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包涵心语》一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以包涵为榜样,深刻认识自身担负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不断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4-0106-0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学生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队伍。大学生能不能健康成长,关键之一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复旦大学优秀学生辅导员包涵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4年中,坚持每周给学生写一篇周记,最终形成《包涵心语》一书,累计12万余字。该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一名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应以包涵为榜样,深刻认识自身担负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不断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包涵心语》一书,我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一、亦师亦友,平等交流
柴可夫说:“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的关系如何”。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辅导员、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言词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如果师生感情相悖,关系对立,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睬、不服气、不配合,达不到教育实效性。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建立各种交流平台,多一些心灵的交流,及时消除学生们的困惑和疑虑。辅导员承担着教育管理的角色,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明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要深入学生当中,走进他们的世界,实现与学生的全面接触,这样才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名辅导员带的学生远远超出合理比例。这种“僧多粥少”的状况促使包涵思考,怎样才能与那么多学生有效沟通?如何架起“心桥”,使思想政治工作顺利“抵达”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于是她想到了用周记的方式,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当了4年辅导员,除寒暑假外,包涵坚持每周给学生写一篇周记,在班级主页上发布,以此为桥梁走进学生心灵。我们不妨学习包涵的方式,利用新手段建立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如:建立班级QQ群,利用QQ空间和学生交流反馈等等,这是新时期利用新的交流媒介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新的尝试,是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的。
包涵的实践证明:只有和学生交心,沟通才能无极限。同时,只有和学生的接触多了,交流的平台才能更为广泛,才能更见效果。包涵用周记这种简单而平凡的方式不断开启学生的心灵,搭建起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没有豪言壮语式的高谈阔论,也没有居高临下的严肃训话,包涵带给学生的是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爱,是质朴实在的鼓舞和交流;包涵用心用情用爱,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走入学生心灵,与他们做思想的交流,心灵的交换,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是否具备责任感、爱心和智慧是衡量一名学生辅导员工作好坏的准绳。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繁杂而艰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但成效却是难以量化,也难以立竿见影。因此,仅凭一时的热情做不好辅导员工作,更多的是凭借对学生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原动力,只有辅导员具备了责任心,才能发自内心地对学生负责,才能时刻把学生地健康顺利成长放在首位。因此离开每位辅导员的责任心和耐心,工作就落不到实处,学生就感受不到温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的方法对学生思想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以理服人。同时,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细微的征兆中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实现教育职能从“消极防御、管理至上”向“主动引导、服务之上”的转变,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辅导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做到管理型和引导服务型并重。学生工作的核心是学生。因此,教育好学生,就必须要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之喜为喜,以学生之忧为忧,在服务中达到教育的效果。因为包涵有一颗爱人之心、聪慧之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她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相信大学梦的实现会把你们继续引向你们各自的最终理想,希望你们之后的每一步和你们过去的每一步一样的坚实沉稳,一样的信心百倍。”这是包涵2001年9月在给学生的第一篇周记中写到的,是她对学生的第一次鼓励,也是对自己的第一次勉励。她把学生最终理想的实现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也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读《包涵心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辅导员四年的工作历程、心路历程,152篇周记,12万多字,从头到尾,我们没有看到热情的消退,而是一如既往的对学生的责任与爱,还有与日俱增的实际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三、内外兼修,角色定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要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能够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方向,从而正确教育并引导学生。其次要提升业务素质。辅导员要有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思想教育水平,善于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要有过硬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有团队精神,善于与大家合作,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再次要提高综合素质。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培养目标、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转变以及大学生群体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都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辅导员工作必须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实效,工作立意要高、思路要新、活动要实。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在工作方法上要避免单一化、雷同化、程式化,加强学生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手段,改进方法。
包涵给自己定了一个准确的位置,即自己不是管理者、领导者,仅仅是一个服务者或者更确切一点说,四年来她始终扮演者一个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包涵将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巧妙地通过文字的形式,如“团员日记”、“痕迹论坛”等进行交流,同时不断洞悉学生思想变化动态,用书信、电子邮件等好朋友交流的方式,注重细节教育,把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涵这种学生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是一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值得我们借鉴和效仿。
