来说,学校学工处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统计、思想状况调研、日常管理、资助帮扶等工作。在特色工作开展方面,学校三个校区共有6个学生餐厅,菜系丰富,个别窗口有专门标识的清真食品,北校区餐厅有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就餐区,其他餐厅未作明显区分;少数民学生住宿也未作区分,按照统一办法划分宿舍;目前学校没有开展少数民族专题文化活动,但每年有4~5场的少数民族专题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目前各校区没有固定的少数民族学生活动场所。
2.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思政教育的反馈
调研显示,85.92%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形式多样、生动,表示很喜欢,11.08%的学生认为形式单一,效果一般。少数民族学生给出的建议依次是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能参与的、主题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通过增设少数民族餐厅窗口、寝室按民族分配、提升宿舍条件等具体措施满族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需求。综上,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的思政教育总体比较满意,但从具体建议上看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学校的少数民族工作没有贴合实际,对少数民族学生关注不够,相关活动太少。另外,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反映学校的操行管理标准严苛,无意义活动太多,占用了个人时间。
三、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政策普及度不够
通过调研发现,多数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普通学生对民族政策的了解度不够,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工作的不充分、不到位,甚至出现汉族学生因民族区别排斥、轻视、非议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对国家与学校的少数民族福利政策不理解。
2.特色工作开展不足
特色工作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身份开展的有别于普通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调研中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反映在饮食、住宿、交往、学习中有诸多不适应,更有少数民族学生直接指出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近半数的学生觉得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没有特别的政策与照顾。自2015年起,学校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计划,目前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数较2014年增加了将近50%,少数民学生已经成为我校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3.第一课堂忽略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差异
调研中发现,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专业教师常常忽视少数民族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尤其是个别教师使用带有方言的普通话或不使用普通话,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如听“天书”,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出现学业焦虑。
4.第二课堂缺少少数民族学生展示的平台
在调研中,少数民族集中反映思政教育活动数量多但不符合学生口味,甚至觉得个人时间被占用,建議学校开展教育主题鲜明、具有民族特色的、能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活动。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学生第二课堂作为促进民族交流融合、展示学生风采、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并没有体现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针对性。
四、系统性理论指导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培育措施
1.转变观念意识,加强政策宣传学习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高校少数民族工作虽然是国家民族工作的一小部分,但也要紧跟党和国家步伐,在思政工作中,在第一、第二课堂及时向学生传达相关文件精神,普及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增强普通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尊重意识,避免排斥、歧视、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出现。
2.调整教学设计,提升第一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一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专业教师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与学习特性,提升第一课堂教学实效性,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帮扶倾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置“小课堂”来实现,即为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及其他学生开设小课堂,专门进行教学设计、教材选配、专业辅导,弥补大课堂部分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跟不上节奏”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专门的设计维持与经费支持是这一措施施行的关键因素。
3.立足多元文化,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第二课堂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信仰文化开展特色文化的活动,吸引少数民族学生参与进来,展示个人才艺,展示民族特色,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在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中,实现对少数民族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实现各民族学生的交汇、融合。活动的设计以多元文化观为引领,开阔视野,丰富形式,贴近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细化特色工作,营造尊重团结氛围
增设少数民族饮食窗口,提供少数民族特色餐食;改善部分宿舍条件、增加学习资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学习设立固定场所;在资助工作中体现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关注,坚持“物质济困”与“精神脱贫”并重、“保障性资助”与“发展性资助”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建立起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心理辅导和就业资助为补充的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立体化资助体系[2]。
参考文献:
[1]夏长虹.结合系统理论进行管理学基础整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1).
[2]张小诗,任 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发展性资助策略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