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1178万人(不含港澳台)。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等趋势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应对?人口普查数据还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就此,新京智库采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記者:跟上一次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有哪些显著变化?
姚洋: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16到65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较大。此次统计结果显示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与2010年相比,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占比显著增加,少儿人口占比略有上升。
同时,数据还呈现出另一个特点,就是人口分布不平衡。东北地区人口下降较多,广东则是人口增加较多。沿海地区人口在增加,这是容易想到的。
未来15年我国的城市化,或者叫城市化2.0,会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区域再集中;二是农村居民向县城集中,未来可能会实现县城和村庄的融合。
过去10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都在并且将持续城市化。但这是个递进的过程。以前中西部农村人口直接迁徙到一二线城市去的现象现在较少了。
人口以及经济活动向城市化区域集中,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记者:人口老龄化程度在进一步加深。对此,你怎么看?
姚洋: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产活动,但是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忧。实际上,当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被夸大了。
通常认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劳动力减少。但要看到,当今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实际上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发现由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未来30年里,其所能替代的劳动力会远远超过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下降的数量。
同时,年轻人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目前即将退休人群的教育水平。此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15467人。我们做过测算,20—30岁年龄阶段人的劳动生产率,比即将退休人群大概要高一倍。
所以说,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活动的冲击被夸大了。
此外,城市化可以弥补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消费下降。此次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还有大量的人住在农村。未来15年,我国将增加15个百分点的城市居民人口。这些人从农村搬迁到城市,会提升消费。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带来的问题?
姚洋:人口老龄化最大的影响还是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如何应对?首先要加速国有资本划转社保改革,把社保基金做大,这是未雨绸缪。第二,要加速推进延迟退休。第三,要加大全国统筹的力度。当前,虽然有些贫困地区养老金有亏空,但南方一些省市养老金富余很多。如果未来能统筹起来,全国一盘棋来调度,养老金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有亏空。
记者:与2010年相比,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这是不是意味着东北等地区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
姚洋:当然。东北地区人口十年减少1101万。其中,黑龙江十年总人口减少646万,其经济发展承受较大压力。但是,我们要客观看待东北的问题。当前经济活动的中心在南方,所以东北人口向外迁移,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就没希望了,或者说其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实际上,东北一些重点城市近些年还是有较大发展的。此外,虽然人口减少,但其人均占有资源变多了。山清水秀,其实也挺好。一个地方不一定非要发展工业,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摘自5月12日《新京报》。作者为新京智库访谈员)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显著下降是最大变化
記者:跟上一次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有哪些显著变化?
姚洋: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16到65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较大。此次统计结果显示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与2010年相比,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占比显著增加,少儿人口占比略有上升。
同时,数据还呈现出另一个特点,就是人口分布不平衡。东北地区人口下降较多,广东则是人口增加较多。沿海地区人口在增加,这是容易想到的。
未来15年我国的城市化,或者叫城市化2.0,会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区域再集中;二是农村居民向县城集中,未来可能会实现县城和村庄的融合。
过去10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都在并且将持续城市化。但这是个递进的过程。以前中西部农村人口直接迁徙到一二线城市去的现象现在较少了。
人口以及经济活动向城市化区域集中,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被夸大了
记者:人口老龄化程度在进一步加深。对此,你怎么看?
姚洋: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产活动,但是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忧。实际上,当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被夸大了。
通常认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劳动力减少。但要看到,当今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实际上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发现由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未来30年里,其所能替代的劳动力会远远超过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下降的数量。
同时,年轻人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目前即将退休人群的教育水平。此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15467人。我们做过测算,20—30岁年龄阶段人的劳动生产率,比即将退休人群大概要高一倍。
所以说,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活动的冲击被夸大了。
此外,城市化可以弥补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消费下降。此次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还有大量的人住在农村。未来15年,我国将增加15个百分点的城市居民人口。这些人从农村搬迁到城市,会提升消费。
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立即推进这三项工作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带来的问题?
姚洋:人口老龄化最大的影响还是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如何应对?首先要加速国有资本划转社保改革,把社保基金做大,这是未雨绸缪。第二,要加速推进延迟退休。第三,要加大全国统筹的力度。当前,虽然有些贫困地区养老金有亏空,但南方一些省市养老金富余很多。如果未来能统筹起来,全国一盘棋来调度,养老金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有亏空。
客观看待东北人口减少
记者:与2010年相比,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这是不是意味着东北等地区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
姚洋:当然。东北地区人口十年减少1101万。其中,黑龙江十年总人口减少646万,其经济发展承受较大压力。但是,我们要客观看待东北的问题。当前经济活动的中心在南方,所以东北人口向外迁移,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就没希望了,或者说其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实际上,东北一些重点城市近些年还是有较大发展的。此外,虽然人口减少,但其人均占有资源变多了。山清水秀,其实也挺好。一个地方不一定非要发展工业,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摘自5月12日《新京报》。作者为新京智库访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