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中职院校,这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班级,这是一堂被选中的系部公开课,这是一名有着五年教龄会计教师,这是一群即将实习的学生。
每学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开展一次公开课,并从中推选一名教师开系部公开课,这次有幸又被选中,而且准备时间只有一周时间,甚是让我紧张。一接到消息,我就通知该班学生,好好预习,作为财会的三年级学生已经是久经战场了,听到这消息反倒是很坦荡。按照教学计划,我这堂课应该是《管理会计 第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 第一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一课时---《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我也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述】
课前,同学们纷纷在教室里扎堆聊天,后面是一排齐刷刷的塑料小凳,没过多久陆续来了好几个老师,但都是数学教研组的成员,因为系部公开课都是教研组之间参插互听,相互点评。随着,所有教师的到场,在场的学生开始安静起来,后面则是黑压压的一排老师,这阵势着实让人有点“毛骨悚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
上课铃响了,为了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也为了活跃气氛,我创设了一个小情境:“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借一样东西。”这时,学生一脸茫然:老师公开课还忘记带东西了?于是,我顺势说道:“哪位同学有很薄很薄的纸张呢?”大家纷纷往抽屉搜索,“草稿纸可以吗?”“餐巾纸”…“请这位同学把餐巾纸给我。大家和我一起把紙拿出来,对折、对折再对折。”其实我并不是一定要找很薄的纸,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对折,看到底能折几次。接下来我抛出一个看似正常却不常见的问题:“有没有人对折了13次的?”班里瞬间鸦雀无声,没人举手也没有响应。趁着大家这个认真劲,我继续说:“如果你能超过13次那你就能打破世界纪录了。”“哇~~真的假的啊?”班级里顿时沸腾起来,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这张纸足够大,可以让你不停地对折下去,当你把这张纸对折到51次的时候,它所达到的厚度是多少呢?猜猜看?” “ 一层楼?珠穆拉玛峰?……”带着学生这么多疑惑,我果断给出答案:“2.25亿千米!相当于绕赤道56189.3圈!”班里的又一次发出疑惑的惊讶声,这时我顺便引导出今天上课的主题,复利的魅力所在。
“同学们,刚才老师说的答案到底真不真实呢?”学生一下子被吊起胃口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学习第七章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先来看看什么是“复利计息”,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我让全班大声齐读,同时在PPT上展示了一道简单计算题:企业现存入10000元,存款年利率为5%。复利时三年后的本利和?通过小组讨论,一致得出的答案是:10000(1+5%)(1+5%)(1+5%)=11576.25元。我在表扬学生的同时,还风趣的说道:今天看来中饭吃的很饱,左脑加足马力开工了呀。”全班哄堂大笑,片刻缓神后我指着上例说:10000元称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用“P”表示;5%称利率,通常为年利率,用“i”表示;11576.25是本金与利息之和,称为本利和或终值,用“F”表示; 3为期数,通常以年为单位,计息期用“n”表示。那能请哪位同学说一样复利终值的推导公式是多少呢?”经过一步一步的启发引导,接下来我请了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把推导公式写出来,“F=P(1+i)n ,非常正确,字也写的非常工整,来掌声鼓励一下。”突然在这么多学生和老师面前得到了鼓励,这名学生顿时觉得有点羞涩。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加深对这个公式的认识,我顺势又提出了一个小问题,“假如我们班长现在将1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年利率为5%,期限为30年,那会差不多快退休了,复利计息到期值为多少呢?”话音刚落,大家纷纷边计算边讨论,“30年啊?”“老师30次方要算到什么时候呀?面对学生的种种疑惑,我引导学生翻到书本最后的附表A,“表格第一行表示利率i,第一列表示计息期数n,相应的系数在两者相交处,同学们找到对应数字没有呢?”“老师,是4.3219。”“那我们请班长回答一下,30年后你一共能拿到多少钱?”班长自信的回答道:“43219元。”“对不对,同学们?”“对!”在同学们的认可声中,班长欢喜的坐下了,班里再一次想起了热烈的掌声。隐约还听到学生悄悄说着“班长你好有钱……”
最后,我在学生们羡慕嫉妒的余热中,再一次得出复利终值的公式的另一种写法F=P×(F / P,i,n),同学们虽觉得陌生,但也乐于接受,所以我还让全班记忆1分钟并一起背诵了新公式。
【案例分析】
在这节管理会计课上没有一个同学走神,每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我很感动。因为没有在中职班级学生升学的压力,能让全班同学都投入到课堂中,是无比可贵的,这一切,都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没有进行尝试,我永远都无法看到学生如此可爱的一面,更不会想到他们有这么大的潜力。
于是,我开始反思,真正能调动学生的,只有设计巧妙的课堂以及能够让学生参与的课堂。取而代之的,大量的书本理论与资料的照搬,也许,这样可以轻易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但却失去了学生。会计课堂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知识融入其中,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资金管理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利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并循序渐进的推导归纳公式,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这是一所中职院校,这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班级,这是一堂被选中的系部公开课,这是一名有着五年教龄会计教师,这是一群即将实习的学生。
