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常常被一些学生视为最头疼的苦差事。一写作文,他们往往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空洞无物,不知所云;要么语言贫乏,千篇一律,甚至东拼西凑、严重抄袭,使作文教学步入了“有话不会说,有事不会写,提起作文难,看到作文烦”的困境。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步出上述困境,必须创新作文教学,走作文个性化之路。作文个性化,是作文教改的唯一出路。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呢?我认为:
  
  一、向生活提取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让作文走近学生,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有了生活素材,作文才有内容,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
  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太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观察四季的变化、小镇、村庄、学校、家族或父母的变化,鼓励学生争做“小灵通”、“小记者”,关注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的重要信息及大小事情,深入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并针对所搜集的资料适时开展辩论会、新闻发布会、演讲会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面,让作文成为学生思想的记录者,成为学生最好的伙伴,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写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作文。
  
  二、靠积累丰富学生语言
  
  “厚积而薄发”。积累是写作的源泉,没有肥沃的泥土长不出参天的大树。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维、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这说明积累对小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广采博取了,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作文的真谛就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可见,平时的积累对作文至关重要。
  
  1、在阅读教学中积累鲜活对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就是例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便是学生学习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积累鲜活的语言,提倡仿说、仿写、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在充分挖掘作文中的写作知识、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对原文谈天说地进行再创造,为学生寻求个性化作文的基点。
  
  2、扩大阅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语言是思想的外表,语言贫乏,表达思想就会词不达意。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可能笔随人意、妙笔生花。同时,阅读也是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读百科全书,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为自己的作文充电,才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个性化作文。
  教师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还可作相应的指导和提示,如向学生推荐优秀书刊,有选择地阅读与教学同步的书籍,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关注电视文化和社会文化等等,并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对联、古诗和网上查询的资料以及电视、市场上的广告词、信息等等,及时分类摘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积累习惯,为作文铺筑语言之路。
  
  3、勤练笔,让作文与生活同步
  作文能力是靠多练培养出来的,仅靠阅读和积累每单元一篇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养成勤练笔、多书写的好习惯,让学生作文有感而发,发自学生内心,让学生有话想写、想表达,激发学生想创造的动机和热情。教师感受等,让学生把写作文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作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写有了内容,写得多了,也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的作文难题。
  
  三、多渠道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情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让学生在作文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欲罢不能的地步。
  
  1、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契诃夫说得好:“只有在学生情结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等词语。”因此,作文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习作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个性也只有植根于民主、和谐、自由之沃土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允许学生作文时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活络学生思维,让他们在一种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写出表现他们独特的特点和气质,体现他们写作上的优势。
  
  2、注重激励,张扬学生写作个性
  激励往往比批评收到的效果好得多。在评改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又要善于发现一些文章的局中美,哪怕只是发现一个构思独特的句子,一个新颖的词语,也应给以褒扬,让学生永保创新作文的激情。对于写得好的文章或片段,可作范文赏析,可举办作文展览,也可向外推荐发表,让学生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更能写出创新成果。
  
  3、教师偶尔“下水”,刺激学生思维
  叶圣陶学生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下水”。我认为,只有教师喜欢教作文,学生才会喜欢写作文;当教师喜欢写作文时,学生更会爱上写作文。教师偶尔当堂口头作文,或与学生同题赛写,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灵感和思维,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和热情。学生的情绪涨了,兴趣浓了,作文质量自然就高了。
  
  四、借开放书写个性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是语文存在的特性,作文教学也应该向开放迈进。现今的作文教学存在两大弊端:要求过高,封闭太死,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写出来的作文只会生搬硬套、千人一面,难以写出构思新颖、文笔流畅、别具一格、脍炙人口的文章来。要克服这些弊端,必须大胆开放学生的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少些限制,少些束缚,鼓励自由表达,鼓励作文个性化。
  
  1、作文内容力求开放
  生活的多元决定了作文内容的多彩,要想作文真正成为一种表达的需要,一种情感的倾吐,必须开放作文内容,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作文可写的内容实在太多,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父母的慈爱、一次成功、一点经历、一阵风雨等等,都是活生生的素材,对于这些内容,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最好的方式是让学通过写日记或周记记录下来,便是一篇个性鲜明、感受独特的好文章,还可让学生尝试写写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想象作文及一些应用文章。作文内容开放了,学生的表达自然流畅了,作文也便真实感人,有血有肉了。
  
