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在2001年新课程改革时,像一股旋风,迅速“席卷”到中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中小学师生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引起学校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极大转变。
  其实,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首次对“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方法提出批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教育家施瓦布建议科学教师首先要到实验室去,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而不是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教授科学。这就是说,在向学生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应该先让他们到实验室里做实验,用实验的证据来解释和深化教材中的内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并倡导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发展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意义。开展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小到对学生个人的生活,大到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会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探究的思想根植于内心,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带领学生进行了富有实效的探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整个教材体系的地位来看,这部分知识内容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作用进行概括,本节内容探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与七年级教材中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一脉相承,符合《生物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渗透着人文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本节课的特点之一,具有很强的社会开放性,突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特点之二:引导学生注重从实际生活出发,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探究这部分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资料收集等形式,用生动、详实、准确的实例、解说抽象的科学知识。本节课我通过实例分析、探索讨论、谈话讲述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获得自信;最关键的是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搜集资料、综合和概括、分析资料等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仿生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关注STS,认识生物反应器等生物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课教学过程包括:分组探究——汇报交流——归纳提升。
  一、分组探究
  (一)明确调查方向,成立调查小组。
  教师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学习课时、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发挥学生的民主作用,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组合,各自成立、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并选举产生小组长。教师进行协调、指导,与学生共同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分组讨论,制定调查计划。
  (1)教师引导──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给学生一份导学提纲)
  (2)各个调查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最后确定自己小组的具体调查对象、调查方向、调查方法,给自己的调查小组命名。
  (3)各组成员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制定本组的调查计划,并做好讨论过程记录。
  (4)各小组尝试初步开展调查活动。
  (三)交流并完善小组调查计划。
  (1)各小组选代表交流小组调查计划:调查方法、调查范围、调查途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接受同学质疑,回答师生提问。
  (2)结合调查计划的交流情况,小组间协商调查内容,各小组进一步调整、完善小组计划,设计调查表格。
  (3)教师范例展示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呈现形式。
  (4)教师强调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课后各小组全面实施调查活动。由教师和各小组长督察、监控学生的调查活动进程,师生随时交流活动中出现的疑问。
  二、汇报交流
  (一)各小组代表交流、展示调查报告。
  (1)动物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饮食组、时尚组、药物健康组、娱乐组、艺术组)。
  (2)动物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建筑组、科技仿生组、环保组)。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发言的点评,适时小结:
  (1)动物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物质生活中和精神生活中)——结论:动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联。
  (2)动物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动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
  (三)逐步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学会与动物交朋友。
  (四)各小组根据调查探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或者研究性学习报告。
  三、归纳提升
  (一)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体性,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究什么,怎么去学。
  (二)学生的学习空间是开放性的,由学校教室延伸到了家庭、社区、超市、集市、大自然等区域,各种学习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三)学生搜集学习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是放射性的,学生或访谈,或到新华书店、阅览室、图书室,或观察大自然野生动物,或上Internet搜索网络共享资源等。
  (四)学生信息交流的途径也是多角度的,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得到了发展,在学生──学生,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学生──社区人群,学生──Internet之间共建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
  (五)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自我教育和发展,成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乐学与学乐得到完美的统一;从自己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用)和精神生活上体验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一次长时探究活动,整个探究活动全体同学共同分组参与,分别选择个人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他们采用了访谈、观察、分类、交流、分析解读数据、构建假设、实验、录像等方式,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探究性学习成果,学生们以研究性学习论文、课件、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出来,这些探究性学习成果,有内容、有思想、有高度,我的学生带着这些成果参加了各类比赛,比如:青岛市中学生研究性论文评比、山东省的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课件比赛中有一、二、三等奖的收获。
  归根到底,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权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有效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趣、热情;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②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③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
期刊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中出现。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这种学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有些课堂教学氛围虽然轰轰烈烈,但学生合作流于形式。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自主探求新知,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我觉得有必要探讨。 
期刊
摘 要: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身心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期刊
摘 要:目前,在学校和老师的努力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化、没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不注意传授知识的连贯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本文是叙述这些问题的对策,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对策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习
期刊
形象思维是指在不出现实物或行为结果的情况下,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形象,凭借形象间接地反映事物之间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是人们在学习和科研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130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5年的环球旅行中搜集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他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并通过想象复现了古生物的原形,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从而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1953年,沃森和克
期刊
摘 要:信息素养是个内涵较大、又很抽象的概念,如何理解并能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呢?本人认为教师必须在本论新课改中,认认真真解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在教学目标中让它具体化、形象化。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必然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转变观念、教师提高、教育目标、教育评价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培养;观念;评价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
期刊
摘 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一定是经验加反思。教学反思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也有对学生试卷评卷方法的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应注意检测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以下几个“是否”:是否真正“沟通”和“合作”;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期刊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条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指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因此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应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首先对学生阅读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下面两点问题: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
期刊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有效;提问;解答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