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徽雕文化是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目前对于这项非遗的现代化传承记录探究以文字和图像为主,能够通过艺术展示的手段来系统化呈现徽雕的历史及当下文化价值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实践,该文根据其文化的特质进行针对性的展示方法研究,使其更能够系统地为参观者所理解,也为其它非遗文化的展示提供借鉴性参考。
关键词:徽雕 展示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018-01
1 婺源徽雕文化的展示对象
徽雕文化发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是古徽州重要的工艺美术精粹。婺源原属于古徽州的一个县,解放后在行政区域上划归江西,但是其风俗习惯文化基础都是与徽州文化一脉相承的,其著名的“婺源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也是徽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具有典型的代表性。2009年婺源著名的雕刻大师俞有桂被文化部授予徽州三雕(婺源三雕)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国家对于徽雕文化遗产保护的极大认可与重视。此次非遗的实验性记录研究就以传承人所在的传承基地建设一个700m2的徽雕艺术馆为突破口,对于这项文化的展示内容是需要进行前期的详细策划,雕刻品的陈设是此次展示最为重要的展品,通过与“非遗”大师俞有桂的调研交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其展品主要确定在根雕艺术品、木雕家具、古建筑的砖雕石雕装饰部件三个主要方面。徽雕主要是依附于建筑装饰和徽州家具而存在,经过装饰性的发展之后产生了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根雕、木雕艺术品体系。在图片和文字展示方面主要是关于徽雕文化的发展历程简介、雕刻技艺简介、材料的展示介绍及最近几年这项“非遗”行业所获得的传承性发展与创新四个方面来进行。但是要将这些作品、图片及文字合理地植根于地域性的浓缩空间中,并与空间融为一体来使观众感受到沉淀的历史文化氛围是需要仔细推敲斟酌的事情。最好的方法便是从与当地环境、文化的类型学建构着手,来寻找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符号,这样设计出来的空间就会与历史、环境与文脉产生某种天然的联系。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先进行广谱式的考察,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沟通,将婺源所有与徽雕有关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进行归档研究。通过资料及现场调研分析得出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主要有:江湾古村落群及萧江宗祠、非遗传承人的故乡汪口村、婺源步行街、婺源景观桥、沱川理坑为代表的徽州古建筑群、当地著名的自然景观油菜花及月亮湾等。其文化符号中有完全传统遗留的徽雕艺术,有与现代地域发展结合而创新的徽雕艺术,还有哺育徽雕艺术的基础性自然环境代表,就完全能够有机地串联成一个能够反映非遗传承基地发展现状的背景资源。
2 展示氛围的营造与展示方法
2.1 利用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手段进行非遗文化的多媒体展示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互动投影视频,其主要内容是关于讲述徽雕的发展历程、华龙徽雕非遗基地的发展历程、已研发成功的代表性项目和作品以及相关史料典籍的数据库链接等。参观者可以根据触动触摸屏进行选择性点击,与此相链接的是一个完整的徽雕多媒体资源库平台建设,其中包括这个展馆所容纳不下的所有徽雕艺术品的基本背景资料及相关数据、相关的影像视频资料以及个性化定制的选择服务等。展厅中的部分展品比如龙椅采用360度旋转的动态展示,配合其背景的虚拟展示墙面产生一种虚实结合的幻影空间效果展示。对于前期调研过程中所发掘的文化符号也要进行科技化的展示融合,比如由该基地所完成的景观桥、萧江宗祠、步行街等大型项目以微缩模型的形式加以展示,其周围的场景以现实中的周围的活动场景作为动态背景进行影像投射,使其更具备真实性和趣味性。
2.2 注重在展示过程中的互动体验性
在参观的过程中使部分家具类展品可以与参观者产生互动体验关系,参观者可以亲身的坐在或者躺在相关的座椅及木床上进行舒适性体验。在参观完木雕艺术品的时候可以在展厅的雕刻体验区自己动手雕刻一些相对简单的小艺术品作为纪念,让更多的人感觉到这项艺术的博大精深及保护发展的重要性。又比如在进行古建门头砖雕的展示时就会出现两种思路,一种是将收集回来的古建零件在展厅的某一入口处进行重新的拼接组合,复原其原来的面貌,而另一种思路是用等比例的图片或投影将这个门头的原始样貌展现在墙上,然后在图像旁边的墙上以人视线的范围内为基准安装玻璃展示盒,将零部件展示其中,零部件的盒子用发光的灯线指引在图像中的原始位置,这样的展示效果显然就更加具有体验性,因为一般平时人们只能看到高高在上的门头,而以人视角来观察这些组件显然更加别具一格,令参观者印象深刻。