  2、作文形式应该开放
  一个初拿笔涂鸦的孩子,你给他讲绘画的技巧行吗?一篇作文也不需要灌输太多写作技巧,写作方法。要求太多、限制太多,往往会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学生自由表达。开放作文形式,就是要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就写,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表现,自由倾吐。要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写“放胆文”,我在作文教学中是本着“五自”的原则去开放作文形式,即自命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材料、自择文体、自由评改。学生由于缺少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个个畅所欲言,个性张扬,写的文章思维独特,有时令人禁不住拍手叫好。在学了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后,我让学生也来写写秋天,学生的命题多种多样,有《秋天到了》、《秋风伯伯》、《菊花开了》、《丰收》等等,学生的文体也各不相同,有写儿歌的,有写儿童诗的,有写景的散文等等,他们以孩子的视角去感受秋天,写出的文章充满童真童趣,读来真让人耳目一新。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一句话,写作是个性的解放。在作文教学中作文与个性解放互为因果。个性得到解放,写作文时才能顺畅地表达。同时,作文使个性进一步得到张扬和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只有走个性化之路,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写出个性化文章,也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其他文献
增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多方面的素材和方法,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只有把这种美好的设想落实到作业角度上,知道怎样阅读,养成良好的读后整理笔记的习惯,才能真正起到积累和提高的作用。  目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这样几种现象:一是言之无物,内容单一、千篇一律,题材只局限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的一些日常琐事,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言之无序,心中有事、有物,却不能有条理地叙述和栩栩如生地
期刊
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和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人文活动。  学生走进学校求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的质量,课的内涵,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辐射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潜能开发,情操的陶冶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今后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长足发展。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细水长流,春
期刊
谈到小学生写作文,许多家长摇头叹气,大部分老师束手无策,学生毫无兴趣。“不会写”,是他们不写作文的借口。其实,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要么,作文内容枯燥无味,缺乏情趣;要么,就是照抄。许多家长、老师也鼓励学生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致使学生在表达上“依葫芦画瓢”。从模仿到创作虽然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机械的模仿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鹦鹉学舌”的局面。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和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深入,对于生活体验与语文教育的探讨越来越激烈。本文认为语文教学来自于体验认知,得益于情感教育,其终极目标是创新生活。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体验生活 情感教育 创新生活    社会前进的步伐震耳欲聋,轰轰烈烈,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巨变洪流中,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群体集团,无论是独立思考还是集体意识,如果还想拥有存在的空间,都不可避免
期刊
古人云:“作十篇不如改一篇。”通过认真修改,不仅可以提高文章质量,而且  可以从修改实践中悟出写作之道。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    一、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必须先让他们产生修改的兴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就要不断变换修改的方法。如:同桌相互改,分组改,水平不同的交换改,同一作文大家改,小组内循环作文循环改,星期一一个同学写,
期刊
依据“儿童的注意力不能持久”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时要不断变换语气讲话,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语言才能把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并使其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讲解课文时力求简洁明了。点拨时音量稍要提高,引人深思,让人重视;评价时要语重心长,像春雨滋润万物。这样不仅能活跃思维,展开想象,从而产生成就感,逐步提高和激活儿童的审美认识能力。  在上课时,还要根据课文要求,从语言上引导学生从人物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占用了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才有时间在课外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发展,因此,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的“课型结构”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指上课体系中各种课的类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课型是这一体系中的一个因素。二是指每一课型的教学结构。根据教学任务,在确定课堂类型时,既要考虑到教
期刊
目前,学生面对习作普遍感到两大难题:一是没材料写,二是有话写不出,一些学生厌写、怕写,视写作为畏途,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驰骋想像,憧憬未来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往往与“事情”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作文也不外乎如此。小学生具有爱玩、喜动、好奇和凭兴趣做事的心理特征。我们教师
期刊
朗读是理解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成功的语文教学,“朗读”必须贯穿始终。课改后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是联系生活、贴近实际的名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提高朗读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缺乏必要的情感铺垫,学生感悟不到位,指导停留在表层朗读;有的训练未落到实处,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朗读的效果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下面笔者谈几点做法: 
期刊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不仅要努力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单单有热情是不够的,应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爱心洒在每一片渴求爱的心田,努力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关心他们健康成长。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