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育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学校文化教育发展完善的重要学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帮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从而有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另外,我国也提出体育强国战略,并通过各种手段发展体育健康事业,以体育运动推动全民身心健康,另外,体育文化和德育是相互渗透的,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德育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体育教学和德育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丰富自己的三观。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有机融合
引言: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新时期的步伐逐渐加快,人们的思想追求也逐渐多元化,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大众的追求,社会上掀起一股运动健康的浪潮。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完善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快速成长,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小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安心学习。另外,德育教育也是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个是关于身体素质,是基础,一个是心理素质,是核心,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一、发展体育教育,奠定德育基础
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书本知识的学习一直是教育核心,无论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在行为实践上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抽象知识、文化理念的教学,即使是实践教育也是为了认识世界、探究世界进行的,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对学生运动发展不重视,且大部分小学为了赶进度,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常常出现语数英基础课程占用体育课堂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对学生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这种现状,科学地规划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课次和时间,培养学生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既要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合理开展体育运动课程。教师也可以注重在课余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有足够的娱乐时间、自由时间去锻炼身体、运动娱乐等。教师也可以利用文化活动和节日组织学生进行冬季耐寒训练、夏季野外大拉练等,以此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心,改变小学生怕吃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或者舞蹈比赛、瑜伽等让学生在修身养性中学会独立思考。教师也可以利用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运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感染,最终既获得了成功,也可以收获到友谊,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
二、丰富教学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育也需要严格地按照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科学教学,教师也需要在体育课上向学生普及一些体育知识、健康知识,但是体育课程设计不需要根据文化课那样规矩有标准,其更讲究趣味性、开放性、自由性,不仅是在教学内容上的开放性,也是在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比如,对于体育课程可以选择跑步、跳高等基础训练,还可以设计游戏活动、技能竞技等专项训练等,体育场地可以是操场、体育馆、体育场,也可以是教室等。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小组练习,可以在教练或者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以自己活动等。无论何种体育活动内容、体育形式等,教师都需要明确训练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并要求学生明白、领悟体育运动精神,通过体育项目训练,为自己制定目标,不断拼搏,最终赢得胜利,收获成就,也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耐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开展短距离的马拉松竞赛,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松比赛规则,让学生在马拉松竞赛中懂得拼搏的意义,懂得坚持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明确德育教育意识,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也能更好地实现了体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
三、释放学习压力,保持身心愉悦
随着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普及,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且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过重的学习压力会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后适当地进行休息。小学生正处于贪玩的年纪,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且较为活跃,体育课程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可以让学生的玩乐变得合理、正确,小学生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中,释放自己的压力,为自己加油打气,这样他们才更有活力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体育课自身就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学生之间可以互动、娱乐,并通过体育器材训练让学生了解到体育世界的神奇和有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身心特点,并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将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交往的快乐、合作的快乐。且体育活动也可以让小学生们聚集到一起,让孤独、性格内向、不合群的学生有机会加入到集体活动中,多给予他们关爱、理解、支持,让他们改变自己,敢于接触外人,主动和他人交往、沟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正常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要求学生为自己制定目标,并通过大胆训练,改变自己的心态,敢于战胜困难,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
四、规范课堂堂规,激发文明意识
体育课堂虽然比较开放,但是也需要制定一定的课堂规定,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规矩,文明用语、文明做事、遵守纪律,并提高自己的道德行为。体育规范可以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体育课程目标高效完成,因此教学需要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建立规则意识,让学生具备体育规则意识,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从队列、队形中遵守规则,队列和队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姿势进行感知和控制,从而提升自己的空间知觉,并在一定的集体活动规则中完成一系列队列、队形动作。
结束语:
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是基础,德育教育是关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之余释放内心压力、负面情绪,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正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1):173-174.
[2] 胡顺强.浅谈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与德育管理的融合[J].体育风尚,2020(01):149.
[3] 唐颖.浅谈小學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目标[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04):1.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有机融合
引言: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新时期的步伐逐渐加快,人们的思想追求也逐渐多元化,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大众的追求,社会上掀起一股运动健康的浪潮。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完善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快速成长,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小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安心学习。另外,德育教育也是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个是关于身体素质,是基础,一个是心理素质,是核心,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一、发展体育教育,奠定德育基础
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书本知识的学习一直是教育核心,无论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在行为实践上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抽象知识、文化理念的教学,即使是实践教育也是为了认识世界、探究世界进行的,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对学生运动发展不重视,且大部分小学为了赶进度,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常常出现语数英基础课程占用体育课堂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对学生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这种现状,科学地规划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课次和时间,培养学生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既要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合理开展体育运动课程。教师也可以注重在课余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有足够的娱乐时间、自由时间去锻炼身体、运动娱乐等。教师也可以利用文化活动和节日组织学生进行冬季耐寒训练、夏季野外大拉练等,以此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心,改变小学生怕吃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或者舞蹈比赛、瑜伽等让学生在修身养性中学会独立思考。教师也可以利用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运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感染,最终既获得了成功,也可以收获到友谊,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
二、丰富教学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育也需要严格地按照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科学教学,教师也需要在体育课上向学生普及一些体育知识、健康知识,但是体育课程设计不需要根据文化课那样规矩有标准,其更讲究趣味性、开放性、自由性,不仅是在教学内容上的开放性,也是在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比如,对于体育课程可以选择跑步、跳高等基础训练,还可以设计游戏活动、技能竞技等专项训练等,体育场地可以是操场、体育馆、体育场,也可以是教室等。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小组练习,可以在教练或者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以自己活动等。无论何种体育活动内容、体育形式等,教师都需要明确训练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并要求学生明白、领悟体育运动精神,通过体育项目训练,为自己制定目标,不断拼搏,最终赢得胜利,收获成就,也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耐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开展短距离的马拉松竞赛,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松比赛规则,让学生在马拉松竞赛中懂得拼搏的意义,懂得坚持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明确德育教育意识,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也能更好地实现了体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
三、释放学习压力,保持身心愉悦
随着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普及,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且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过重的学习压力会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后适当地进行休息。小学生正处于贪玩的年纪,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且较为活跃,体育课程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可以让学生的玩乐变得合理、正确,小学生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中,释放自己的压力,为自己加油打气,这样他们才更有活力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体育课自身就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学生之间可以互动、娱乐,并通过体育器材训练让学生了解到体育世界的神奇和有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身心特点,并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将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交往的快乐、合作的快乐。且体育活动也可以让小学生们聚集到一起,让孤独、性格内向、不合群的学生有机会加入到集体活动中,多给予他们关爱、理解、支持,让他们改变自己,敢于接触外人,主动和他人交往、沟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正常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要求学生为自己制定目标,并通过大胆训练,改变自己的心态,敢于战胜困难,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
四、规范课堂堂规,激发文明意识
体育课堂虽然比较开放,但是也需要制定一定的课堂规定,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规矩,文明用语、文明做事、遵守纪律,并提高自己的道德行为。体育规范可以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体育课程目标高效完成,因此教学需要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建立规则意识,让学生具备体育规则意识,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从队列、队形中遵守规则,队列和队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姿势进行感知和控制,从而提升自己的空间知觉,并在一定的集体活动规则中完成一系列队列、队形动作。
结束语:
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是基础,德育教育是关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之余释放内心压力、负面情绪,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正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1):173-174.
[2] 胡顺强.浅谈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与德育管理的融合[J].体育风尚,2020(01):149.
[3] 唐颖.浅谈小學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目标[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04):1.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