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现就结合小学课改谈点体会。
一.以情动人,让学生“爱”上我的课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轻松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感化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内化学生。使其喜欢听老师的课,进而喜欢学习,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二.激趣设疑,让学生自主探讨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例如讲授《一个苹果》的时候,一个学生忽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传了一圈只吃了一小半,那剩下的大半个苹果到哪里去了?”课文中没有交代,老师顺势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大家议论纷纷,提出了好多设想。老师又引导大家对这些想法进行比较、评论,否定了那些不合情理的,肯定了那些新颖合理的。于是,在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拓展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铺垫引入,让学生合作学习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正确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匪浅。
四.深化重点,让学生各抒己见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话,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启迪,启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没有优劣的问题。就是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课文重点也是难点,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詹天佑“杰出爱国”呢?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有的说“他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使工期缩短一半体现他杰出有创新精神。”有的提出“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顶住帝国主义压力接受任务最能体现他的爱国精神”……在自由争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不断深入剖析课文,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理解,自由争论使学生思维得到放飞,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学习,都能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启发需要发现的智慧,教师要能够捕捉与学生互动交流中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能够洞悉彼此对话中的灵感闪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于平凡中见“新奇”,于无声处听“惊雷”。
“柳遇春风方着绿,船离滩头始扬帆”。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都不是固定不变,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恰当地采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
宗有斌,教师,现居甘肃永昌。
一.以情动人,让学生“爱”上我的课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轻松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感化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内化学生。使其喜欢听老师的课,进而喜欢学习,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二.激趣设疑,让学生自主探讨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例如讲授《一个苹果》的时候,一个学生忽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传了一圈只吃了一小半,那剩下的大半个苹果到哪里去了?”课文中没有交代,老师顺势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大家议论纷纷,提出了好多设想。老师又引导大家对这些想法进行比较、评论,否定了那些不合情理的,肯定了那些新颖合理的。于是,在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拓展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铺垫引入,让学生合作学习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正确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匪浅。
四.深化重点,让学生各抒己见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话,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启迪,启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没有优劣的问题。就是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课文重点也是难点,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詹天佑“杰出爱国”呢?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有的说“他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使工期缩短一半体现他杰出有创新精神。”有的提出“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顶住帝国主义压力接受任务最能体现他的爱国精神”……在自由争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不断深入剖析课文,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理解,自由争论使学生思维得到放飞,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学习,都能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启发需要发现的智慧,教师要能够捕捉与学生互动交流中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能够洞悉彼此对话中的灵感闪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于平凡中见“新奇”,于无声处听“惊雷”。
“柳遇春风方着绿,船离滩头始扬帆”。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都不是固定不变,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恰当地采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
宗有斌,教师,现居甘肃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