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内阅读扎“根”拓课外阅读成“树”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ll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途径是多样化的,出发点一定是课堂。目前,课堂实践不能满足儿童成长的知识需求,应根据教学实际,拓展课外更多的内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阅读有道,万道可达。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阅读实践前,有自觉,有思考,有创新。那么,如何将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无痕链接呢?
  一、从书籍形式与内容的角度联通课内外阅读
  1. 图画书是学生阅读的“七色彩桥”。对于学生而言,图画书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图文合奏,绘声绘色,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从读图到读纯文本的一座“七色彩桥”。
  读图画书益处很多。图画书文字不多,但言之有形,表达新鲜有趣。有研究表明,纯文字记忆、阅读只是发掘了右脑的运动,而图像记忆是左右脑运动,更加深刻。从小培养儿童阅读图画书的习惯,能提高他们对图像及文字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图画书的方式,学生也能了解深刻的事物,如生命、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图画书通过文字与图画交融、贴近,表达和传递故事里的情感或思考。通过对图画中细节的观察,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以及对色彩、线条和造型的观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审美意识,拓展他们无限想象的能力。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教学时,可补充图画书《西雅图酋长的宣言》与《老鹰的兄弟》,从不同的阅读视角让学生在图文中感受印第安先民对于土地的深情眷恋。阅读课可适当拓展图画书阅读,以图画书丰富课内教学,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优秀的图画书,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它们会像雨露滋润禾苗一样,滋养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起来,让他们懂得爱与美,并且慢慢地具有爱的能力,具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纯文本文学是学生阅读的“幸福底色”。从呈现形式上看,纯文本中的拼音读物适合刚开始识字写字的一、二年级儿童阅读。从二年级开始到三年级,学生的阅读逐步向无注音的纯文本阅读过渡。从内容上看,一类是先贤读物,如《三字经》《论语》《孟子》《庄子》等国学经典。一类是儿童文学,如中国的《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草房子》《宝葫芦的秘密》等,外国的《鲁滨孙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阁楼上的光》等。还有一类是校园流行文学,如“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在现当代,接近学生当下的生活,比较容易阅读。纯文本文学的阅读为学生的成长涂抹上了五彩斑斓的“幸福底色”。
  3. 各类报纸杂志是学生阅读的“休憩小站”。各类报纸杂志让人眼花缭乱,如《读者》校园版,《意林》青少年版,《儿童文学》……阅读报纸杂志不费力气,便于随时随地阅读。选择适合的报纸杂志阅读,日积月累,也会有一番不一样的收获。
  4. 优秀影视作品是学生阅读的“隐形翅膀”。视听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影视作品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将课外影视声像阅读与课内文字阅读有效链接,如同为学生阅读添加了一对隐形的翅膀,促进与推动学生课内外阅读。比如与教材课文相关的中国优秀美术片特伟系列《小蝌蚪找妈妈》《咕咚来了》《没头脑和不高兴》《雪孩子》等等,都有相对应的文字作品,学生观看完动画作品后,再去阅读文字作品,趣味盎然,理解就会更为丰富多元了。还有一部分影视作品由文学作品改编,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对应相关的课文《猴王出世》《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些影视作品可以触动学生由影像阅读到课内外文字阅读。
  二、从阅读引领者实践操作层面关联课内外阅读
  1. 以作家为主线,作品原著还原阅读。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基本按照单元主题来收录课文,每个单元的所有课文表达同一个主题。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均以鲁迅为主题。可由课内学习拓展延读鲁迅的原作进行还原阅读。读《少年闰土》,可以尝试阅读小说《故乡》原著中的部分片段,对鲁迅在描写与刻画闰土这个人物背后的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还比如,教学《丑小鸭》时,可以介绍安徒生的《丑小鸭》原文,还可以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如《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豌豆公主》等,通过拓展补充阅读,较系统地了解这些作家的作品特点及艺术风格。
  2. 以作品为主线,同主题不同作品比较阅读。比如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文章勾勒出一个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课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环境渲染来表现人物的方法,然后可以就这一主题,推荐儿童课外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老舍的《我的母亲》,冰心的《荷叶·母亲》等文章。引导学生感受:同样写母爱的伟大,在史铁生的笔下,母亲的形象是温柔的;在老舍的笔下,母亲的形象是勤劳而坚强的;在冰心的笔下,母亲的形象是温情动人的。不同作者的笔下,母亲的形象也不同。突破教材的限制,把课外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领悟不同作者运用不同文体表达相同主题的写作思维与特点,语文课内阅读将得以丰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神话故事、传说单元,编排了一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教学《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时,可以由神话传说主题,继而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系列故事,感受这些故事带来的神奇想象,在课内外衔接阅读中,发展学生对语言的丰富想象能力。
