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的生成性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当从生命的高度,树立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倡导动态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高中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 生成
  
  一、生成性课堂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许多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常常做好了课堂预设,如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各种的教案环节和各种的程序,但课堂教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往往存在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和不可预测的未知因素。如在课堂教学中就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或是预设没有顾及学生认识特点,使得学生对预设的问题不感兴趣;或是预设比较老套的事情,让学生觉得学习很乏味,往往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课堂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生成就是教师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教师要站在学生方面,体会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才能使得学生能够建立一种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从人学角度来讲,人是具有生成性的存在的动物。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但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和兴趣等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课堂教学往往会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从课程角度来讲,课程不只是“文本課程”,更应当是“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从教学的视角来看,教学也应当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基于生成性课堂的提出,每位教师都应当从生命的高度,树立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倡导动态生成,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获得知识的逾越和个体的发展,使得语文课堂因和谐自然的动态生成而精彩。
  二、高中语文教师如何促进课堂生成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动态生成课堂的提出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提高素质,促进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但是动态生成课堂的提出,一方面淡化了课堂预设,其原因是预设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使得教学过程有了基本保证性。另一方面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预设的目的是为了生成。叶澜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
  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中会生成许多有价值的资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建构的主人,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奇思妙想,甚至达到超越教师的思维,这样可以使教学达到 “节外生枝”或者是“锦上添花”。并且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往往会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师生、生生互动生成是课堂教学带给我们的一大收获。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与教学设计不相符合甚至是背道而行的实际生成时,便不能通过硬性灌输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强扭过来,而应该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并顺着学生的思想路线走,以自然妥帖地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升固有的认识。教师只有以一个理性的指导者的身份来把握课堂教学,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
  (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课堂教师中,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次,教师应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中,老师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引导讨论,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生成。
  (三)有效地课堂处理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在课堂上要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语文课堂充盈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经验积累,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时刻关注着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反应。如学生渴望或是暗淡的眼光、茫然迷惑的神情或是激动得语无伦次的话语,以及他们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插嘴的话是否有其发挥的价值,这些都要教师在教学中时时刻刻敏觉地去发现,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创造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亮点。另外,教师还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化平凡为精彩、化不利为有利。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最初的生成并不都是精彩的,只有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才能可能从平凡的回答中提升教学的高度,才有可能让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教学环节,让有利的生成资源进一步强化和扩大效果。
  (四)及时有效开展教学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们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奇特的想法时,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是保证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对学生运用恰当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问题和见解,特别是对于生成性的教育资源,教师不但要引导,更要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首先,老师的评价要及时,及时的评价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参与意识,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其次,老师的评价要到位,关注了学生的个性,进行多元的评价。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结果,教师教,学生一定要学才能把教学做好。同时在教与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教学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又会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良富,范伟东;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
  [2]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陈秀玲;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兼机制和特点分析[J];教育科学;2003年.
其他文献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讥诱导。”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出神入化地带动学习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有润物细无声地收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诱导学生探索呢?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英语教师如何利用新课改为我们提供的平台,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A)第九章第三节,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目前探究式学习有哪些特征、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展开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出自己的思考: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实践中具体课例之一 —— 原电池原理,对探究式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化
摘要:在当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一方面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梳理和积累,另一方面则要关注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操作性问题,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生物教学;有效性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内涵
在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各科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方法和手段上应如何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呢?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观念的根本改变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  列宁说:“什么东西最可怕,千百万人形成的习惯势力最可怕。”什么是习惯势力呢?就是一种观念。有人曾用一块透明玻璃把
摘要:物理教学要引起学生兴趣,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特点,注重物理实验的应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自信感,及时小结教学中的得与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關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从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识无论是在难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不少学生在初中时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但一到高中,兴趣就逐
什么是研究性语文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O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本文介绍了如何设计研究课题,设计教学程序和具体应用方法。  随着新的高中课程计划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已成为中学  老师关注的课题。那么,怎样在高一语文教学课程中设计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指导,并且将这种研究方式与学习内容相结合,达
课程改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的重点应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我们要学会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的作用得以发挥。这就要求我们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新课程理念。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
一、教学内容分析    苏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第2版)第一章《解三角形》1.2余弦定理。通过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方法推导余弦定理,正确理解其结构特征和表现形式,解决“边、角、边”和“边、边、边”问题,初步体会余弦定理解决“边、边、角”,体会方程思想,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