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里重要的一环,对于大学生的政治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概念进行界定后着重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表现,同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提出相应对策,为学校、社会重新审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辅导员;倦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帮助者,他们的职业倦怠对学生、对学校和社会以及自身都可能产生极大危害。对学校和社会而言,辅导员职业倦怠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带来消极不利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辅导员消极的情绪会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与个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自身而言,不利于辅导员自身对其职业道路发展的计划。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经历来自身心巨大的压力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而这些往往导致辅导员们在工作表现和生活表现中的失常。这种失常一般变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处于职业倦怠时期的辅导员通常都會产生长时间的疲劳感,感到身心俱疲,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而更愿意一个人独处,感到紧张、焦虑、孤独、压抑,然而却没有办法改变自己不好的状态。
对工作的冷漠感作为高校辅导员其职业倦怠的表现之一,往往体现为拒绝接触与工作有关的所有事物,最明显的表现即为拒绝和学生或是工作接触。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繁琐和枯燥,因此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心理建设尚未建立的部分辅导员极易在这些工作中丧失自身的存在感,鉴于他们认为其无法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变化或是觉得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的时候,他们往往对于这种金钱回报和社会认可度较低的工作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情绪。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对策
(一)对外环境展现学院愿景,树立学院良好形象
1、展示学院远景、建立辅导员主人翁意识
对于高校辅导员自身身份的肯定,应当从树立主人翁意识做起。对于高校的辅导员来说,切不可过分高估自己的实力,也不可以看轻自己的地位。在力求摆脱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倦怠现象,树立辅导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而这种意识有助于我们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对于学生工作的展开中可以带入一些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高校中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引导者的辅导员们有责任对他们的思想状况负责。
2、树立良好的学院形象,培养学院现有辅导员自豪感
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建设,特别是其自身所感受到的自豪感,往往与其工作态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通过树立良好的学院形象,同时也应要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从三方面进行体现:一要逐渐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素养;二要不断进行自身的修身养性;三要不断组织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完善学院内部管理制度,为降低辅导员职业倦怠情绪奠定基础
首先,明确辅导员的任务分配、阐明角色和责任;更多的接纳辅导员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意见;工作业绩评定时,辅导员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重要位置,要善于发现辅导员的闪光点,而不要只看到不足。其次,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倡导流动机制。人才流动是必然的,是人才资源优化组合分配的方式和外在表现。没有流动就没有稳定,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工作干部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学生工作队伍的动态稳定。最后,最大化地利用人才方式便是将合适人才分配到他们适合的岗位上,而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目标。
(三)健全引进机制,加强培训,防止人才流失
1、学院加强辅导员人才的引进
首先,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要求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等条件对辅导员进行招聘和录用。 其次,还用当对学历、政治面貌、专业背景等方面进行硬性指标的规定。另外,在对具备上述条件的辅导员进行引进的时候,应当同时关注辅导员自身对于学生工作的认识程度,对于这些情况,辅导员应当事先在心理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建设,从而能够保证学校从人才引进的方面保证辅导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对工作尽职尽责。只有强化对学院辅导员本身引进制度的严格控制,才能从源头保证辅导员对其自身工作的认知程度与负责程度,才能极大程度地帮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对于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能够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与帮助。
2、制定辅导员忠诚危机防范机制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忠诚问题建立忠诚危机防范机制,即对高校辅导员鉴于职业倦怠而产生离职等不良举动,利用建立特殊的机制进行协调与预防,从而保障学校对于辅导员选拔的确定性以及辅导员之间的忠诚度。
高校应建立多方位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辅导员相对应的成功感与归属感,让他们在工作中也能体验到辅导员工作给他们所带来的满足,以此消除他们心中的职业倦怠感。与一般教师不同的是,对于教师的工作,在对教学工作有量上的要求后,专业教师有充分的机会享受自己的学术研究以及其带来的成果。因此,建立正确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积极性,将其工作与绩效相联系,尽可能地缩小其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在提高他们工资的基础上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他们的心理,也促使了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政治思想能够得到更大的存进。充分考虑辅导员对于工作的意见,赋予他们必要的话语权,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原因而流失优秀的辅导员群体。
作者简介: 张东宁,1992年3月11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现就读于兰州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陈奎庆.学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分析及干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2]苗朝阳.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组织根源及应对[J].辽宁教育研究,2008(5)
[3]王莉.基于组织生涯管理理论的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3)
[4]黄淑婷.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
[5]何峰.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6]罗涤,姚木远.学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7]王大贤.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06(2)
[8]章玉玲.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透视:成因及干预措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