每学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开展一次公开课,并从中推选一名教师开系部公开课,这次有幸又被选中,而且准备时间只有一周时间,甚是让我紧张。一接到消息,我就通知该班学生,好好预习,作为财会的三年级学生已经是久经战场了,听到这消息反倒是很坦荡。按照教学计划,我这堂课应该是《管理会计 第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 第一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一课时---《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我也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述】
课前,同学们纷纷在教室里扎堆聊天,后面是一排齐刷刷的塑料小凳,没过多久陆续来了好几个老师,但都是数学教研组的成员,因为系部公开课都是教研组之间参插互听,相互点评。随着,所有教师的到场,在场的学生开始安静起来,后面则是黑压压的一排老师,这阵势着实让人有点“毛骨悚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
上课铃响了,为了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也为了活跃气氛,我创设了一个小情境:“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借一样东西。”这时,学生一脸茫然:老师公开课还忘记带东西了?于是,我顺势说道:“哪位同学有很薄很薄的纸张呢?”大家纷纷往抽屉搜索,“草稿纸可以吗?”“餐巾纸”…“请这位同学把餐巾纸给我。大家和我一起把紙拿出来,对折、对折再对折。”其实我并不是一定要找很薄的纸,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对折,看到底能折几次。接下来我抛出一个看似正常却不常见的问题:“有没有人对折了13次的?”班里瞬间鸦雀无声,没人举手也没有响应。趁着大家这个认真劲,我继续说:“如果你能超过13次那你就能打破世界纪录了。”“哇~~真的假的啊?”班级里顿时沸腾起来,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这张纸足够大,可以让你不停地对折下去,当你把这张纸对折到51次的时候,它所达到的厚度是多少呢?猜猜看?” “ 一层楼?珠穆拉玛峰?……”带着学生这么多疑惑,我果断给出答案:“2.25亿千米!相当于绕赤道56189.3圈!”班里的又一次发出疑惑的惊讶声,这时我顺便引导出今天上课的主题,复利的魅力所在。
“同学们,刚才老师说的答案到底真不真实呢?”学生一下子被吊起胃口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学习第七章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先来看看什么是“复利计息”,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我让全班大声齐读,同时在PPT上展示了一道简单计算题:企业现存入10000元,存款年利率为5%。复利时三年后的本利和?通过小组讨论,一致得出的答案是:10000(1+5%)(1+5%)(1+5%)=11576.25元。我在表扬学生的同时,还风趣的说道:今天看来中饭吃的很饱,左脑加足马力开工了呀。”全班哄堂大笑,片刻缓神后我指着上例说:10000元称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用“P”表示;5%称利率,通常为年利率,用“i”表示;11576.25是本金与利息之和,称为本利和或终值,用“F”表示; 3为期数,通常以年为单位,计息期用“n”表示。那能请哪位同学说一样复利终值的推导公式是多少呢?”经过一步一步的启发引导,接下来我请了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把推导公式写出来,“F=P(1+i)n ,非常正确,字也写的非常工整,来掌声鼓励一下。”突然在这么多学生和老师面前得到了鼓励,这名学生顿时觉得有点羞涩。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加深对这个公式的认识,我顺势又提出了一个小问题,“假如我们班长现在将1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年利率为5%,期限为30年,那会差不多快退休了,复利计息到期值为多少呢?”话音刚落,大家纷纷边计算边讨论,“30年啊?”“老师30次方要算到什么时候呀?面对学生的种种疑惑,我引导学生翻到书本最后的附表A,“表格第一行表示利率i,第一列表示计息期数n,相应的系数在两者相交处,同学们找到对应数字没有呢?”“老师,是4.3219。”“那我们请班长回答一下,30年后你一共能拿到多少钱?”班长自信的回答道:“43219元。”“对不对,同学们?”“对!”在同学们的认可声中,班长欢喜的坐下了,班里再一次想起了热烈的掌声。隐约还听到学生悄悄说着“班长你好有钱……”
最后,我在学生们羡慕嫉妒的余热中,再一次得出复利终值的公式的另一种写法F=P×(F / P,i,n),同学们虽觉得陌生,但也乐于接受,所以我还让全班记忆1分钟并一起背诵了新公式。
【案例分析】
在这节管理会计课上没有一个同学走神,每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我很感动。因为没有在中职班级学生升学的压力,能让全班同学都投入到课堂中,是无比可贵的,这一切,都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没有进行尝试,我永远都无法看到学生如此可爱的一面,更不会想到他们有这么大的潜力。
于是,我开始反思,真正能调动学生的,只有设计巧妙的课堂以及能够让学生参与的课堂。取而代之的,大量的书本理论与资料的照搬,也许,这样可以轻易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但却失去了学生。会计课堂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知识融入其中,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资金管理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利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并循序渐进的推导归纳公式,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