学生辅导员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于一身,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四位一体的角色。辅导员明确和认同自身的职业角色,并严格按照角色要求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对于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刘永辉(1979—),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4-0106-0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学生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队伍。大学生能不能健康成长,关键之一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复旦大学优秀学生辅导员包涵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4年中,坚持每周给学生写一篇周记,最终形成《包涵心语》一书,累计12万余字。该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一名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应以包涵为榜样,深刻认识自身担负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不断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包涵心语》一书,我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一、亦师亦友,平等交流
柴可夫说:“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的关系如何”。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辅导员、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言词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如果师生感情相悖,关系对立,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睬、不服气、不配合,达不到教育实效性。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建立各种交流平台,多一些心灵的交流,及时消除学生们的困惑和疑虑。辅导员承担着教育管理的角色,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明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要深入学生当中,走进他们的世界,实现与学生的全面接触,这样才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名辅导员带的学生远远超出合理比例。这种“僧多粥少”的状况促使包涵思考,怎样才能与那么多学生有效沟通?如何架起“心桥”,使思想政治工作顺利“抵达”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于是她想到了用周记的方式,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当了4年辅导员,除寒暑假外,包涵坚持每周给学生写一篇周记,在班级主页上发布,以此为桥梁走进学生心灵。我们不妨学习包涵的方式,利用新手段建立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如:建立班级QQ群,利用QQ空间和学生交流反馈等等,这是新时期利用新的交流媒介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新的尝试,是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的。
包涵的实践证明:只有和学生交心,沟通才能无极限。同时,只有和学生的接触多了,交流的平台才能更为广泛,才能更见效果。包涵用周记这种简单而平凡的方式不断开启学生的心灵,搭建起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没有豪言壮语式的高谈阔论,也没有居高临下的严肃训话,包涵带给学生的是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爱,是质朴实在的鼓舞和交流;包涵用心用情用爱,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走入学生心灵,与他们做思想的交流,心灵的交换,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是否具备责任感、爱心和智慧是衡量一名学生辅导员工作好坏的准绳。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繁杂而艰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但成效却是难以量化,也难以立竿见影。因此,仅凭一时的热情做不好辅导员工作,更多的是凭借对学生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原动力,只有辅导员具备了责任心,才能发自内心地对学生负责,才能时刻把学生地健康顺利成长放在首位。因此离开每位辅导员的责任心和耐心,工作就落不到实处,学生就感受不到温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的方法对学生思想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以理服人。同时,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细微的征兆中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实现教育职能从“消极防御、管理至上”向“主动引导、服务之上”的转变,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辅导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做到管理型和引导服务型并重。学生工作的核心是学生。因此,教育好学生,就必须要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之喜为喜,以学生之忧为忧,在服务中达到教育的效果。因为包涵有一颗爱人之心、聪慧之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她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相信大学梦的实现会把你们继续引向你们各自的最终理想,希望你们之后的每一步和你们过去的每一步一样的坚实沉稳,一样的信心百倍。”这是包涵2001年9月在给学生的第一篇周记中写到的,是她对学生的第一次鼓励,也是对自己的第一次勉励。她把学生最终理想的实现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也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读《包涵心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辅导员四年的工作历程、心路历程,152篇周记,12万多字,从头到尾,我们没有看到热情的消退,而是一如既往的对学生的责任与爱,还有与日俱增的实际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三、内外兼修,角色定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要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能够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方向,从而正确教育并引导学生。其次要提升业务素质。辅导员要有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思想教育水平,善于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要有过硬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有团队精神,善于与大家合作,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再次要提高综合素质。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培养目标、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转变以及大学生群体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都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辅导员工作必须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实效,工作立意要高、思路要新、活动要实。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在工作方法上要避免单一化、雷同化、程式化,加强学生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手段,改进方法。
包涵给自己定了一个准确的位置,即自己不是管理者、领导者,仅仅是一个服务者或者更确切一点说,四年来她始终扮演者一个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包涵将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巧妙地通过文字的形式,如“团员日记”、“痕迹论坛”等进行交流,同时不断洞悉学生思想变化动态,用书信、电子邮件等好朋友交流的方式,注重细节教育,把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涵这种学生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是一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值得我们借鉴和效仿。
学生辅导员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于一身,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四位一体的角色。辅导员明确和认同自身的职业角色,并严格按照角色要求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对于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刘永辉(1979—),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