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常常被一些学生视为最头疼的苦差事。一写作文,他们往往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空洞无物,不知所云;要么语言贫乏,千篇一律,甚至东拼西凑、严重抄袭,使作文教学步入了“有话不会说,有事不会写,提起作文难,看到作文烦”的困境。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步出上述困境,必须创新作文教学,走作文个性化之路。作文个性化,是作文教改的唯一出路。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呢?我认为:
一、向生活提取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让作文走近学生,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有了生活素材,作文才有内容,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
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太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观察四季的变化、小镇、村庄、学校、家族或父母的变化,鼓励学生争做“小灵通”、“小记者”,关注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的重要信息及大小事情,深入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并针对所搜集的资料适时开展辩论会、新闻发布会、演讲会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面,让作文成为学生思想的记录者,成为学生最好的伙伴,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写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作文。
二、靠积累丰富学生语言
“厚积而薄发”。积累是写作的源泉,没有肥沃的泥土长不出参天的大树。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维、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这说明积累对小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广采博取了,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作文的真谛就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可见,平时的积累对作文至关重要。
1、在阅读教学中积累鲜活对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就是例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便是学生学习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积累鲜活的语言,提倡仿说、仿写、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在充分挖掘作文中的写作知识、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对原文谈天说地进行再创造,为学生寻求个性化作文的基点。
2、扩大阅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语言是思想的外表,语言贫乏,表达思想就会词不达意。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可能笔随人意、妙笔生花。同时,阅读也是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读百科全书,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为自己的作文充电,才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个性化作文。
教师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还可作相应的指导和提示,如向学生推荐优秀书刊,有选择地阅读与教学同步的书籍,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关注电视文化和社会文化等等,并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对联、古诗和网上查询的资料以及电视、市场上的广告词、信息等等,及时分类摘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积累习惯,为作文铺筑语言之路。
3、勤练笔,让作文与生活同步
作文能力是靠多练培养出来的,仅靠阅读和积累每单元一篇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养成勤练笔、多书写的好习惯,让学生作文有感而发,发自学生内心,让学生有话想写、想表达,激发学生想创造的动机和热情。教师感受等,让学生把写作文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作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写有了内容,写得多了,也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的作文难题。
三、多渠道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情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让学生在作文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欲罢不能的地步。
1、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契诃夫说得好:“只有在学生情结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等词语。”因此,作文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习作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个性也只有植根于民主、和谐、自由之沃土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允许学生作文时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活络学生思维,让他们在一种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写出表现他们独特的特点和气质,体现他们写作上的优势。
2、注重激励,张扬学生写作个性
激励往往比批评收到的效果好得多。在评改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又要善于发现一些文章的局中美,哪怕只是发现一个构思独特的句子,一个新颖的词语,也应给以褒扬,让学生永保创新作文的激情。对于写得好的文章或片段,可作范文赏析,可举办作文展览,也可向外推荐发表,让学生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更能写出创新成果。
3、教师偶尔“下水”,刺激学生思维
叶圣陶学生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下水”。我认为,只有教师喜欢教作文,学生才会喜欢写作文;当教师喜欢写作文时,学生更会爱上写作文。教师偶尔当堂口头作文,或与学生同题赛写,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灵感和思维,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和热情。学生的情绪涨了,兴趣浓了,作文质量自然就高了。
四、借开放书写个性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是语文存在的特性,作文教学也应该向开放迈进。现今的作文教学存在两大弊端:要求过高,封闭太死,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写出来的作文只会生搬硬套、千人一面,难以写出构思新颖、文笔流畅、别具一格、脍炙人口的文章来。要克服这些弊端,必须大胆开放学生的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少些限制,少些束缚,鼓励自由表达,鼓励作文个性化。
1、作文内容力求开放
生活的多元决定了作文内容的多彩,要想作文真正成为一种表达的需要,一种情感的倾吐,必须开放作文内容,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作文可写的内容实在太多,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父母的慈爱、一次成功、一点经历、一阵风雨等等,都是活生生的素材,对于这些内容,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最好的方式是让学通过写日记或周记记录下来,便是一篇个性鲜明、感受独特的好文章,还可让学生尝试写写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想象作文及一些应用文章。作文内容开放了,学生的表达自然流畅了,作文也便真实感人,有血有肉了。
2、作文形式应该开放
一个初拿笔涂鸦的孩子,你给他讲绘画的技巧行吗?一篇作文也不需要灌输太多写作技巧,写作方法。要求太多、限制太多,往往会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学生自由表达。开放作文形式,就是要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就写,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表现,自由倾吐。要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写“放胆文”,我在作文教学中是本着“五自”的原则去开放作文形式,即自命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材料、自择文体、自由评改。学生由于缺少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个个畅所欲言,个性张扬,写的文章思维独特,有时令人禁不住拍手叫好。在学了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后,我让学生也来写写秋天,学生的命题多种多样,有《秋天到了》、《秋风伯伯》、《菊花开了》、《丰收》等等,学生的文体也各不相同,有写儿歌的,有写儿童诗的,有写景的散文等等,他们以孩子的视角去感受秋天,写出的文章充满童真童趣,读来真让人耳目一新。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一句话,写作是个性的解放。在作文教学中作文与个性解放互为因果。个性得到解放,写作文时才能顺畅地表达。同时,作文使个性进一步得到张扬和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只有走个性化之路,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写出个性化文章,也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呢?我认为:
一、向生活提取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让作文走近学生,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有了生活素材,作文才有内容,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
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太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观察四季的变化、小镇、村庄、学校、家族或父母的变化,鼓励学生争做“小灵通”、“小记者”,关注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的重要信息及大小事情,深入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并针对所搜集的资料适时开展辩论会、新闻发布会、演讲会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面,让作文成为学生思想的记录者,成为学生最好的伙伴,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写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作文。
二、靠积累丰富学生语言
“厚积而薄发”。积累是写作的源泉,没有肥沃的泥土长不出参天的大树。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维、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这说明积累对小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广采博取了,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作文的真谛就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可见,平时的积累对作文至关重要。
1、在阅读教学中积累鲜活对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就是例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便是学生学习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积累鲜活的语言,提倡仿说、仿写、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在充分挖掘作文中的写作知识、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对原文谈天说地进行再创造,为学生寻求个性化作文的基点。
2、扩大阅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语言是思想的外表,语言贫乏,表达思想就会词不达意。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可能笔随人意、妙笔生花。同时,阅读也是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读百科全书,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为自己的作文充电,才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个性化作文。
教师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还可作相应的指导和提示,如向学生推荐优秀书刊,有选择地阅读与教学同步的书籍,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关注电视文化和社会文化等等,并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对联、古诗和网上查询的资料以及电视、市场上的广告词、信息等等,及时分类摘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积累习惯,为作文铺筑语言之路。
3、勤练笔,让作文与生活同步
作文能力是靠多练培养出来的,仅靠阅读和积累每单元一篇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养成勤练笔、多书写的好习惯,让学生作文有感而发,发自学生内心,让学生有话想写、想表达,激发学生想创造的动机和热情。教师感受等,让学生把写作文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作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写有了内容,写得多了,也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的作文难题。
三、多渠道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情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让学生在作文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欲罢不能的地步。
1、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契诃夫说得好:“只有在学生情结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等词语。”因此,作文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习作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个性也只有植根于民主、和谐、自由之沃土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允许学生作文时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活络学生思维,让他们在一种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写出表现他们独特的特点和气质,体现他们写作上的优势。
2、注重激励,张扬学生写作个性
激励往往比批评收到的效果好得多。在评改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又要善于发现一些文章的局中美,哪怕只是发现一个构思独特的句子,一个新颖的词语,也应给以褒扬,让学生永保创新作文的激情。对于写得好的文章或片段,可作范文赏析,可举办作文展览,也可向外推荐发表,让学生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更能写出创新成果。
3、教师偶尔“下水”,刺激学生思维
叶圣陶学生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下水”。我认为,只有教师喜欢教作文,学生才会喜欢写作文;当教师喜欢写作文时,学生更会爱上写作文。教师偶尔当堂口头作文,或与学生同题赛写,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灵感和思维,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和热情。学生的情绪涨了,兴趣浓了,作文质量自然就高了。
四、借开放书写个性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是语文存在的特性,作文教学也应该向开放迈进。现今的作文教学存在两大弊端:要求过高,封闭太死,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写出来的作文只会生搬硬套、千人一面,难以写出构思新颖、文笔流畅、别具一格、脍炙人口的文章来。要克服这些弊端,必须大胆开放学生的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少些限制,少些束缚,鼓励自由表达,鼓励作文个性化。
1、作文内容力求开放
生活的多元决定了作文内容的多彩,要想作文真正成为一种表达的需要,一种情感的倾吐,必须开放作文内容,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作文可写的内容实在太多,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父母的慈爱、一次成功、一点经历、一阵风雨等等,都是活生生的素材,对于这些内容,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最好的方式是让学通过写日记或周记记录下来,便是一篇个性鲜明、感受独特的好文章,还可让学生尝试写写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想象作文及一些应用文章。作文内容开放了,学生的表达自然流畅了,作文也便真实感人,有血有肉了。
2、作文形式应该开放
一个初拿笔涂鸦的孩子,你给他讲绘画的技巧行吗?一篇作文也不需要灌输太多写作技巧,写作方法。要求太多、限制太多,往往会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学生自由表达。开放作文形式,就是要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就写,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表现,自由倾吐。要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写“放胆文”,我在作文教学中是本着“五自”的原则去开放作文形式,即自命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材料、自择文体、自由评改。学生由于缺少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个个畅所欲言,个性张扬,写的文章思维独特,有时令人禁不住拍手叫好。在学了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后,我让学生也来写写秋天,学生的命题多种多样,有《秋天到了》、《秋风伯伯》、《菊花开了》、《丰收》等等,学生的文体也各不相同,有写儿歌的,有写儿童诗的,有写景的散文等等,他们以孩子的视角去感受秋天,写出的文章充满童真童趣,读来真让人耳目一新。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一句话,写作是个性的解放。在作文教学中作文与个性解放互为因果。个性得到解放,写作文时才能顺畅地表达。同时,作文使个性进一步得到张扬和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只有走个性化之路,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写出个性化文章,也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