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管理创新与高校竞争力的提高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d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高校竞争力不仅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当前高校生存与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选择。而管理创新正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和有效途径,高校应通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向的改变、教育方式的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在当前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背景下,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出发,研究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来提升高校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高校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大众化、多元化、多样化和国际化趋势,高校之间竞争的局面也必将越来越激烈。
  高校连续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快速步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带来了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也带来了观念的转变和高等教育一系列的变革。大众化使得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办学的多样化与多元化正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多样化包括办学水平多层次、科类结构多样化和学校规模与办学形式的多样化。高校要想在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面临着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压力。
  对于高校而言,高校竞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自身发展的优势地位,它决定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而高校的竞争力,就是为争取自身发展优势地位所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办学方案、合理的学科梯队、科学的战略决策、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等因素。因而,高校要想保持自身的生存空间和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高校竞争力的提升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
  
  高校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扎实探索和开拓创新的工作,而管理创新则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和战略核心。管理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推动教育发展和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管理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它不仅是一种创新职能的体现,更是一种管理思维的变革;它不是一般的着眼于实现当前管理目标和任务的活动,而是关注未来、发现创新机会的活动;它也不是一般的管理手段与方法的革新,而是对管理中包括制度、组织、文化等各个资源或要素的重组与创新。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和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新形势,提升高校竞争力与高校管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管理。大学管理创新主要是指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手段以及管理人员的挑选、培训等方面进行创新,目的是形成对创新具有导向作用和牵引作用的大学创新文化,更好地为实现大学的职能服务。
  高校所面临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管理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大学创新管理是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办好大学,促进大学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推进创新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和完善教育管理方式,以管理创新来促进大学创新。管理创新不仅是教育管理的目的,也是高校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教育管理中,人是从事管理的核心,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太健全,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不仅缺乏相对稳定的、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规则体系,还缺乏与大学相适应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因此,高校应借鉴国内外组织中先进的管理经验,广泛采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努力营造教育管理创新的氛围,积极培养创新人才,为高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与源泉。
  2.改变学校办学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进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合格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定位,其核心就是要实现教育创新,这就是新时期的办学理念。
  当今世界的大学教学模式,正在由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要特征的“单向传输型”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认知型”教学转变。大学教学应为其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大学教学的目的不再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其发展能力和认知能力,即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
  为适应时代要求,应该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上。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教育实施的突破口。发展创新教育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要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都作为实施创新教育发展的主要渠道,并在两个主要渠道内不断探索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的多种需求。
  3.不断完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要创新,就必须有浓厚的创新意识。在知识经济社会,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把高等教育立足点转移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即从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把过去以“授技”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主动追求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敏捷,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在教学方式上,着重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发掘每一个学生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教育要逐步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转化,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4.创特色,树品牌,实现高校个性化战略。特色是基础,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当前,特别强调高校实行表现特色、突出个性的差异化战略或称个性化战略,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正如企业的竞争靠品牌一样,高校的发展应靠特色,有特色的目标定位、有特色的课程、有特色的培养方式与服务方式等有着巨大的竞争力,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水平。学校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重要的是要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品牌效益,关键的是在于学科和师资水平,在于培养学生的质量。所以高校要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办出精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一流,这样才能使高校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大学的创新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创新来支持、来激发,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活跃的创新文化;只有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一流大学品格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其他文献
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界关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颁布施行;修订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重新调整了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的有关要求,使其更加客观、科学地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近年来,大学英语的改革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并向纵深发展。在大学英语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鉴于此,国家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编者的话 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意义重大。会议释放出的政策信号值得关注。近期,本刊约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变”这一会议亮点,进行解析。我们期待,经过“调养”后的中国经济,将会实现新的跨越。    从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转型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保增长,2010年将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
合成了一种磷钼杂多酸离子液体[HMIM]3 PMo12 O40催化剂,将其用于 FCC 汽油催化氧化脱硫过程,考察了催化氧化时间、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模拟汽油脱硫率的影响;在最
面临即将到来的激烈的农村金融竞争,农信社如何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行政权本身具有扩张的内在冲动,加之人性自利的天陛,使其具有异化趋势。因此,对于行政权的控制与驯服成为现代行政法的基础。行政主体拥有或行使行政职权必须通过合法途径,否则便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这个基本观点已在理论界形成共识。陈俊宏同志5年前率先提出这一观点,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和深化对以人为本的认识。今年5月26日,《光
药理学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桥梁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实验性学科。如何加强药理学课程建设,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医护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药理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药理学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一、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教学是贯彻以培养实用型人才教育为
银行卡犯罪的高发是银行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犯罪现象,随着我国银行卡市场的迅猛发展,银行卡犯罪相对呈现一种高发的态势。为有效预防和坚决打击银行卡犯罪,人民银行和公安
针对“知识恐慌”、“本领危机”给机关党员干部带来的思想冲击和学习动力,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布局中,把学习新知识、增强新本领作为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各类学习活动    2003年以来,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以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为出发点、以推动机关中心工作为落脚点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企业文化已成为推进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凝聚力之一,用企业文化打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最佳选择。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指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福建省福清供电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