  3. 以文体为主线,同文体表达异同对比阅读。阅读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与“这一篇”课文或“这一类”课文的联结。如四年级学生学习了描写故乡主题的散文《撘石》《乡下人家》,五年级学生学习了同样描写故乡主题的散文《桂花雨》后,可以将三篇同主题、同文体的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拓展延伸其他思乡主题的散文阅读,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老舍的《想北平》、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悉心揣摩、挖掘内涵,发现以“故乡”为主题的散文表达方式多元,情感真实细腻,从而得到习作启示。学生学习了人教版六年级《穷人》后,可以将小说的文体提起,让学生阅读时关注。可以在课内将小说的知识要素、基本特征传授给学生,使其领会小说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还可引导学生阅读同样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雾都孤儿》(少年版)、《小音乐家扬科》、《绿山墙的安妮》等,并对所阅读的整本小说或多篇小说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小说的共同特征,体会小说的现实意义。让学生畅游于小说所创造的阅读世界,把课内文章与课外小说、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应当成为一种生活状態或者一种生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课文阅读教学无非是个引子,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正确、巧妙地迁移、融通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有效联结,从而实现用阅读指向表达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湖前校区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课堂教学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学中越发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心理体验,教师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并将新学会的知识点有效地融合到原有的学习结构中,进而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度学习的能力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学生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法治意识形成、建立及实施的主渠道。教师或学生如果只借助道德与法治教材获取信息,那么学生对道德底线和法治意识的建立是有局限性的。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互联网+”教学时代的到来,以及远程教育工程、城乡对接同步课堂等在学校的推广,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动力,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或“仅靠图片、简单的课件”的传统简单教学模式。二者深度融合,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共
期刊
前不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举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我原定参加会议并做发言,但因为研讨会与民进中央常委会时间冲突,无法到现场,非常遗憾。但是,因为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小及宋继东校长的特殊情缘,还是忍不住为他写点文字。  我认识宋继东校长有6年多的时间了,每一年都有几次见面的机会,每一年都有两次以上走进他的校园,每一年都要与他深度交流。在我看來,他的确是一位怀揣教育理想,充满教育激情,
期刊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大方面。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为落实语文要素,设计的问题应分别从培养学生检索、理解、评鉴、质疑、创新等能力出发,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辨、评、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以问题驱动,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呢?本文以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为例展开论述。  一、以学生为主,扣“问”梳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
期刊
对于以英美体系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媒体上有很多文章,总体上,我们在“自负”和“自卑”的两个极端摇摆。特别是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往往带着个人的主观情绪,根据片面的资料做一些“自以为”的解读。万维钢的《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一书中,关于美国教育的《我们“羡慕”的美国教育,到底是美国哪个阶层的教育》一文,我看过多遍。这篇文章给我们认识美国教育提供了一些新角度,但还是存在一些偏颇。  为了进一步客观认识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温床,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求异”,便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相对还不够成熟,如果一味地“放手”,就会使课堂失控,使教学变得杂乱无章。如何才能让个性化阅读绽放精彩呢?
期刊
统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所以,他提出“1+x”的教学模式,提出“海量阅读”。因此,笔者尝试“引子范本教学”,即把课文当“引子”教,采用“1+x”的办法,实践课内海量阅读。课内海量阅读已经不是新名词,韩兴娥老师早在2013年就提出“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是,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是将“课内”与“
期刊
【编者按】社会科学的高速发展,对人们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促使基础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基于此,兼具能力发展与实践操作等丰富内容的数学拓展课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一线教师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如何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发展规律等要素设计出高水平的数学拓展课?本期话题围绕“小学数学拓展课的设计与实践”展开探讨。  纵观数学史,许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
期刊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学校办学体系的目标和指向。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成长出来的,即生活在同一环境里的所有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是自己的文化与学校师生的体悟、感受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产物。阐述一所学校的文化,应该把自己学校里每天经历的每件事,从学校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与表述。  一、基于“自己”,文化认同驱使的学校文化的认知  有位著名学者曾说过:“吸收进来的智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者是听讲
期刊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笔者觉得其所倡导的教学原则中最重要是以学定教。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在开始教授新课内容之前,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而进行的前置性作业就很有必要。  “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引发思维、发展智力、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40分钟的课堂中给予学生思考和操作活动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多时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需要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