[9] 周彩霞. 职业化发展趋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10] 曹辉.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D].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10
关键词:辅导员;倦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帮助者,他们的职业倦怠对学生、对学校和社会以及自身都可能产生极大危害。对学校和社会而言,辅导员职业倦怠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带来消极不利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辅导员消极的情绪会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与个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自身而言,不利于辅导员自身对其职业道路发展的计划。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经历来自身心巨大的压力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而这些往往导致辅导员们在工作表现和生活表现中的失常。这种失常一般变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处于职业倦怠时期的辅导员通常都會产生长时间的疲劳感,感到身心俱疲,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而更愿意一个人独处,感到紧张、焦虑、孤独、压抑,然而却没有办法改变自己不好的状态。
对工作的冷漠感作为高校辅导员其职业倦怠的表现之一,往往体现为拒绝接触与工作有关的所有事物,最明显的表现即为拒绝和学生或是工作接触。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繁琐和枯燥,因此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心理建设尚未建立的部分辅导员极易在这些工作中丧失自身的存在感,鉴于他们认为其无法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变化或是觉得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的时候,他们往往对于这种金钱回报和社会认可度较低的工作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情绪。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对策
(一)对外环境展现学院愿景,树立学院良好形象
1、展示学院远景、建立辅导员主人翁意识
对于高校辅导员自身身份的肯定,应当从树立主人翁意识做起。对于高校的辅导员来说,切不可过分高估自己的实力,也不可以看轻自己的地位。在力求摆脱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倦怠现象,树立辅导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而这种意识有助于我们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对于学生工作的展开中可以带入一些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高校中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引导者的辅导员们有责任对他们的思想状况负责。
2、树立良好的学院形象,培养学院现有辅导员自豪感
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建设,特别是其自身所感受到的自豪感,往往与其工作态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通过树立良好的学院形象,同时也应要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从三方面进行体现:一要逐渐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素养;二要不断进行自身的修身养性;三要不断组织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完善学院内部管理制度,为降低辅导员职业倦怠情绪奠定基础
首先,明确辅导员的任务分配、阐明角色和责任;更多的接纳辅导员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意见;工作业绩评定时,辅导员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重要位置,要善于发现辅导员的闪光点,而不要只看到不足。其次,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倡导流动机制。人才流动是必然的,是人才资源优化组合分配的方式和外在表现。没有流动就没有稳定,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工作干部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学生工作队伍的动态稳定。最后,最大化地利用人才方式便是将合适人才分配到他们适合的岗位上,而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目标。
(三)健全引进机制,加强培训,防止人才流失
1、学院加强辅导员人才的引进
首先,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要求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等条件对辅导员进行招聘和录用。 其次,还用当对学历、政治面貌、专业背景等方面进行硬性指标的规定。另外,在对具备上述条件的辅导员进行引进的时候,应当同时关注辅导员自身对于学生工作的认识程度,对于这些情况,辅导员应当事先在心理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建设,从而能够保证学校从人才引进的方面保证辅导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对工作尽职尽责。只有强化对学院辅导员本身引进制度的严格控制,才能从源头保证辅导员对其自身工作的认知程度与负责程度,才能极大程度地帮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对于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能够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与帮助。
2、制定辅导员忠诚危机防范机制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忠诚问题建立忠诚危机防范机制,即对高校辅导员鉴于职业倦怠而产生离职等不良举动,利用建立特殊的机制进行协调与预防,从而保障学校对于辅导员选拔的确定性以及辅导员之间的忠诚度。
高校应建立多方位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辅导员相对应的成功感与归属感,让他们在工作中也能体验到辅导员工作给他们所带来的满足,以此消除他们心中的职业倦怠感。与一般教师不同的是,对于教师的工作,在对教学工作有量上的要求后,专业教师有充分的机会享受自己的学术研究以及其带来的成果。因此,建立正确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积极性,将其工作与绩效相联系,尽可能地缩小其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在提高他们工资的基础上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他们的心理,也促使了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政治思想能够得到更大的存进。充分考虑辅导员对于工作的意见,赋予他们必要的话语权,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原因而流失优秀的辅导员群体。
作者简介: 张东宁,1992年3月11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现就读于兰州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陈奎庆.学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分析及干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2]苗朝阳.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组织根源及应对[J].辽宁教育研究,2008(5)
[3]王莉.基于组织生涯管理理论的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3)
[4]黄淑婷.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
[5]何峰.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6]罗涤,姚木远.学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7]王大贤.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06(2)
[8]章玉玲.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透视:成因及干预措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
[9] 周彩霞. 职业化发展趋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10] 曹辉.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D].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