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级英语》教学中,最有难度的事情是将冗长的课文变成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课堂体验。《The Sad Young Men》是一篇史诗般的文章,需要运用到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的关照下,将教师从课堂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任务型、互动式的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级英语 课堂设计 The Sad Young Men
前言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三年级最重要、最有挑战性的课程。分为上下两册,共30篇文章,篇幅一般是基础英语的数倍。课文来源于名家名篇:有美国总统演讲、小说无删改节选、科学读本等等,内容丰富、选材广泛、语言风格不一、形式多样,富有养分。如何在课堂上处理这些语言材料,使课堂精彩动人而非拖沓冗长,变成教师一人的阵地,课堂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改革、如何改革、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达到培养的目标和任务都是《高级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与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历经对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M.C.Wittrock)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洪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构建主义在西方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理论。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发展性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主旨。教学过程的重心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是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四要素较传统的作用有了新的内容。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而教师在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担任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材由传授的内容变成了建构的对象,媒体则从教学的手段变成了认知的工具。
教师教授学生不是简单地呈现知识和灌输知识,而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如何解决相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的探索。建构主义主张,一要提供建构理解基础,二要留有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在教学中,首先要选择与学习者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教师要清楚明确角色的转换,在建构主义课题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辅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应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教师应该组织讨论与交流,引导意义建构从旧到新,从子任务到整体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如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The Sad Young Men》和它的意义建构
《The Sad Young Men》是《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五篇课文,向学生们呈现了一幅战后美国知识分子、美国社会的迷惘悲哀的情绪蔓延的社会背景图。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初,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从整个美国文学发展历程看,它是继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浪漫主义高潮和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现实主义高潮之后的第三个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新一代的青年对社会和世界产生了一种茫然的失望情绪,新的社会意识和人们思维的复杂化,加上欧洲大陆的“象征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新思想的直接影响,美国产生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 “悲哀的青年一代”与“迷惘的一代”是第所指的是同一群人,前者是司多特·菲茨杰拉德提出的,后者是格特鲁德·斯泰因对这样一代的称呼。作为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代美国作家的代名词,包括了很多二十世纪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司多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表人物,“爵士时代”的 “桂冠诗人”。他“既站在二十年代之中,又站在二十年代以外,描述了“迷惘一代”青年的雄心、成功、失败和痛苦。格特鲁德·斯泰因是“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启蒙导师,她在巴黎的寓所成为许多年轻画家、诗人和小说家聚居的地方。她的文艺理论对许多作家产生过影响。她在文学创作上敢于创新,小说风格别具一格。厄内斯特·海明威和多斯·帕索斯参加战地救护队,亲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关于战争的小说反映了士兵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幻想的破灭。托马斯·沃尔夫并没有参军作战.他的迷惘有其自身的特点,他的小说反映出一种孤立感和世纪末的病态和愤怒。
“迷惘的一代”作家自动流亡欧洲表现出一种逃避主义,可是后来他们又自发地回到了美国,他们或参与过战斗或远离战场,可是他们都对战争充满了厌恶。作者认为他们从未“lost”。故而,他们选取的题名是“悲哀的青年一代”而不是“迷惘的一代”。这篇课文犹如历史画卷,讲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参军热潮、人们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的摈弃、纵情寻乐、格林威治村的其时状况等,作为知识分子的美国作家,对这样的现象非常不满,侨居欧洲,却从未迷惘。
课文涉及丰富的文学知识、历史常识、美国和欧洲社会的文化传统,饱含了价值判定的命题。如果不让学生处于建构的中心地位,那么这些都变成了被动的灌输,枯燥无味,不知所以、难以理解。教师必须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布置任务,让学生尝试问题的解决。所以,就这篇课文需要我们拟定好若干主要问题,包括上文分析设计的文化历史问题,也包括遣词用句等语言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设计情感目标、重视照顾学生情感领域。
任务型、互动式教学的运用步骤
《The Sad Young Men》的课文教学设计从建构主义角度,可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知目标、二是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主要涉及语言要点,如文章中出现大量词,他们属于同一范畴却用法各异;长句的表达和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暗喻、明喻、换称等;使用了多个专有名词,如行善主义、犬儒主义、扶轮会、波西米亚、T型轿车、荷兰殖民风格建筑等,这些专有名词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哲学、工业发展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情感目标包含着尊重多元性、价值判定、相关性等方面。在这篇课文上,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对于当时流行的纵乐主义、波西米亚式的风格等方面进行价值的判定,既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的个体表现,同时要作为帮助者协助其完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两个目标体现在教学进程上是一致的,不可割裂进行。 教师方面的引导主要表现在:(1)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将班级按寝室分组,将文章分为几大板块,如近义词的辨析、语言风格分析、修辞手法、专有名词的解析、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等等,给出总的要求和任务,需要学生将总的任务分为几个子任务,这样学生就会面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各级知识技能。教师在此当中提供相关的文献指导、网络查询途径的介绍等。(2)讨论中将问题步步深化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为什么战争会造成这样的一个文化局面?为什么他们是悲哀的青年一代?为什么作者不选择“迷惘一代”这个题目?为什么他们最终会回归美国?他们对战争的厌恶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文章作者对他们的评价如何?等等。(3)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如文中从中年人的回忆和青年人对于上一辈的好奇开始,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反应的原因再到“悲哀的青年一代”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要求学生理出这个线索,分清楚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每段的用意和作用,寻找写说明的方式方法。其次,在情感引导上,将他们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如何看待纵情享乐?波西米亚式风格为何在主流价值观中不可取?