2.3 流线及空间排布的趣味性设计
在流线上由于整个展厅的空间面积并不大,只有700 m2,因此适当增加其室内的流线长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整个流线采用造园方法中的借景、对景等基本方法,使参观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任何视线都有相应的主展物品呈现其中。在铺地材质上也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在统柜和零散的展区就用PVC等反光适宜的材料来与整个叙述性“博物馆”展示的语言来表达徽雕的发展历史和静谧的艺术氛围,而在套件样板中则用青石板的铺地来还原真正徽派室内空间的特质,来展现最为现实的生活场景。在整个流线的设置中使叙述性“博物馆”展示方法与场景式样板空间相结合穿插,以避免其参观的乏味性,并且整个展示空间的光照也会不断的进行亮暗交替,来增强展示“过程中”的体验印象。
3 文化遗产空间化记录的后续设计研发保护
对于徽雕的艺术馆记录设计其实只是对于这项非遗保护的第一步,而要真正发掘这项非遗文化就必须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梳理规整,将其所有的价值性资料完整的记录下来,比如在后期可以进行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和徽雕的大型数字化虚拟博物馆设计,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更能够焕发出传统工艺的魅力价值,虚拟化的空间记录是当下人们更为方便且更容易接受的保护方式,可以结合徽雕文化和数字化虚拟展示的最新技术进行了原创性的研发运用,当完成对这项非遗的保护和展示两个方面工作之后便可以与市场商业接轨,建立“产学研“的互动平台自行运营体系,解决这项非遗事业后继无人的现状。由于目前非遗的此类数据库及虚拟展示平台系统大都是由政府出资运营维持,长此以往势必增加政府负担,并且不能够激活传统非遗的现代化应用,通过平台的搭建策划一种自行运营的模式,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满足平台的运作费用,使非文化遗产平台摆脱完全依赖政府的局面自行发展,这才是对于传统文化复兴、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创意产业的重要示范途径。
参考文献
[1] 冯节.展示设计[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3.
[2] 皮志伟,贾巧燕.徽州三雕[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徽雕 展示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018-01
1 婺源徽雕文化的展示对象
徽雕文化发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是古徽州重要的工艺美术精粹。婺源原属于古徽州的一个县,解放后在行政区域上划归江西,但是其风俗习惯文化基础都是与徽州文化一脉相承的,其著名的“婺源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也是徽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具有典型的代表性。2009年婺源著名的雕刻大师俞有桂被文化部授予徽州三雕(婺源三雕)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国家对于徽雕文化遗产保护的极大认可与重视。此次非遗的实验性记录研究就以传承人所在的传承基地建设一个700m2的徽雕艺术馆为突破口,对于这项文化的展示内容是需要进行前期的详细策划,雕刻品的陈设是此次展示最为重要的展品,通过与“非遗”大师俞有桂的调研交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其展品主要确定在根雕艺术品、木雕家具、古建筑的砖雕石雕装饰部件三个主要方面。徽雕主要是依附于建筑装饰和徽州家具而存在,经过装饰性的发展之后产生了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根雕、木雕艺术品体系。在图片和文字展示方面主要是关于徽雕文化的发展历程简介、雕刻技艺简介、材料的展示介绍及最近几年这项“非遗”行业所获得的传承性发展与创新四个方面来进行。但是要将这些作品、图片及文字合理地植根于地域性的浓缩空间中,并与空间融为一体来使观众感受到沉淀的历史文化氛围是需要仔细推敲斟酌的事情。最好的方法便是从与当地环境、文化的类型学建构着手,来寻找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符号,这样设计出来的空间就会与历史、环境与文脉产生某种天然的联系。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先进行广谱式的考察,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沟通,将婺源所有与徽雕有关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进行归档研究。通过资料及现场调研分析得出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主要有:江湾古村落群及萧江宗祠、非遗传承人的故乡汪口村、婺源步行街、婺源景观桥、沱川理坑为代表的徽州古建筑群、当地著名的自然景观油菜花及月亮湾等。其文化符号中有完全传统遗留的徽雕艺术,有与现代地域发展结合而创新的徽雕艺术,还有哺育徽雕艺术的基础性自然环境代表,就完全能够有机地串联成一个能够反映非遗传承基地发展现状的背景资源。
