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明目标 诗情画意“不须归”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教学应充满诗情画意,无论是诗词作品本身,还是师生素养的积淀,都应散发着经典文化的魅力。在教学《渔歌子》时,教师通过“吟诵时有韵味”“细读时有画面”“比较中有传承”“品悟中有方法”几个环节,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使教学达到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画结合;明确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70—01
  《渔歌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秀丽水乡的水彩画,整首词读来朗朗上口,文字清新明丽,色彩斑斓,青山远黛,白鹭翻飞,桃花艳艳,碧波粼粼,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夫悠然自得地垂钓于西塞山前。全诗意境优美,动静结合,清新活泼,表达了词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寄托着词人向往自由、悠然脱俗的情怀。
  《渔歌子》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本单元内容以“感受田园诗情,热爱四季美景”为主题,精选的几篇古诗和写景的文章浸润着清新恬淡美景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渔歌子》这一课时,我们就应该展现出文本的诗情画意,让课堂浸润着浓浓的诗意。
  一、吟诵时有韵味
  《贞一斋诗说》中提到:“诗有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其中“音”为阅读诗歌的第一步,也是古诗教学的根本之道。因此,在教学这首词时,可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朗读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读准字音,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然后是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对比读、师生对读等,教师的教学字字落实,学生的朗读由表及里,师生一起走人字里行间,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最后,教师播放音乐《渔歌子》,学生跟着音乐吟诵这首词,以达到余音袅袅的境界。这首词凭借着自身的精妙言语,让学生贴着文本便感受到了诗意的美妙,学生在不知不觉问也体味到了词人的心境。
  二、细读时有画面
  诗画结合就是诗歌突破了语言的界限,发挥着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图画,这将有利于读者理解作品和传播经典。教学《渔歌子》,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出示几幅图画,让学生根据画面中的景物来猜一猜故事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能让课堂立刻进入诗情画意的氛围。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读出词的画面。学生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西塞山前,置身于画卷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青翠的西塞山,湖面翻飞的白鹭,粉红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还有一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在斜风细雨中悠闲自在地垂钓。学生们在细读中还发现了词中的景物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巧妙的动静结合让整幅春景图活了起来。
  三、比较中有传承
  渔翁意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高洁和智慧的。张志和的清高执着和超脱现实的意愿,反映了他在抑郁孤愤中努力寻求解脱的心路历程。《渔歌子》中的渔翁意象也有意无意地体现着张志和淡泊超脱的精神风貌,无论对张志和向往自然的审美品格,还是对传统文化渔翁意象的精神建构,都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柳宗元的《江雪》进行对比阅读,从色彩到景物,从词眼到诗眼,从画面到人物,从动态描写到静态描写,寻找两者间不同的意境表现和诗人表达情感的差别,通过《江雪》的孤独寂寞和《渔歌子》的清逸脱俗的画面,让学生在细细品味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广内涵。
  四、品悟中有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习得,是学生加深对詩歌意境的理解,传承民族经典,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输出。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提出三个阅读目标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有板有眼;读出味道,想象画面。学生目标明确,按照要求,就能读得有滋有味。教学结束时,教师小结品读诗词的方法:抓住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学好这一课,还能迁移到别的诗词学习之中,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古诗词教学应充满诗情画意,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师生的文化素养,都应散发出经典文化的魅力,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这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就能达到“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下水”。“下水”即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写作的过程,并按照作文的规律逐步完成命题、选材、提纲、初稿、修改等步骤,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读写结合 分散指导 下水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8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摘 要]反馈语具备客观评价、积极反馈、停顿间歇、引导深入等多项功能。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课堂反馈语,不仅能够发挥语言本身的信息传播功能,还能引领训练与熏陶学生情感。不同类型的反馈语有不同的作用。牵引型:行为提示,阅读为本;刨根型:再度挖掘,深化理解;桥梁型:适时汇总,融会贯通;重构型:语义重复,以一带多;肢解型:抓稳落脚,各个击破;支架型:提挈方向,助生一臂;马鞭型:穷追不舍,至于完善;阳光型:安
[摘 要]“微型活动”实践性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贯通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对活动的描写,则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展示自我法、关注他人法、点面结合法,抓住当时人物的一些动作,并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关键词]微型活动 点面结合 展示自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76  设计理念:  秋季学期本班开展了多项班级“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断刺激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日记的形式灵活,内容多以日常所见为主,也可以抒发心中所感,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日常的日记写作,既能锻炼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
[摘 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与其他多种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有助于促进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朗读;读导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9-0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当下语文教学,有的老师也很“重视”朗读,课堂上书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变化也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近年来,各种“微课”、“微作文”等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微作文”教学的悄然兴起,已逐渐成为当前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微作文”这一自由与开放的写作教学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微作文;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哪些呢?为此,我们对濮阳市教育专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具体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教师教学观点、教学能力,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状态,学校教学理念、教育科研等。调查表明,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  [关键词]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
[摘 要]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办法,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就出现了“只有语气,缺少理解”“偏重表演,缺少体验”“中心偏移,主次不分”“角色只分不合,缺少整体”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分角色朗读;操作误区;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双翼”,只有练好“双翼”,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凸显“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细节 情感 方法 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7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特别是
[摘 要]错别字是孩子们的通病,六年级学生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三方面分析。针对产生易错字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解决策略: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提高教学效果。二、运用多项措施,培养写字好习惯。三、扎实教学方式,减少错字发生频率。  [关键词]六年级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