总之,建构主义课堂设计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既要注重任务型组织安排,又要在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中做好良性的互动,将外部控制减少,增强学生的内部控制,从控制者的位置退到协作者,帮助、引导学生达到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1]Aronson,e.,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级英语 课堂设计 The Sad Young Men
前言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三年级最重要、最有挑战性的课程。分为上下两册,共30篇文章,篇幅一般是基础英语的数倍。课文来源于名家名篇:有美国总统演讲、小说无删改节选、科学读本等等,内容丰富、选材广泛、语言风格不一、形式多样,富有养分。如何在课堂上处理这些语言材料,使课堂精彩动人而非拖沓冗长,变成教师一人的阵地,课堂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改革、如何改革、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达到培养的目标和任务都是《高级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与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历经对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M.C.Wittrock)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洪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构建主义在西方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理论。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发展性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主旨。教学过程的重心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是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四要素较传统的作用有了新的内容。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而教师在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担任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材由传授的内容变成了建构的对象,媒体则从教学的手段变成了认知的工具。
教师教授学生不是简单地呈现知识和灌输知识,而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如何解决相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的探索。建构主义主张,一要提供建构理解基础,二要留有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在教学中,首先要选择与学习者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教师要清楚明确角色的转换,在建构主义课题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辅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应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教师应该组织讨论与交流,引导意义建构从旧到新,从子任务到整体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如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The Sad Young Men》和它的意义建构
《The Sad Young Men》是《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五篇课文,向学生们呈现了一幅战后美国知识分子、美国社会的迷惘悲哀的情绪蔓延的社会背景图。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初,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从整个美国文学发展历程看,它是继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浪漫主义高潮和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现实主义高潮之后的第三个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新一代的青年对社会和世界产生了一种茫然的失望情绪,新的社会意识和人们思维的复杂化,加上欧洲大陆的“象征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新思想的直接影响,美国产生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 “悲哀的青年一代”与“迷惘的一代”是第所指的是同一群人,前者是司多特·菲茨杰拉德提出的,后者是格特鲁德·斯泰因对这样一代的称呼。作为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代美国作家的代名词,包括了很多二十世纪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司多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表人物,“爵士时代”的 “桂冠诗人”。他“既站在二十年代之中,又站在二十年代以外,描述了“迷惘一代”青年的雄心、成功、失败和痛苦。格特鲁德·斯泰因是“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启蒙导师,她在巴黎的寓所成为许多年轻画家、诗人和小说家聚居的地方。她的文艺理论对许多作家产生过影响。她在文学创作上敢于创新,小说风格别具一格。厄内斯特·海明威和多斯·帕索斯参加战地救护队,亲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关于战争的小说反映了士兵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幻想的破灭。托马斯·沃尔夫并没有参军作战.他的迷惘有其自身的特点,他的小说反映出一种孤立感和世纪末的病态和愤怒。
“迷惘的一代”作家自动流亡欧洲表现出一种逃避主义,可是后来他们又自发地回到了美国,他们或参与过战斗或远离战场,可是他们都对战争充满了厌恶。作者认为他们从未“lost”。故而,他们选取的题名是“悲哀的青年一代”而不是“迷惘的一代”。这篇课文犹如历史画卷,讲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参军热潮、人们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的摈弃、纵情寻乐、格林威治村的其时状况等,作为知识分子的美国作家,对这样的现象非常不满,侨居欧洲,却从未迷惘。
课文涉及丰富的文学知识、历史常识、美国和欧洲社会的文化传统,饱含了价值判定的命题。如果不让学生处于建构的中心地位,那么这些都变成了被动的灌输,枯燥无味,不知所以、难以理解。教师必须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布置任务,让学生尝试问题的解决。所以,就这篇课文需要我们拟定好若干主要问题,包括上文分析设计的文化历史问题,也包括遣词用句等语言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设计情感目标、重视照顾学生情感领域。
任务型、互动式教学的运用步骤
《The Sad Young Men》的课文教学设计从建构主义角度,可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知目标、二是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主要涉及语言要点,如文章中出现大量词,他们属于同一范畴却用法各异;长句的表达和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暗喻、明喻、换称等;使用了多个专有名词,如行善主义、犬儒主义、扶轮会、波西米亚、T型轿车、荷兰殖民风格建筑等,这些专有名词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哲学、工业发展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情感目标包含着尊重多元性、价值判定、相关性等方面。在这篇课文上,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对于当时流行的纵乐主义、波西米亚式的风格等方面进行价值的判定,既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的个体表现,同时要作为帮助者协助其完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两个目标体现在教学进程上是一致的,不可割裂进行。 教师方面的引导主要表现在:(1)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将班级按寝室分组,将文章分为几大板块,如近义词的辨析、语言风格分析、修辞手法、专有名词的解析、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等等,给出总的要求和任务,需要学生将总的任务分为几个子任务,这样学生就会面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各级知识技能。教师在此当中提供相关的文献指导、网络查询途径的介绍等。(2)讨论中将问题步步深化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为什么战争会造成这样的一个文化局面?为什么他们是悲哀的青年一代?为什么作者不选择“迷惘一代”这个题目?为什么他们最终会回归美国?他们对战争的厌恶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文章作者对他们的评价如何?等等。(3)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如文中从中年人的回忆和青年人对于上一辈的好奇开始,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反应的原因再到“悲哀的青年一代”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要求学生理出这个线索,分清楚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每段的用意和作用,寻找写说明的方式方法。其次,在情感引导上,将他们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如何看待纵情享乐?波西米亚式风格为何在主流价值观中不可取?
总之,建构主义课堂设计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既要注重任务型组织安排,又要在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中做好良性的互动,将外部控制减少,增强学生的内部控制,从控制者的位置退到协作者,帮助、引导学生达到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1]Arons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