2 展示氛围的营造与展示方法
2.1 利用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手段进行非遗文化的多媒体展示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互动投影视频,其主要内容是关于讲述徽雕的发展历程、华龙徽雕非遗基地的发展历程、已研发成功的代表性项目和作品以及相关史料典籍的数据库链接等。参观者可以根据触动触摸屏进行选择性点击,与此相链接的是一个完整的徽雕多媒体资源库平台建设,其中包括这个展馆所容纳不下的所有徽雕艺术品的基本背景资料及相关数据、相关的影像视频资料以及个性化定制的选择服务等。展厅中的部分展品比如龙椅采用360度旋转的动态展示,配合其背景的虚拟展示墙面产生一种虚实结合的幻影空间效果展示。对于前期调研过程中所发掘的文化符号也要进行科技化的展示融合,比如由该基地所完成的景观桥、萧江宗祠、步行街等大型项目以微缩模型的形式加以展示,其周围的场景以现实中的周围的活动场景作为动态背景进行影像投射,使其更具备真实性和趣味性。
2.2 注重在展示过程中的互动体验性
在参观的过程中使部分家具类展品可以与参观者产生互动体验关系,参观者可以亲身的坐在或者躺在相关的座椅及木床上进行舒适性体验。在参观完木雕艺术品的时候可以在展厅的雕刻体验区自己动手雕刻一些相对简单的小艺术品作为纪念,让更多的人感觉到这项艺术的博大精深及保护发展的重要性。又比如在进行古建门头砖雕的展示时就会出现两种思路,一种是将收集回来的古建零件在展厅的某一入口处进行重新的拼接组合,复原其原来的面貌,而另一种思路是用等比例的图片或投影将这个门头的原始样貌展现在墙上,然后在图像旁边的墙上以人视线的范围内为基准安装玻璃展示盒,将零部件展示其中,零部件的盒子用发光的灯线指引在图像中的原始位置,这样的展示效果显然就更加具有体验性,因为一般平时人们只能看到高高在上的门头,而以人视角来观察这些组件显然更加别具一格,令参观者印象深刻。
2.3 流线及空间排布的趣味性设计
在流线上由于整个展厅的空间面积并不大,只有700 m2,因此适当增加其室内的流线长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整个流线采用造园方法中的借景、对景等基本方法,使参观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任何视线都有相应的主展物品呈现其中。在铺地材质上也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在统柜和零散的展区就用PVC等反光适宜的材料来与整个叙述性“博物馆”展示的语言来表达徽雕的发展历史和静谧的艺术氛围,而在套件样板中则用青石板的铺地来还原真正徽派室内空间的特质,来展现最为现实的生活场景。在整个流线的设置中使叙述性“博物馆”展示方法与场景式样板空间相结合穿插,以避免其参观的乏味性,并且整个展示空间的光照也会不断的进行亮暗交替,来增强展示“过程中”的体验印象。
3 文化遗产空间化记录的后续设计研发保护
对于徽雕的艺术馆记录设计其实只是对于这项非遗保护的第一步,而要真正发掘这项非遗文化就必须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梳理规整,将其所有的价值性资料完整的记录下来,比如在后期可以进行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和徽雕的大型数字化虚拟博物馆设计,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更能够焕发出传统工艺的魅力价值,虚拟化的空间记录是当下人们更为方便且更容易接受的保护方式,可以结合徽雕文化和数字化虚拟展示的最新技术进行了原创性的研发运用,当完成对这项非遗的保护和展示两个方面工作之后便可以与市场商业接轨,建立“产学研“的互动平台自行运营体系,解决这项非遗事业后继无人的现状。由于目前非遗的此类数据库及虚拟展示平台系统大都是由政府出资运营维持,长此以往势必增加政府负担,并且不能够激活传统非遗的现代化应用,通过平台的搭建策划一种自行运营的模式,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满足平台的运作费用,使非文化遗产平台摆脱完全依赖政府的局面自行发展,这才是对于传统文化复兴、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创意产业的重要示范途径。
参考文献
[1] 冯节.展示设计[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3.
[2] 皮志伟,贾巧燕.徽州三雕[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