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文字、数字、音乐是开启智慧的三把金钥匙。” 把音乐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气质、智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而兴趣则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现在的音乐课堂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的学生学习音乐是否兴趣高昂呢?有一项调查表明,我们的学生有30%以上不怎么喜欢上音乐课或是学习课本中的歌曲,这就值得我们反思了,喜欢音乐的孩子为何不喜欢上音乐课?是对那些一板一眼的教唱和呆板的音乐知识产生了厌倦,?还是对音乐课没有情感?但为何他们学起通俗歌曲,速度之快却让人惊讶,我想最大的原因应该是“爱”。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一切动力之源,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呢?
1.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老师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师则是美的化身,是爱的天使。我认为这种美应该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有机结合。所谓外表美应该是要求我们的老师着装得体、举止优雅;心灵美则是指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之美。对于刚步入小学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我会穿着鲜艳、可爱的服饰,带上一些特别的小礼物,笑容可掬的迎来他们的第一堂小学音乐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缓解他们对新环境的恐慌感,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课堂中老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次欣赏的手势都能打动学生的心,拉近师生的距离。记得有次在艺术课《神秘的原始人》课堂上,同学们都用颜料画着妆,拿着道具准备表演,突然大家哄堂大笑,课堂教学一下被中断了,原来是班上一个较弱智的孩子也破天荒的拿着扫帚在表演,动作滑稽可笑,我马上灵机一动,轻轻抚摸着这位同学的头说:“瞧!连我们班内向的丁丁也加入了原始人的队伍,他正在用原始人的动作跟同伴交流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吧!”我看到了丁丁那信任的眼神,而我也自然的将教学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原始人生活动作的模仿。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昂,注意力集中,创造力得到了尽情发挥。从那以后,孩子们也慢慢接纳了这位特殊的同学,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期末考试时,全体同学自觉为他伴唱的感人情景一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而我的这一举动让“智障生——学生——老师”三方面相互得到了信任和爱,而对于我的音乐课他们也特别的期待和钟情。课内课外孩子们都会亲切的叫我一声“洋洋姐姐”,我想他们一定会把这种“美”、这种“爱”传递下去。
2.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活动 针对低年级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这一学习特点,我认为必须把艺术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多设计有趣的音乐活动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如在《丰富的表情》这一课中我设计了“美食城”这样一个游戏环节,我准备了酸、甜、苦、辣几种不同的食物让孩子们品尝,让他们根据不同的表情来猜测其味道,孩子们看到皱着眉、挤着眼的表情就猜测是吃了苦瓜、药、臭豆腐等食物,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的表情来表现正活中的酸、甜、苦、辣,在这样一个尝、演、想、议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味觉、视觉、想象力,让每个孩子参与课堂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在接下来《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教唱及歌词的创编和表演中,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创编出了“假如烦恼你就踢踢我,假如口渴你就按按我”等一系列表现孩子们生活情景的歌词,为这样一首普通歌曲的学习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也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堂 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束缚的活动。对于小朋友而言,课堂中最大的自由就是让他们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感到快乐。而当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约束时,他们是体验不到快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多给孩子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当然这个自由是在老师调控下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由。在“藏族踢踏”这一舞蹈教学中,我从几个问题导入:“大家知道青藏高原吗?那儿天气怎样?那儿的人穿着有何特点?他们就是穿着长长的皮靴,脚还是很冷,怎么办呢?”教师通过由浅到深的提问,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特点来进行想象,最后得知藏族踢踏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紧密相连的,继而得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踢踏舞步的学习就轻而易举了,尤其是在踢踏舞步的创编过程中,我提出“既然藏族踢踏来源于藏民们的生活中,那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声音也可以用踢踏声表现呢?我们一起来创编属于自己的‘少儿踢踏’吧!”孩子们自由的想象、创编出了“气候踢踏、运动踢踏、游戏踢踏”等等。在整个课堂中,教师把自己放在参与者的位置上,是否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又比如在低年级《鸭子拌嘴》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一直扮演“鸭妈妈”的角色带领着“鸭宝宝”们游水、嬉戏、与鸭子们拌嘴,学生非常热情、大胆的跟“鸭妈妈”交流、合作,在一种很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跟老师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们尽情地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的翱翔。
收稿日期:2012-03-25
现在的音乐课堂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的学生学习音乐是否兴趣高昂呢?有一项调查表明,我们的学生有30%以上不怎么喜欢上音乐课或是学习课本中的歌曲,这就值得我们反思了,喜欢音乐的孩子为何不喜欢上音乐课?是对那些一板一眼的教唱和呆板的音乐知识产生了厌倦,?还是对音乐课没有情感?但为何他们学起通俗歌曲,速度之快却让人惊讶,我想最大的原因应该是“爱”。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一切动力之源,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呢?
