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情动而辞发”。随情练文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认识生活,使他们拓宽视野,丰富感知,并在此基础上练习文字表达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我围绕这一做法。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当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观察、认识事物,使其在观察认识中提高情趣,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达到“为文始佳”的目的。
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电视、电影,督促学生养成收听广播的习惯,经常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喜爱的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先进模范人物,参加公益劳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改革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活力,让他们感到自己有许多话要急于告诉别人,这样学生的写作内容就丰富了。
二、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
首先,要训练学生在观察时力求仔细,要反复观察,直至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具体写下来,不能粗枝大叶,随心所欲。其次,要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在指导《我家的厨房》一题时,我着重让他们思考厨房与社会、厨房与自身的相互关系,有目的地从情感“库存”中提取,筛选加工整理。把练写的过程变为深化认识的过程。有的学生从自家厨房的三次变迁体察到十年的改革成果就在身边;有的从母亲起早睡晚操持厨事体会到母亲的可敬,领悟到子女的应尽之责;有的从厨具、炊具、餐具的现代化认识到生产处处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激发了求知欲;还有的从烧饭做菜的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乐趣。这样日长月久、耳濡目染,再加上他们的自己亲自实践,学生观察的兴趣日益浓厚,渐渐就成了他们的自学行动。
我要求他们经常写观察日记,每学期期末我都要搞一次“优秀观察日记”评比。平时,在批阅中发现好的观察日记,我都叫学生誊抄出来,并张贴在“见闻专栏”里交流。培养学生粗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小学生头脑简单、思想单纯,往往人云亦云,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析能力。为突破这个点,我对学生采用写“读书笔记”、“见闻随想”等训练形式,这样逐步督促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来写文章,使观察与分析这两种认识能力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养成学生的观察习惯,为从内容入手改革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三、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差,明明在他周围客观存在着许多写作的题材,学生就是缺乏发现的能力,不会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为此,我引导学生像小蜜蜂一样勤于采集,常采常新,多多积累。同时经常组织一些比赛,评奖活动,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把“生活采集,贵在坚持”这个概念,牢牢印在心中。
生活为人们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在孩子们的大千世界里更是无奇不有的。但孩子们总是对那些最适合自己性情爱好的、最能激起情绪变化的信息最感兴趣、最乐于接受。在这时候,他们往往又会担心,要是把这些事儿都写下来,老师看了会怎么样?因而不敢“动手采集”,怕登不上“文章”的大雅之堂。因此,我和学生“约法三章”,宣布了“三不一要”。“三不”即内容不论,你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篇幅不限,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形式不拘,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要”,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这一“约定”,使学生打消顾虑,解脱束缚,大为开心,真的像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飞舞在花丛中,忙于采集了。久而久之,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把写采集笔记看成是一种享受。有的学生还创造了“系列笔记”,自己确定一个专题,如《校园生活》、《家庭趣事》、《生活中的小科学》、《最新新闻》等等,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采集,最后几本汇合成一个专集。
责任编辑 王波
一、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当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观察、认识事物,使其在观察认识中提高情趣,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达到“为文始佳”的目的。
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电视、电影,督促学生养成收听广播的习惯,经常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喜爱的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先进模范人物,参加公益劳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改革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活力,让他们感到自己有许多话要急于告诉别人,这样学生的写作内容就丰富了。
二、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
首先,要训练学生在观察时力求仔细,要反复观察,直至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具体写下来,不能粗枝大叶,随心所欲。其次,要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在指导《我家的厨房》一题时,我着重让他们思考厨房与社会、厨房与自身的相互关系,有目的地从情感“库存”中提取,筛选加工整理。把练写的过程变为深化认识的过程。有的学生从自家厨房的三次变迁体察到十年的改革成果就在身边;有的从母亲起早睡晚操持厨事体会到母亲的可敬,领悟到子女的应尽之责;有的从厨具、炊具、餐具的现代化认识到生产处处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激发了求知欲;还有的从烧饭做菜的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乐趣。这样日长月久、耳濡目染,再加上他们的自己亲自实践,学生观察的兴趣日益浓厚,渐渐就成了他们的自学行动。
我要求他们经常写观察日记,每学期期末我都要搞一次“优秀观察日记”评比。平时,在批阅中发现好的观察日记,我都叫学生誊抄出来,并张贴在“见闻专栏”里交流。培养学生粗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小学生头脑简单、思想单纯,往往人云亦云,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析能力。为突破这个点,我对学生采用写“读书笔记”、“见闻随想”等训练形式,这样逐步督促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来写文章,使观察与分析这两种认识能力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养成学生的观察习惯,为从内容入手改革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三、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差,明明在他周围客观存在着许多写作的题材,学生就是缺乏发现的能力,不会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为此,我引导学生像小蜜蜂一样勤于采集,常采常新,多多积累。同时经常组织一些比赛,评奖活动,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把“生活采集,贵在坚持”这个概念,牢牢印在心中。
生活为人们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在孩子们的大千世界里更是无奇不有的。但孩子们总是对那些最适合自己性情爱好的、最能激起情绪变化的信息最感兴趣、最乐于接受。在这时候,他们往往又会担心,要是把这些事儿都写下来,老师看了会怎么样?因而不敢“动手采集”,怕登不上“文章”的大雅之堂。因此,我和学生“约法三章”,宣布了“三不一要”。“三不”即内容不论,你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篇幅不限,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形式不拘,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要”,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这一“约定”,使学生打消顾虑,解脱束缚,大为开心,真的像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飞舞在花丛中,忙于采集了。久而久之,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把写采集笔记看成是一种享受。有的学生还创造了“系列笔记”,自己确定一个专题,如《校园生活》、《家庭趣事》、《生活中的小科学》、《最新新闻》等等,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采集,最后几本汇合成一个专集。
责任编辑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