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求关于x轴、y轴对称的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轴对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在解数学问题时有很多应用。下面我们就根据例题来谈一谈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关于x轴、y轴对称的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关键词 轴对称;函数解析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43-01
  一、关于x轴、y轴对称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例1:已知直线 和 关于x轴对称, 和 关于y轴对称,且 的解析式为y=2x,求 和 的解析式。
  分析:因为 和 关于x轴对称,而 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因此所求 的解析式必为正比例函数。设 的解析式为y= x,同理设 的解析式为y= x,再由 过点(1,2),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就可以确定 和 了。
  解: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y= x
  ∵ 过点(1,2),且 和 关于x轴对称
  ∴ 必过点(1,-2)
  ∴-2= ×1,即 =-2,
  ∴直线 的解析式为y=-2x
  同理,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y= x, 必过点(1,2)关于y轴对称的点(-1,2)∴2= ×(-1),即 =-2∴直线 的解析式为y=-2x。
  由上可得结论:直线y=kx(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且k≠0)关于x轴、y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y=-kx。
  二、关于x轴、y轴对称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直线 的解析式为y=2x 5,直线 和 关于x轴对称, 和 关于y轴对称,求 和 的解析式。
  分析: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确定比例系数k和常数b。因为 和 关于x轴对称,所以可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y= ,又因为 必过点(0,5)和点(- ,0),所以 必过点(0,5)和点(- ,0)关于x轴的对称点(0,-5)和点(- ,0),因此可求直线 的解析式。同理可求直线 的解析式。
  解:设所求直线 的解析式为y=
  ∵ 必过点(0,5)和点(- ,0),又 和 关于x轴对称
  ∴ 必过点(0,-5)和点(- ,0),
  -5= ×0 =-2
  于是 0=- 解得 =-5
  ∴直线 的解析式y=-2x-5
  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y= x ,
  ∵ 必过点(0,5)和点(- ,0),又 和 关于y轴对称
  ∴ 必过点(0,5)和( ,0)
  5= ×0 =-2
  于是 0= 解得 =5
  ∴直線 的解析式为y=-2x 5。
  由上可得结论:一次函数y=kx b(k、b是常数且k≠0)的图像关于x轴对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y=-kx-b;一次函数y=kx b(k、b是常数且k≠0)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y=-kx b。
其他文献
摘 要 艺术教育是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学科;艺术是育人启智的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艺术是助于陶冶情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思维;智慧大门;普惠性;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39-01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个性。要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呢?首先要从学校开始,学校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而写作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因此,阅读教学在思维方式和创作材料上打下基础,反过来,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阅读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密切接触现实生活,不断丰富阅读体验,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通过说理清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只有把数学语言规范化,才能给学生勾画出更加美丽而广阔的创造空间。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42-01  数学这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其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它的进行与思维更是密不可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
摘 要 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仍倾向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致使口语交际水平普遍不高。口语交际训练应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把口语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口语交际;立足课堂;走进生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