1.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老师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师则是美的化身,是爱的天使。我认为这种美应该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有机结合。所谓外表美应该是要求我们的老师着装得体、举止优雅;心灵美则是指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之美。对于刚步入小学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我会穿着鲜艳、可爱的服饰,带上一些特别的小礼物,笑容可掬的迎来他们的第一堂小学音乐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缓解他们对新环境的恐慌感,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课堂中老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次欣赏的手势都能打动学生的心,拉近师生的距离。记得有次在艺术课《神秘的原始人》课堂上,同学们都用颜料画着妆,拿着道具准备表演,突然大家哄堂大笑,课堂教学一下被中断了,原来是班上一个较弱智的孩子也破天荒的拿着扫帚在表演,动作滑稽可笑,我马上灵机一动,轻轻抚摸着这位同学的头说:“瞧!连我们班内向的丁丁也加入了原始人的队伍,他正在用原始人的动作跟同伴交流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吧!”我看到了丁丁那信任的眼神,而我也自然的将教学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原始人生活动作的模仿。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昂,注意力集中,创造力得到了尽情发挥。从那以后,孩子们也慢慢接纳了这位特殊的同学,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期末考试时,全体同学自觉为他伴唱的感人情景一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而我的这一举动让“智障生——学生——老师”三方面相互得到了信任和爱,而对于我的音乐课他们也特别的期待和钟情。课内课外孩子们都会亲切的叫我一声“洋洋姐姐”,我想他们一定会把这种“美”、这种“爱”传递下去。
2.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活动 针对低年级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这一学习特点,我认为必须把艺术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多设计有趣的音乐活动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如在《丰富的表情》这一课中我设计了“美食城”这样一个游戏环节,我准备了酸、甜、苦、辣几种不同的食物让孩子们品尝,让他们根据不同的表情来猜测其味道,孩子们看到皱着眉、挤着眼的表情就猜测是吃了苦瓜、药、臭豆腐等食物,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的表情来表现正活中的酸、甜、苦、辣,在这样一个尝、演、想、议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味觉、视觉、想象力,让每个孩子参与课堂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在接下来《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教唱及歌词的创编和表演中,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创编出了“假如烦恼你就踢踢我,假如口渴你就按按我”等一系列表现孩子们生活情景的歌词,为这样一首普通歌曲的学习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也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堂 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束缚的活动。对于小朋友而言,课堂中最大的自由就是让他们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感到快乐。而当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约束时,他们是体验不到快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多给孩子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当然这个自由是在老师调控下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由。在“藏族踢踏”这一舞蹈教学中,我从几个问题导入:“大家知道青藏高原吗?那儿天气怎样?那儿的人穿着有何特点?他们就是穿着长长的皮靴,脚还是很冷,怎么办呢?”教师通过由浅到深的提问,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特点来进行想象,最后得知藏族踢踏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紧密相连的,继而得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踢踏舞步的学习就轻而易举了,尤其是在踢踏舞步的创编过程中,我提出“既然藏族踢踏来源于藏民们的生活中,那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声音也可以用踢踏声表现呢?我们一起来创编属于自己的‘少儿踢踏’吧!”孩子们自由的想象、创编出了“气候踢踏、运动踢踏、游戏踢踏”等等。在整个课堂中,教师把自己放在参与者的位置上,是否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又比如在低年级《鸭子拌嘴》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一直扮演“鸭妈妈”的角色带领着“鸭宝宝”们游水、嬉戏、与鸭子们拌嘴,学生非常热情、大胆的跟“鸭妈妈”交流、合作,在一种很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跟老师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们尽情地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的翱翔。
收稿日期:2012-03-25